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真医话》再来人世间(中篇)

 欢畅自然 2017-05-26

导读:“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这段文字其实就是百忧解,是达到真正的大自由,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大境界的秘法。

人是无根草,只是随业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与周围时时在发生着生克制化,刑冲克害,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人为什么会有命运,命运是什么?为什么无人能前瞻世事,看穿世人。或许是有的。或许或许吧。我们都在随着每一时刻的流逝而在老去。我们为降生者喝下过庆祝的酒水,也在贫寒的夜晚为死者默哀,无声落入泥土,伤心的泪水掉在草丛中,而月亮也从墓地的背后慢慢升起,短促的人生如瞳瞳梦影。是什么比飞鸟飞得更快?是生命。但和鸟类不一样的是,生命无返程。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自作自受。轻笑会怎样,叹息会怎样,爱和恨,是何时从心底升起的。总是有那么多的悲伤,如果说悲伤是个无边无际的巨大海洋,那么欢乐呢,或许只是海洋中的一枚小小珍珠。在悲伤和欢乐的沟壑间,我们看到了生死搏斗。趋乐厌苦,是人的本性。出离苦海,需要智者的启蒙: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些文字好懂。字字释义没必要了。岐伯答完黄帝所问古今差后,就深谈到我们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问题。智者说了很多。现在先要仔细谈岐伯所说的这个风。岐伯描述事物很准确到位,用了“虚邪贼风”这四个字。此专指外风,区别于其他风类。不是所有的风都是邪。风是一种能量的比喻,轮转于世间于生命。我们人体内部本身也是有“风”这种能量存在,也依靠着这个元素而维持着。人体的气路,或者说是气脉中,这种能量无处不在,推动气血的运行周流。分娩的时候,最后也是靠着风的力量推动,将新生脱出。再回头看所谓的虚邪贼风,其实是一种我们并不需要的外侵之风获虚伤人。从外部而来的一种刑冲克害。再看中医上所提出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过者则为淫。所以六气者,本身也是人体所需的能量元素,只有过分时就成了邪。


虽然我们看得见大风,听得到风声,可是风的颜色我们看不见呢,风的颜色在我们心里而已。试想想,如果没有风,我们何以能够到达彼岸,又何以得到花香,或者是最远方的消息。在我们的生命里拂掠而过的风里都曾有过星辰,有过疼爱,有过雪白,有过珍贵的血,有过天空的最高处,也有比落日更重的灵魂。有过各种颜色的风给我们带来各种舒服,各种痛苦,各种各种。风有时是诗,有时是一张吃人的嘴巴。不好意思,被来自太平洋的风吹了吹有点昏沉的头脑,所以说了一些酒话。现在说人话,当风为邪时为阳邪,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这些一般学中医的人都懂。与寒相合则可为风寒,与湿相合则可得风湿,与热相合则变出风热,风寒湿三者糅则为痹。关于外邪之风所致诸风病证不甚枚举。


有偏风、脑风、目风、漏风、首风、肠风、泄风,肺风、心风、肝风、脾风、肾风、胃风、劳风等很多风。《素问》里专门有个《风论》言之:“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在这篇《风论篇》之后即是《痹论篇》,然后是《痿论篇》,再而《厥论篇》。分章谙谙有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有逻辑并且联系紧密。习者常易浮掠而过《天真论》,那非常遗憾。还是那句话,《天真论》是《素问》第一言。把这章读懂,也就大概把整个内经思想体系读懂了。全篇文字都是人生大论要略,先提出我们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并且最终会好到什么程度。但又知道大多数人要做到会非常难,第一根性人听闻即悟,可毕竟芸芸众生千差万别,所以在《素问》里还要写一些给第二根性、第三根性、第四根性、第五根性、第六根性,第N根性的人看。甚至是希望很笨的笨蛋都可以看懂。可谓欲度众根。整个《素问》如果比喻为极美的孔雀开屏,那么整个根就在《天真论》。《天真论》就是甚深内意,《内经》之内意根本。


