分享

造访铁壶名家高桥大益:山林铁壶铸造师高桥大益

 趣历史v5 2017-05-26

   铁壶铸造师高桥大益出生于1971年10月1日,日本岩手县矢巾町人。曾在盛冈市铁器制造会社工作过13年,2010年辞职,同年4月创立自己的工房——“森之铁瓶屋”。工房临近盛冈市,藏身于日本雫石町一片茂林之中。虽然岩手县聚集了一批从事铁器制作的铸造师,但是以“铁瓶屋”命名的工房,却独此一家。“从出生开始,家里便一直有铁壶的身影,几乎每天都用着。数十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坚固耐用,烧水时发出好听的‘咕噜咕噜’声。人也一样,越沉淀越有韵味。”做了十多年的铁壶,高桥大益手艺精湛,很受业界称赞。自独立以来,他希望能铸造出拥有“自然之美”、“与现代生活相契合”与“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物。

铁壶铸造师高桥大益

  大家好,我叫高桥大益,是“森之铁瓶屋”铸造师。目前工房只有我一人。听说雫石町大约有20个工房,漆、木、瓷等等,但是大家只有参加雫石车站的展会时才碰到一起。从我的工房玄关向外走10步就是森林。平时休息时就看看树,还给附近的鸟儿们做了几个鸟窝,现在看来效果不错。我小时候很向往院子里有颗大树,可以爬上去抓甲壳虫,现在长大成人了居然实现了梦想,真是意料不到。

工房前的小松鼠

  雫石町的冬天很冷,大雪有时能封住工房大门,房檐上挂满了冰柱,不过只要工作会儿就暖和了。南部铁壶独特的传统工艺——“烧釜”,要将铁壶放在将近1000度左右的炭火上炙烤30-40分钟。这道工序如果要在夏天来做,就是酷刑,如同身处地狱,但在寒冷的冬天就是享受了。

  烧制铁壶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要预备好黏土、砂石、涂漆、木炭等等。这些都是制作南部铁壶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岩手县盛产之物,因此得来比较方便。特别是黏土,只有优质的黏土才能与砂、水相胶合铸成结实的模具。精致的铁壶正是脱胎于这些卑微的材料啊。我十分喜欢挖掘黏土。当看到地表向下深挖1米左右之处,露出黄色黏胶状泥土时,心情分外愉快。雫石町一带与盛冈市南部的紫波町一带黏土资源充足、品质优良,因此也吸引了一批陶艺家在这附近建立工房。

  砂石也是制作模具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以前砂石需要自己挖取,现在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砂石需要用筛子筛选出大小,分出粗细。颗粒不同的砂与黏土混合而成的模具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是影响铁壶质感的因素之一。筛选砂石的过程十分痛苦,灰尘飞扬,几乎堵塞了整个鼻腔。这种脏活在任何一家铁壶工房都是由最年轻的学徒来完成的。“森之铁瓶屋”只有我一人,只能亲力亲为了,让我不禁回忆起当学徒时的情景。很多人认为“做南部铁壶的大概都是些大叔吧”。在手工艺界,40岁已算是年轻了。不过,我去参加秋田县横手市举办的展会时却发现,最近年青的手工艺人很多,来参观的客人中也有很多年青人。

  铁壶主体、壶嘴、壶盖、壶盖上的摘钮、提梁需分开制作。主体的模具由“铸型”(外模)与“中子”(内模)两部分构成。先依据铁壶的图纸制作木模(现在也有铁模)。把砂石、黏土与水按比例调配好的混合物倒入木模中,不断调整形状,直到“铸型”成形。在“铸型”将硬未硬之时,勾画出纹案。“霰”(あられ)是南部铁壶最基本的纹理,也是南部铁壶的象征!一粒粒的霰子全由手工完成。一个2L的铁壶大约有2000个霰子,再大一些的则有3000-5000个。点霰子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横纵有致,不疏不紧,十分耗费精力。除此以外,我经常按自己的兴趣画些图案,例如动物、自然之景。我从事的工作100年来未曾发生什么变化,与400年前也相差无异,大家遵循着传统纹饰,想要做些新设计也不是易事。

