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尼科特:“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5-26

温尼科特:“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

2016-07-31 黄勇 思想的邂逅
思想的邂逅

thoughtsmeet

'我现在正努力把这一切都搞得非常简明。如果这里还有什么东西有人理解起来还不是特别简单的话,希望你一定告诉我,因为我正尝试着有朝一日能把精神分析介绍给普通大众,使它变得路人皆知。'——温尼科特

(文字内容即音内容,这个录音我还比较满意,大家可以试试听听~)


温尼科特思想漫谈十:“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 

你好,欢迎继续收听“温尼科特思想漫谈”这个系列专题讨论。今天我们开始来讨论温尼科特提出的“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这个概念 。这两个词听起来又有点学术化,但其实说的却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这个概念是温尼科特最为伟大的发现之一。与他同时代的安娜.弗洛伊德,也就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同时也是弗洛伊德衣钵的继承者,这样评价说,仅仅就凭过渡客体这一个概念,温尼科特就征服了整个精神分析世界,可见这个概念的重要性。这个概念有很丰富的内涵,不仅仅跟幼儿养育有关,也跟成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需要花几次来讨论它,先还是从幼儿养育开始。


前几天见到一对一岁半左右的双胞胎小男孩,非常可爱。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到其中一个常常会吃大拇指,她妈妈不太喜欢他的这个行为,有几次都轻拍小男孩,要他把手从嘴里拿出来。这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这正好跟温尼科特所描述的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有关。


为什么不让孩子吃手呢?这位妈妈说孩子这么大了还吃手,会让人觉得还像小婴儿似的,不太好,而且因为常常吃手,大拇指上都吃出一个印子来了。我当时跟孩子妈妈说,小孩子吃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不用去干涉,有的小孩甚至会吃到三、四岁,然后自然就不会再吃了。


孩子吃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也许因为太常见,我们反而很少深究其中的意义。孩子为什么要吃手呢?它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件事情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又是什么呢?其实这并不象看起来那么简单,它跟今天要开始探讨的主题——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非常相关。


孩子为什么要吃手呢,温尼科特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孩子通过吃手获得了口腔部位的一种满足感,类似于(当然比不上)到妈妈那里吃奶时所得到的满足感,不同的是,吃手带来的满足感,是他自己(而不是妈妈)带来的。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孩子通过吃手,心理上获得某种安慰, 进入一种安适、宁静和完整的状态。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孩子也不会一直吃手,一般情况下过几个月后,不分性别,小男孩或者小女孩都会从吃手发展到喜欢玩某个洋娃娃。有经验的妈妈大多也会允许小孩自由拥有某个独特的玩具(我们可以把这个玩具称之为客体),并且知道他们会跟这类东西黏在一起。


吃手和后来与某个玩具黏在一起,这两种现象是相关的,从前者发展到后者,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关键的心理发展因素。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领域,也就是温尼科特所说的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所关注的领域。


什么是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呢?我来读温尼科特说的一段话:“在小宝宝入睡的时候,可能会使用某个客体(譬如说是一条毯子或者绒被的一角,或者是一个玩具等),或者是某种现象(譬如说发出某个特别的声音,哼一首曲调,或者某一个习惯等)。这个客体(现象)在小宝宝入睡时变得格外重要,这是他抵抗焦虑的一种方法,特别是抑郁型的焦虑。小婴儿可能找到并且使用一个柔软的物品,或是其它种类的东西,这就变成我所谓的过渡客体。这一切都统统称为过渡现象。


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这个词听起来又是过于学术化,如果你听过前面的讨论的话就会知道,“客体”这个概念之前已经说到过,它是与主体相对的一个概念。对于孩子来说,他自己是主体,外在的人也好,物也好,都可以称为客体。在过渡客体这个概念中,客体指的不是人、而是外在的物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那过渡是什么意思呢? 可以说是一种中间状态,是内在(幻想) 世界和外在(现实)世界之间的一个过渡。我们可以暂且这样理解,以后随着讨论的继续会对它了解更多。


从温尼科特对过渡客体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过渡客体是小婴儿用来抵抗焦虑,回到宁静完整状态的一种物品或者是一种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过渡客体不是婴儿的妈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物品或者某些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好像是小婴儿自己的一个安全基地一样,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可以自己回到这里,找回一些安慰。从这一点来看,不难理解过渡客体对孩子心理的重要意义了。


过渡客体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开始的时候,让孩子进入宁静完整状态的,是他的妈妈这个人本身。在婴儿刚出生的几周之中,妈妈全身心的与婴儿在一起,进入一种所谓的原初母爱贯注状态,母亲与孩子处于一种高度认同或者是融合的状态,母亲对孩子的需要感同身受,并且及时有效地满足他。那从婴儿的角度来说,他的需要得到了魔法般的满足。就像想要什么,什么就会自动变出来一样。对婴儿来说,他感到自己无所不能,有一种主观全能感,像是一种幻觉一样。


过了一段时间后,婴儿慢慢长大了一些,妈妈也自然从这种原初母爱贯注的状态中逐渐撤了出来,妈妈不再如同魔法一样召之即来,于是婴儿不再有那种全能感和魔法般的感觉了。当他需要母亲而母亲又不在、或者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会感到一种挫折感,毕竟这个世界不是魔法世界。这时,过渡客体就变得非常重要,它是母亲的一个替代品,它在婴儿感到挫折时,给他带来安慰,让小孩某种程度上可以回到一种宁静完整的状态。要注意的是,这种挫折也不能太大,如果挫折很大,大到婴儿无法承受,那即使有过渡客体也无济于事,这对孩子的心理来说就是一种创伤。


温尼科特接着说:“这个东西随着婴儿的成长会变得非常重要。父母了解它对婴儿的价值,出门旅行时一定带着它。母亲任由它变得脏兮兮甚至臭兮兮的,因为她晓得清洗这个东西会打断小婴儿的持续经验,而这个中断可能会摧毁这个客体对婴儿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


这段话说到了过渡客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连续性。父母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对婴儿来说,过渡客体是不变的,哪怕它变得脏兮兮的,父母也不要去改变它,除非是小孩自己主动的改变它。这种连续不变给了婴儿一种确定感和安全感。这个过渡客体的连续性,让小孩的心理发展也保持了一种连续性,让他可以逐渐地认识和接纳现实世界。如果过渡客体发生了变化,连续感就断裂了,小孩就会有一种陌生感,也会觉得这个客体脱离了他的掌控,并不可靠。


过渡客体可以说内部世界(幻想)与外在世界(现实)之间的一个桥梁。借助过渡客体,孩子内心可以更为平顺地了解和接纳这个外在现实的、同时也是难免时常会让人感到失望的世界。过渡客体会有怎样的发展呢?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的兴趣越来越广泛,特定的过渡客体会逐渐失去意义,过渡现象扩散了,扩散到了整个文化的领域。

 

今天讨论得比较长,主要讨论了过渡客体对孩子心理成长的意义,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孩子吃手、还有在某个阶段总喜欢黏着某个玩具的现象。如果父母不理解过渡客体的含义,不了解过渡客体的价值,就可能在无意中无情地对待儿童的这种正常现象,这会导致孩子的一些问题。

 

并非所有孩子都有过渡客体,缺乏过渡客体,也可能会导致某些问题。我们下次在接着来谈过渡客体相关的一些问题。

 

谢谢你的收听!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