有时天气变化,我们一不小心就伤了风,感冒发烧上吐下泻,这只是邪风伤人常见的小小伤害。有的人开了一天的车,然后躺在空调下直吹,醒来时手脚动弹不得,或者脸喎了。严重的直接中风偏瘫或者死了。或是其他的死啦死啦。有人伤了风,常年头痛。或是颈腰不适,筋节有痹。或是有人皮肤瘙痒不止,邪风伤人所引起的疾病太多。当年曹操不就是头风病吗,呵呵。现在有些小地方还能看到一些老太太,头上缠块黑布箍,防头风病的。像个史太君一样。平时遇到风寒初起时大家都晓得喝点姜汤,或者来杯热咖啡。这些都是生活中人们疫避邪风的例子。但是现在人喜欢把衣服越穿越少,以后都别穿衣服了,在身上涂个涂层好了。有时遇到一些很漂亮的女性患者,很年轻,但手伸出来是冰凉的,两个眼角发青。问是不是月经很少,时间也长,对方说是啊是啊,神医你怎么知道,脉都不切。其实露个大背和肩膀,“V”袒两条锁骨和膻中出来有什么好看,小心得肩周炎。很多的“夜店大妞风”,穿得那么好看,其实你们知道吗,你们被一眼就看出来有月经不调了,你们的弱点和要求爽,正是妖怪们进入的隧道。有的人开着低低的空调,大汗淋漓地房事,简直是在屠杀自己的生命。现代还流行学西方人不坐月子,可是东西方人的体质不同。西方人的气血功能强,很多人精力用不完,所以才会那么热衷极限运动。虽然他们不用在意月子问题,但是在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也会很糟糕。其他的问题类同。等于一个存款多的人,老是只出不进,终究还是要挂掉。能提前多保养好点为什么不呢。所以看问题只贵眼目,靠不住的啊。还是风的问题,相对于外者,还有内风,即由脏腑虚而生之。比如动摇眩晕,抽搐震颤,诸暴强直一类。这个内风往往还可以同时裹挟外侵,共同造祸。治疗上的大致原则是外风宜散,内风宜熄。在用针上,九针中的第八支“长针”于天地四时应的就是“风”,专对付藏在八大关节里的深邪远痹,解决掉位于筋骨深处的风害。正所谓:“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对应于“野”之“大针”一样也是解决内部深处风害的,所谓“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除以内之风害,而解三百六十五之小处:“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内外之风害都解决掉了。这里是顺路插进来结合用针谈一下风的问题而已,思维逻辑就是这样,平常散话,像在墙根下晒着太阳,或者雨天看着窗外,乱七八遭地扯淡着。


面对这些邪恶,唯恐避之而不及。这是御外术,属于主动求福。御内呢,“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如此则“病安从来”。这个“恬惔虚无”敲了忙碌的现代人重重一锤。现代人的忙碌有时其实是一种病。而至于“精神内守”,哼哼,现代人天天都在向“成功”奋斗,元都在外散外泄,因而现代人的体质也越来越复杂,病也复杂。常伦已丧,所以妖道四起,病痛笼罩大地。单是很多老年病已经急剧年轻化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所以很难有什么“病安从来”。但成年的世界从来就没有容易两个字。有时还真觉得,人生太艰难了,我也差点放弃过。有时想到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这句话心就哭出血来。半生已过半,我们究竟得到了些什么。人这个东西,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而我们的这个心,一天到晚都是散乱的,有谁可以真正地定得下来不打十秒种的妄想呢。几乎没有,都在想七想八,我们都渴望能找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在里面舒舒服服地呆着,人们会喜爱这里而不是其他,是因为这里的空气互相抚摸,没有摩擦,不会起火。静静的。其实,他妈的只有生了重病的人才是静静的,动不了了,才静静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乱糟糟的世界。算了,心有壮愁,自解细忧。人的情绪从来都无法阻止,唯有变得比它聪明。所以岐伯接下来谈到的关于守神专志的方法,如果真有人愿意遵循其法或法中之一二,那么是不是能做个真人不好说,但拥有一个愉悦的、超然而独立的人生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这段文字其实就是百忧解,是达到真正的大自由,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大境界的秘法。“高下不相慕”啊,自私自利、贪婪、得寸进尺、装腔作势、不善良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永远占尽便宜。不过就当是世界总要用些浅显易见的好处弥补他们的缺陷好了。


内心静滤,则精气内持,则真心顺畅,则可保持着一种眼清亮脑清醒的状态,又养着浩然正气,十二宫阴阳调和,邪弗逞脏腑,自然就不容易得病了。如果勤加修持,做到“以其德全不危也”,那么也就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了吧,原理上就是这样的。能真心真意地过一生,这不是很美好吗。一张真心真意的美好笑容,一颗纯而真朴的美好心灵,是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这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得不到很焦虑,得到很无聊。而人的一生,不就是一个慢慢地失去自己心爱之物的过程吗。所以,关于失去和拥有,失去就失去吧,拥有的也仅仅是暂时拥有,别太得意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相忘于江湖才是最美好的。旧时携手兮人间世啊,而今红尘兮倏已远了噢。