  “中子”是黏土与沙子混合压制而成的实心体,其形状决定了壶的体型。如果把“中子”直接放入“铸型”,浇灌铁水时可能会造成砂石混入其中,影响铁壶品相。所以要给“中子”刷一层黑漆,隔开铁水与砂。黑漆用木炭粉调制而成,以前铸造师自己做,现在市场上也有成品售卖。“中子”放入“铸型”后,盖上盖子,把1000度左右的铁水从盖子上的小孔注入。待冷却后取出,便是壶的主体。之后要再放回800-1000度左右的炭火上炙烤,即“烧釜”。经过这道工序,壶体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防止铁壶生锈,也便于最后上漆。不过温度难以把控,低了达不到效果,高了易变形,其中细微差异,全凭铸造师个人丰富的经验了(夏天有时真不愿开工,但炭火烤制是必不可少的)。铁壶在炭火中的颜色真是美丽啊,照片完全无法体现那种神秘感,每每让我心神荡漾。未烤前的铁壶呈现出银白色,“烧釜”后的壶体则呈现出素雅的黑色。

  壶口是一把铁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一位铸造界的前辈如此告诫。壶口的制作过程与壶体类似。不同形状的壶口适用于不同茶饮。我曾经一天不停歇地制作壶口,工作快结束,满心欢喜,正想松口气起身时,却听到“咯”的一声,腰闪了。可能是这个工作对腰的负担太重了吧。有时距离展会越近,就越担心不能按时完工,心想要不要去先祖墓前拜一拜。明明是炼铁师,腰倒像玻璃一般脆弱,真想拥有一个钢铁之腰。

  制作摘钮是这项工作中最为有趣的工序之一。摘钮的模具也由黏土制作而成。我喜欢设计各类摘钮,例如栗子摘钮,栗子上留有小孔,如虫洞,排放水沸腾时产出的水蒸气。这种摘钮切勿直接用手触碰,必须包裹毛巾或其他隔热材料。除此以外经常采用猫、狗等动物类素材,但猫比狗难一些,大概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狗吧。配有这些摘钮的铁壶放在展台上比较引人注意吧,客人看到铁壶摘钮的时候会想,这个师傅玩心很重啊。我觉得很有意思。

  给铁壶上漆是收尾工序之一,但却十分重要,大意不得。上漆前,把铁壶放到400度左右的炭火上加热,等少冷却一些,就可以上漆了。温度低了不易上漆,高了漆容易烤焦,和“烤釜”一样难以控制,这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清楚。漆是醋酸、漆、茶汁几者的混合物。用来刷漆的刷子是用一种叫“くご”的草制成的,它的学名却不详,字典上也没有记载。这种草喜欢长在水边,河岸、湖堤上处处可见,采来晾晒半年,干透了才能做刷子。给300-400度的铁壶上黑漆的刷子必须十分耐热,以前用过稻草杆,不过还是“くご”是最适合。现在自然环境大多被污染了,万一附近的河流也被污染的话,恐怕“くご”便难以生长于此,但愿这种事不要发生。

  虽然铁壶主体部分几乎由我完成,但是提梁还是要依赖“铉锻冶屋”。提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壶体好、提梁差是不行的。铁壶提梁的制作者可谓是暗处的化妆师。我十分敬佩田中铉工房菊池翔君,他才20多岁,已经被称为年轻的勇士、南部铁器界王子。

  现在岩手铁壶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日本杂志上也多见介绍。我的作品也几番见刊,但都是高级女性杂志,阅读人群在30-40岁左右。为什么都是女性杂志呢?这一点我也很困惑。有一次我在东京远郊的某个书店看到居然有介绍岩手县手工业的书,正想拿一本看看的时候,旁边一位站在看书的陌生人突然喊了起来:“这,这个是我做的铁壶……吧!”像只兴奋的灰雀一般。但我看着,一点也不觉得他可笑,或替他害羞,因为岩手县的手工艺品走向全国了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