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士节福利:一份糖友专属的饮食健康指南!

 春天书屋 2017-05-26

护士节福利:一份糖友专属的饮食健康指南!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应多吃些杂粮,即除精白米、面外的粮食。玉米面属于杂粮,“糖友”李女士喜欢喝玉米面粥,本以为是粗粮制作,对血糖影响小,结果一测血糖吓了一跳,早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经调整才知道是玉米面粥惹的祸。虽是杂粮,但精细加工后不一定能帮助控糖,糖尿病患者食用杂粮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才能发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1.别把杂粮做糊糊喝

现在很多超市都有专柜在卖杂粮、杂豆粉,回家后可以轻松地用沸水冲泡成杂粮糊糊,很方便。也有很多人用家用豆浆机或“破壁”食品加工机来做杂粮糊,觉得口感特别细腻好喝。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不一定是控制血糖的优良选择。

因为杂粮、杂豆经过焙烤、打粉、冲糊之后,对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都较大, 使淀粉颗粒能够快速吸水,消化速度随之大幅度上升。而食品加工机和豆浆机制作出来的杂粮糊糊,消化速度也比打浆之前大幅度上升,特别是杂粮食材。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烹调方式。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少选细腻的杂粮糊糊,多选整粒的谷物。

2.杂粮做饭优于做杂粮粥

同样的糙米(比如黑米、 红米等),做成粥的血糖生成指数会比较高,做成饭的血糖生成指数会相对低一点。 这是因为做粥用的水量比做饭更大,能够使淀粉粒更充分地吸水膨胀、彻底的糊化,容易消化。另外,流质的粥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也比固态的饭要短,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小肠从而被消化吸收。

很多家庭都有加碱煮粥的习惯,加碱会让粥煮得更快更软烂,即便煮杂粮粥,也是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操作方法。 还有人在血糖试验中发现,在做米饭的时候,提前浸泡的时间越长,做出来的饭质地越柔软,消化起来也越快, 血糖反应也会更高。

糖尿病患者如果做杂粮粥,最好其中一半是淀粉豆类(比如红小豆、芸豆、鹰嘴豆等)和燕麦、大麦等食材, 尽量降低白米的比例,喝粥速度要慢,不要一口气喝太多, 以保证杂粮粥的餐后血糖反应显著低于白米饭。

3.吃杂粮,也要混搭

为减少杂粮的消化速度,食用时还可以采用多种“混搭” 的方式。比如说,吃主食的时候加上大量蔬菜,或者加上豆制品,或者配合一些牛奶,或加醋佐餐。国内外研究发现,这种做法能进一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糖尿病患者不妨试试看。

4.先吃菜,再吃饭

进食顺序对餐后血糖也有影响。糖尿病患者应先吃些蔬菜,再吃主食,而不要几大口主食下去再吃菜。日本研究表明,先吃蔬菜再吃主食的吃法,餐后血糖的波动会明显更小。而用来平衡血糖的蔬菜,以需要充分咀嚼的绿叶菜和菌藻类蔬菜效果较好。

杂粮虽然有助于控制血糖,但食用要限量。因为杂粮的能量和精白米的能量相近。各种杂粮的淀粉含量相近,每100克杂粮的能量水平均在320~380千卡之间,基本上大同小异。 因此,无论吃哪种杂粮,都要限制吃的总量,以防总能量摄入超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