人类请躺下吧,要是走动,也请步履轻缓。相忘于江湖,相念于流泪。与其贪生怕死其实还真的不如相忘于自然呢。把人生中的垃圾都丢掉,回到前面《天真论》的那一段百忧解,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内直而与天为徒。假如即使能做到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这个层度,都还是不够的,要求不低呢。要做到脑子里空空洞洞,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清清净净,清明在躬的程度才能算得上真的做到“天真”了。要求实在很高,怕现代人看了就感到头大,什么鬼啊,去你的,继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天下不乱。内直者与天为徒,知天子之与己皆天子之所子,就是这个要求,一个人真应该做到这个地步才能算是有出息。这才是真的“天真”。把皇帝老儿与普通老百姓都看成平等,看人世间一切都平等,一切的地位、名气、有钱没钱、官高官低,都没关系。说白了,就是你也是人,我也是人,都是天下之人,所以哪里还有什么高下可以羡慕。如果真能心性至此,真的是自己给自己做主了。一切的都可以去他妈的了。


一切的疼痛病痛都是坏习惯的积累。百毒不侵不是唯心,有原理。《天真论》极强调重视心念修善的必要性,也已经提出了心念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病字怎么写,病字头下面一个丙火心。天下的人,生而为十苦事所逼迫而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苦、忧逼苦、痛恼苦、流转苦。种种苦如毒箭,几乎无人可躲。种种苦造种种心,种种心造种种苦,种种苦造种种病,种种病造种种心,天下怪病滔滔,无谓不起于种种心。然病之多,医之道却又少。心念本来就与气血的关系极其紧密。喜则气散,怒则气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却,惊则气乱等等等。各种情绪变化都会带来气血的变化,影响到人的五脏六腑。气生百病,而气随心转,很多病就是这么来的。这个道理学过中医的应该都能明白的。古人于这个病字里深藏玄机。这个心,已经远非现代心理学范围上的心理意识,不单包括了神志意识,更是指心神,人之意念最高机藏部分:魂与魄。同时,心念与人的命运也有着甚深微妙的内在关联。这个心是个发射器,发射出来的各种心念,可以产生能量参与到时空的生克中,天干与地支是可以将其描绘下来的。是落入到各种命运里的一个起点。我们因为有了某种心念,而去做某件事情,产生了某些缘行,又得到了某种结果,而我们所遭遇到的种种现实,亦不过是某种心念,于某段时空中投影出的物质变现而已。如果要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听起来似乎会有点悚然,但换成选择大于努力之类的现代话,更多人就容易接受与理解得了这个心念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了。


有的人喜欢算命,用我熟悉的六爻来讲,有时遇到的一些情况就很有意思。有的人算一个事情,卦象出来很糟糕,但如果按照卦象的提示进行及时地修缮,能够在心念上克服了悲观以及负面情绪,将一些现实缺憾及时弥补过来,过段时间再来算,同样一件事,卦象就变了。这个情况挺有意思的,无非是境随心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一就不会有二,没有二何来有三?没有三何来万物?意思很明白,任何的未来轨迹,都是建立在过去与现状基础上的趋势延伸,只要在目前阶段作出改变,任何人事的未来预期都随时会产生变数。守好心头第一念,就已经牢牢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总的说来,等于岐伯是在再次强调:不要乱搞。不要乱搞,是《天真论》中核心的甚深内义之一。是一句破妖除魔的无上咒语,无等等咒语,无上大咒。有空念几遍吧。心念,要谈它的话,它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


