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老师讲老论》01

 愿你有个好心情 2017-05-26

整理人:山西浓咖啡

先有个申明,大约两年前,吴师开了一个群,要他的学员系统地、完整地学习老论,所谓系统和完整,就是凡是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的文章全部学,每一篇都不能少。而且慢读、细读、精读,也不求一目十行,做样子,对拳理也要入内透里,深刻钻研。

因为我一开始跟吴师时,他就叮嘱我读《老论》,所以,一开群我己经读了半年多了,所以,吴师鼓励我写心得体会,其时我57岁了,吴师希望我带头写,为青年人做个样子,所以我一直写心得,算下来对《老论》的十多篇文章写过两轮解读,文字超过100篇以上,其中70多篇叫《闲聊太极》……

吴师对我说:以一个初学者的心得,对初学者最有助益,说大家也受到一些启发,认识上有所提高。我对吴师说:其实,受到帮助最多的人是我,因为写东西,自己要读、要背、要查,这个过程,自己从太极白丁到有点感悟,真正了解了什么叫内家的内。

 

绪论:王宗岳《太极拳论》是所有传统太极精典中的奠基之作,一块巨大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石,太极理论平地起高楼。李亦畬《太极小序》说:王宗岳“论详且尽矣”。5字评价极到位。是说他的论文不但详细而且到位。严格讲,《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简称:王论)是一篇讲太极推手、技击为主的论文,当然也包括行工。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阴阳观,那是核心中的核心,一定一定化时间把第一句吃透。可以说:太极两字是内核,其它一切一切全是从太极两字化出来的。老子不是说:“大道至简”吗?太极两字就是不能再简的大道。学了“大道”有用吗?答:无用。为什么?答:还有一句,叫“博大精深”。没有“博大精深”,谈什么“大道至简”?

 《王论》有一条文脉,从太极的动静、柔刚、急缓来阐述太极。讲到拳理和身法的“着熟--懂劲--神明

这条文脉,从第二段起,提到了身法三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又提到了太极技击--内家功夫的要点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是太极“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的实质。……


这条文脉,从第三段开始,是具体分析太极内家与外家旁门最大分别:“先天自然之能”与“后天学力”的区别,所以,中国武术史上,最年轻的太极拳,能够以一种前无古人的面貌破土而出,风靡全球。它的魅力就在于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与旧学不一样。特别讲到太极技击“四两拨千斤”这一匪夷所思、令人叫绝的明显特征,一针见血指出:“显非力胜,快何能为?”这几乎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宣言“党纲”。

 

文脉继续到第四段,指出了太极“第一病”“双重之病”是造成“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率皆自为人制”的精辟分析。其洞察力之强,在近几百年之后的今天,还有广大习者在重蹈覆辙,“未悟耳”。

这几百年,人们在干吗?为什么把王宗岳的忠告当耳边风?绝对不是,是阴阳不分的结果,是没彻底理解双重的含义。

双重之理太难太难,我本人近三年有过三次理解,每一次否定前次,猛抽自己耳光。大家今后一起抽,多抽多进步。不抽的人没用过心?你舍不得自抽,我帮你抽?

舍去一条腿,解决双重。这是我第一年的认识。

把对方当成自己另一条腿,大家不倒?

《王论》文脉大致如此。《王论》的争议点很大,在于作者王宗岳的存在与否,争的头破血流,杠头开花。我想不管是王是武,留给史家去辨,我们学习的是不争点,即:它的历史地位,它的奠基作用,它对1852年之后太极拳的五花齐放,这些伟大的作用。《王论》在立论和思辩方面毫无争议,毫无非议。我们就挑这方面学。

 

《王论》01  太极者,无极而生。

太极源于“无极”,无极是一个无形无象的混沌状态,以其无味、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指派生万物的本体。统一体,指事物或过程和图像之圆形。

混沌状态是未分阴阳,具体行工而言,起势之前就是无极状。“无极而生”是明朝大家周敦颐所着《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动到极致而静,静到极致又开始动,周而复始,转啊转,生生不息。两仪是什么?天阳、地阴。《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来注解。

有了天地,生了生命,产生万物。太极拳“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王宗岳)”。太极之变,无可数计,一动一变,无中生有。但不管怎么变,是阴阳之变的大道至简,它的变因是阴阳。太阳地球都在转,转,就是变。太极为什么难?是变化难。掌握变化的规律(所谓“道”更难。)

 

周敦颐(1017年―1073),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我20多岁时,恩师周坚白,教过我一篇《古文观止》名篇《爱莲说》,其中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就是周敦颐。我一辈子不会忘,沒有人敢再写“莲”。一辈子刻骨铭心地爱这篇巨作。此后没再看到周子佳作。