有时确实会感到奇怪,同样一个人,双手双脚,双眼双耳,一个心脏一个肝,除了高矮胖瘦不一外,抛去一些罕见的奇葩基因遗传或变异畸形,基本结构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天下之人,但为什么外形上都长着人形,思想上心念上却千差万别呢。可天下就是天地之造化而有万千,这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形形色色的。你是赌徒的性格,我是书生的性格,他是奸诈小人的性格。正所谓芸芸众生,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常常在接诊时我就会想到这个问题:同样是个人,但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面除了其自身的家庭与生活环境,社会经历,父母遗传,受教育程度等等客观的先后天因素外,那些不可见因素到底是来自于哪里。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到底是什么决定其不同?DNA吗?我看未必全是。至小无内嘛,还有事物在决定着DNA的啊。和腰椎间盘突出一样,DNA也只是果,不是因。背后还有一个大老板。这个老板就是“心”。一切唯心造,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所以这个问题越来越深奥了,涉及到了生命是怎么来的问题。不过,既然《天真论》是主谈生命修炼的,那么关于生命是怎么来的,也未尝不可以去探讨一下。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一个重点处,其实在讨论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


气合而有形,这就是个大秘密。人或动物的生命,仅仅是精卵结合孕育而有否?不完全是,还有另外一个东西进来,三者合之而为生命,所以是“因变以正名”,三者结合变化然后成为了一个生命体。而这个所谓的“以正名”,就是所谓的把这个生命体叫人,把另个生命体称狗或呼猪。也就是所谓的“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或是魂魄毕具,乃成猪狗猫蛇。反正是成了什么什么啦。是什么事物合了进来,一般人会讲灵魂这个东西,民间说是投胎。佛家说中阴之身,还有其他家的种种定名,其实都是没有超出这个气合而有形的范围。如果要从阴阳去论,那么这个合进来的气就是阴,是无形无相的。精卵有形而为阳。这也是科学,是生命科学,不是迷信。


所以回到上面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同样为人,思想上却千差万别?回到《内经》上的思路去看这个问题,就会觉得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了。拿个浅显的例子来比喻,等于是我本身是个人,这是我的本质,但是我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比如陈浩南,或者王阳明,虽然这个名字在生活中往往代表着“我”,但是并不能取代我这个人的本质。不能代表我是个傻子还是哲学家的本质。所以,推而论之,把你叫做人,并不代表你就是个怎么样的人,是怎么样的人,高矮胖瘦,漂亮丑陋,愚蠢聪明,贫穷富有等,都是处决于天地造化和自己的心念所致。“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这个就是黄帝所迷惑的为什么同样作为天地之造化而生之人,却千差万别的问题,连岐伯都觉得要把这个讲清楚不容易。虽然后来他在《六节藏象论》中还是扯了很多答案出来给黄帝听。但先叹了口气,岐伯说“悉哉问也”,难呀,八戒。不过这里岐伯是说,大神灵,这个问题很复杂呀。岐伯把黄帝叫大神灵,也只有大师与大师之间才能谈得了这些问题吧。现在很多注解把“悉哉问也”解读为实在问的很详细呀,这个小小的细节偏差,把当时黄帝与岐伯之间的对话语境以及思想气流都改变掉了,实在不太应该。


而且“悉哉问也”本来就是问的问题太难太大的意思。岐伯在面对黄帝的问题时,心情复杂,仿佛有种既然谈到了这个地步,那也就是没有什么再值得保留的了,要倒豆子就都倒出来,要甩包袱就干脆把包袱甩得更响亮。道是天下的道,所以天下人都可以知道。哪有老师会面对学生传道时,会对学生讲,你问的真的很详细呀,这个“悉哉问也”其实就如同拍案。老师重重一板子,你问的这个什么屌,你真的想知道吗,那么难的问题你要想知道也可以,看在你这么听话的份上就告诉你一点两点吧。在这段对话里,岐大师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也就是至小无内,至大无外。这种观点,其实也是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临床上要抓纲治目,守住气血这个根本,以应万变。西医一直在研究微观的病理,其实这个东西是研究不完的,因为至小无内,至大也无外啊。一沙一世界,造化玄微,岂可以人心而遍悉。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可以无限拆分下去的,包括科学上研究出来的什么中微子中有质量这些东西,于人生的烦恼解脱实际上没有什么根本性帮助,只会越研究越烦恼,甚至可能是只会对杀人狂有帮助。


现代医学将脑这个部分作为人的思想产生地。究竟这种认识到不到位,值得讨论一下。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惯常所说的修心,应该改称为修脑才对。为什么还要说成修心。说一个人很风流,说他(她)很花心,为什么不说花脑。说一个人很恶心,为什么不说很恶脑。说一个人很真诚感人,为什么说真心可鉴,不说真脑可鉴。《天真论》中也是在强调“心安而不惧”,没有说脑安而不惧。在中医的认识中,脑部不过是“神”的执行者而已。依《内经》医学思想,生命是气合而有形,是另一个无形无相的“神”注入,与实际物质结合而成,人的志意与精神并不产生于脑。脑只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灵枢·海论》中有言“脑为髓之海”。脑不过为四海之一。真正的人体精神教堂大牧师是心。中医上谈到的心,实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二主。可谓一心两主。血肉之心就是心脏那个脏器,物质实体的一个器官,生理上这个血肉之心主血脉,即血液和脉管以及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之神明,这个要怎么解读才好。其实不但心藏神,而且五脏皆藏神,所以才有“神藏五”之论。《素问·灵兰秘典论》这么来谈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既然心为五脏之君主,所以为君长者自然担责主以神明。这个主字,从神明的角度讲是主持的意思。从脏腑功能的活动上讲,是起主导作用的意思。心与脑,等于只是心君皇帝老儿,跑到脑袋这个元府里开的一个总统套房而已,在那里玩,在那里挟天子以令诸侯。心主神明,就是在主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功能。脑内的全部精神、意识活动,只是通过脑髓来统率、支配与协调机体及其生理功能,使得皮肤、骨节、以及腠理坚固,气血从五脏竖,身体循环的升降出入实现“贯常守,去故就新,持满御神,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这也正就是所谓的,体是精兮用是神的道理。而我们的“神”,究竟存在于哪里?《内经》一样是给了答案的。事实上,虽然神藏五,但还有形藏四,合而上应九野。神藏五,并对应神、魄、魂、意、志,这很好理解,也没什么争论。而关于形藏四这个已日益被淡化的概念,我个人的解读是,其四并非只指胸中、头角、耳目、口齿。实应是包括着四海、四气街、更准确一点地讲,是头上、胸中、中宫、以及四肢四末。所以,这个“神”,其实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不是只躲在裤裆里,也不是只屁股里,也不是只在颈椎腰椎膝盖里,什么什么里,而是遍于身体诸野诸州。每个毛孔里都有。也可以讲是分布于六根。它是无形无相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神”就是这样的,道不清,说不明,可它就是存在着。你看不见,摸不着,就不意味着你可以否认它。这个“神”就是这样无处不在地遍布着的啊,主持着我们的精神活动,以及人身知觉运动。


平常我们说,你这个人说话不用脑子,骂一个人没脑子,细想起来就很容易用于理解脑到底是不是产生思想的地方。骂一个人没脑子,不代表这个人就没思想。他还是有啊,即使他是弱智,他还是有思想和志意,还是在保持着精神活动,因为他的气还在,精还在,所以“神”还在,“神”不灭,则精神、意识、思维就不灭,这些东西依然还是存在着的,只不过是强与弱、高与低的程度问题而已。骂一个人没脑子,其实就是在用最具有生活化的语言在阐释着人的思想并不产生于脑。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在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上的某篇古文注释里,把心主神明大肆批判了一番。言之其所谓的心主神明,是古人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产生出的一种迷信说法。到底谁错了。古人并没有错,错在现代人没有好好地去理解和读懂古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哲学认知。像心主神明被教科书如此解读,类似的啼笑皆非还有诸如“天圆地方”,我们的教科书上把这个观点居然解释为,古人由于太蠢而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没有这个意思,之所以说天圆而地方,这是一种意,一种援物比类。苍天为穹,故而圆,而地有八方,东西南北加四隅故而为八方。还有关于什么“风雅颂”呀,“经济”这个词,老子三宝中的“无为”呀、“俭”呀的现代解读都很好笑。误人啊。算了,错的东西多得很,管不来。管得太多,咸吃萝卜淡操心,很多时候就呵呵呵吧。总的来说,如果只是仅仅把脑看作思想与精神的起源地,那是大错特错的。不但一叶障目,也更是把人当作了一只割了鼻子的大象来看:猪头。