2013年吴师叮嘱我学老论,不想我又遇到了周子《太极图说》,真是感慨和敬畏大儒的博大精深。太极图说乃纯哲学名著,希望有人感兴趣。太极二字,孔子有过解释:“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说大到没外了,小到无可分割。

图:太==最大+最小。



感恩我们的祖先,造出了“太”字,它融入了最伟大的哲理,它把世界上最大最小一律装进去了。只用了“一丿乀丶”4个笔划,真是不可思议。

 

太极拳大小怎解?大的是意放出去,八面支撑,放出去小呢,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李亦畬说:“备极精巧。”细腻到极致,决不是大砍大杀。

所以,舒展的陈杨大架,紧凑的武吴孙小架都能成为不折不扣的太极,“而理惟一贯”,只要里面有阴阳。太极之意不惟阴阳,它首先是讲阴阳要变,《易》字就是“变”字,不变==静,静==无极。除了变,除了阴阳,还有什么?答:相对论

[下左]看图:这两个眼什么意思?它启示任何事物都有相对性,黑不是全黑,黑中有白;白不是全白,白中有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它是事物的组成部分,没有纯而又纯。

前几天吴师还对我说:实腿不能全然站死,要有腾挪之意,要有轻意,不然就==死脚。[下右]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姚明高能打大球,你叫他打斯诺克弹子试试看?

丁俊辉可以打弹子,你叫他去打篮球?所以,都有相对性。

在太极中,不可有极端思想,太极的中正,就是认识上不能偏颇,不能刚而纯刚、柔而无骨,要松而不懈、神而有敛,是谓“不偏不倚”,你思想上没有“不偏不倚”,身上、拳上怎么能避免“不偏不倚”?

刚而纯刚,柔而无骨==偏颇

松而不懈,神而有敛==中正

 我起先认为:“不偏不倚”,就是人不东倒西歪,揺摇晃晃。现在想来,真想自抽。我不是悟性很高的人,太……

吴式外形前偏。其实内里很中正。

 

有关中正的解释

浙江绍兴-万物共存:上轻下沉,内安舒。

上海-木人·求索:太极十要做好了,就是内里中正喔。

浙江杭州-观化听风:中正有竖起来的味道,就像树和竹。内家拳叫竖劲,相对一横劲来说。一横一竖谓之十字劲,王芗斋在十字上下求生活,与孙禄堂十字求功,是一回事。支撑在哪里,立身中正后面还有一句八面支撑。

讲点敛气入骨的不传之秘吧,脊柱是同步的,脊柱里面是收缩,外面是支撑,这个道理点一下,聪明的就知道一斑窥全豹了。再想想做做就可以做到老高说的:郝少如还有传承于武禹襄的'敛气入骨'大法传于李师,我人直接被用腰他收进去,再飞出来.叹为观止,李师说:郝先生讲,外面都在练'气贴背',敛气入骨高了一个层次。

 

思考题:

1、什么是无极、太极?

2、太极含义包括什么?

3、何为中正?

  

太 极 拳 浅 说

第一章    小   引

吾国拳术,发源甚古。昔人以之锻炼身心,重在却病延年,其法大抵简而易行,人人可学;自技击之风尚盛行于世,一切姿势,竞尚险奇,每以难能为可贵,遂渐失体育真意。后之人,復从而标新立异,自为派别,致拳术门类日形繁杂,主奴之见,亦由是而起,初学罔知选择,弱者強其所难,辄有事倍功半之叹。著者亦常引以为憾。太极拳者,内家拳术之一也,其法简而易行,一切姿势悉任自然,无男女老幼。可终身习之而无害。实深有得乎。古之导引术者,其施诸技击也,亦纯以心气为主,仍不离乎修养之术;非如外家拳法,专务力胜。其言虚实变化,则一以易理为本;其言心气功夫,则与孟氏养气之说,尤相符合;其关于生理物理各点,则又与今之科学原理一一可通。凡兹数端,非所谓艺而根于道者乎?著者性喜武术,初习外家拳亦甚感兴味,近十年来始专修太极拳术。盖深信各种拳术,虽均有独到之处,然法简效宏。堪为普及体育之资者,则以斯术为最宜。用是不揣谫陋。其经验所得,编为浅说。俾世之有志养生者,知所问津焉。

 

上海一申新(吴文鑫老师):有谁能谈谈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太极者,内家拳,简而易行,悉任自然。纯以心气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