在《左传·子产》里有一个这样的描述很是有意思:“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是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者,为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是魂之神也。”一个魄一个魂,一阴一阳之灵与神合于精卵,变成了一个人。也可以这样说,人由身体与思想两部分组成,互相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影响。如果能够深刻地去理解“形藏四,神藏五”,就更能体会到人之结构与功能划分为“形”与“神”两个层面,人之本质实为划分为有形与无形,唯物与唯心两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层面。明白了这个道理,才可以为实现超然而独立,不受物质束缚走出第一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我们需要听从身体的召唤,身体太疲惫了就应该去休息睡觉,而不要再神劳。肚子饿了就要吃,感觉到冷热就需要添或减衣。不懂得讨好这个身体,就容易得病。但是,当我们思想旺盛,手脚有时却又偏偏跟不上我们思想的步伐,人活得就是这么纠结与无奈。我们常常讲,你这个人魂出体了,病得不轻。在我所在的乡下,经常还有人被吓着了,家里帮着去收魂,拿着个网鱼的捞网在被吓的地方边喊名字边捞魂,捞完回来原来生病的人就精神起来了。我从来不把这些看作迷信,因为在我的病人里,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奶奶跑到孙子被吓着的地方去捞啊捞,捞完回来,昏迷的孙子就醒了。况且收惊术本来就是中医祝由里的一部分。每年鬼节过完,我就会遇到有人抱着几岁的哭闹不休的小孩子来门诊求收惊的。其实归根结底,这些都没什么神秘的,更谈不上封建,完全只是因为“炁”这个能量与人的灵体以及气血存在着一种隐蔽关系的原因,是阴与阳相遇时所发生的身体上以及神上互抵的反应,也是一种科学,比物质物理层面的科学更高更莫测。就看是不是施而得法并有序从理。不要只把这些东西看成乡下愚夫愚妇的荒谬把戏。扯得有点远了好像。


《素问·调经论》中有这样一个总结:“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志意属“神”的一部分,“神”的往来不穷,而促成与捻塑了有机体的生长发展,并且这个“神”也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展而充满于周身四处。其“神”内连于骨髓,神游于上丹,坐众灵之位,外又连贯着身形、五脏等,内外本身也是交贯通着的,处于往来无穷的状态,从而才完整地构成了人体的最高主宰系统。“神”虽然内连髓,外贯身形与脏腑,但是更需要的是气血、营卫、津液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其功能。《内经》里真的什么都已经讲有了,真的很百科。《素问·六节藏象论》里清清楚楚地写着:“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各种精气物质的存在,是神机变化的可靠保证。各种精气物质如可处于健康常态的御、收、适、和,志意才可真正地完美地实现协调机体内外,达到阴阳均平,实现得了“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人体的大小循环如果都能做到御、收、适、和,则万事安康,前途无量。反之,则是逆之有病,左而有祸。诸如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知道了这些关键所在,仔细想一想,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古针于临床应用时,卫气系统的重要性及卫气思路往往取得绝佳效果的原理所在。卫气的循环系统就是由髓之海而出,通过阴阳经巡行了周身后,再回入五脏复注于脑髓的。所以,卫气的调理与养护,除本身就关系着营血与津液的改善,更是直接可以御、收、适、和于人身之神机变化。没有了各种精气的支持,神则游离,失根不用。等于有枪没子弹,有锅没有米,有咖啡没有水,有了情书却没情人,有了汽车却没有油。没有提供动力的能源,神仙也没办法。神的御收功能丧失了,脑这个指挥系统也就无从再实现统率机体的本事了。再结合临床来讲,之所以在临诊、针刺前,调神那么重要,并把调神功夫的高低,作为对一个医者水平高低的判断之一了。调神效果的好坏,直接涉及到病人的志意变化,涉及到下一步或针或药或其他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就是这个道理。将病人的志意,实现御、收、适、和这四者的阴阳均平。


真正的中医历来就重视和强调医患的互动关系。从某种程度和视角上讲,没有难对付的病,只有难对付的人。看病,先从与病人培养感情开始吧。好的医者,一定也是个善解人意的和贵之士。而且调神本身对医者也有好处,知道这个病人是不是适合自己接诊。两相得益,这个环节实在不可或缺。世间麤工往往对此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大概是以为调神是跳神了。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动物,患者需要,医者也需要。彼此就像齿轮,调神就如开槽,开的好,两个齿轮咬得好,转动得也就好。这些道理都再简单不过了。但是,有一条定律和真理是永远不变的,医者永远都只是病患生命中的过客而已,不是他们的伴侣。所以,我们就很清楚了,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逐渐认识另一个人,即使是很少的程度,也只能到他愿意被了解的程度为止。要完全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有时是十分艰难的。当一切轮廓与信息都变得无迹可寻,与世隔绝,全无踪影的时候,我想,人们能做的就只有观察了。但人们能否从观察到的东西里找出意义,则全然是另一回事。而这就是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