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嘲笑黄轩的小圆手小肥脚了,肤浅!

 昵称903511 2017-05-26

别再嘲笑黄轩的小圆手小肥脚了,肤浅!

2017-05-26 她读

提到黄轩,除了小俊脸外,你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是肉嘟嘟的小胖蕉手。




接着就是,打死都愿不相信的41码小圆脚。



如果只有这些,那小她就要批评你们太肤浅咯,你们肯定难以想象,这双小胖手和小胖脚,是有多少才高八斗风流倜傥。



小她第一次被黄轩撩起少女心,不是他一声一声的“月儿好看,月儿是好看”,而是下面这张图。



挥毫泼墨,满腹经纶,“谦谦公子温润如玉”用来形容黄轩的气质再恰当不过了。


很多年轻人的夜生活都是灯红酒绿,而我轩(嘻嘻嘻)则伴着古案青灯,用他的小胖手练习书法。



在这个一切都靠电脑和手机,除了信用卡签字基本都不会动笔的时代,我轩还拥有这种爱摆弄笔墨纸砚、舍得花精力练习书法的情操,简直就是珍稀动物。



黄轩曾经说过:“大概六七年前吧,我每天在家里发呆。最后我觉得与其发呆不如做点什么。正好有天路过一个文具店,它在处理笔墨纸砚,20块一套。我就买一套回去‘哗啦哗啦’,就坐在家里每天拿着笔开始抖着写。”


后来,黄轩渐渐发现,写字能让自己安静下来,于是,他越写越上瘾,字越来越好看,练字成了他的一种休息和放松,有时连去剧组都要带上文房四宝呢。


写到这里,小她好气,为什么小她在家里发呆的时候永远只能想到吃东西!


小她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节目曝光了黄轩的书房。



气息好古朴的角落啊。


墙上挂着复古气息的《花样年华》海报,年代久远的木箱上面堆满了书,后面的书架是黄轩从二手市场淘回来的一只小木船,劈成两半就成了书架, 旁边依偎着吉他和音响,地上铺着榻榻米,两个小矮桌上摆满了古香古色的煮茶品茶用品。



黄轩的这些家具都不是仿古的,就是古代的,是他一件一件从古家具时常淘来的,他说自己内心其实住着一位古人,就是喜欢喝茶、看书,打打太极,写写书法这类“古风”的事儿。


而且哦,他还练过六年的舞蹈,主修古典舞和民间舞。



在喧嚣的世界里,黄轩偏守一方宁静,他说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痕迹,是精神的延续,是比物质更能震撼人心的脉搏,所以我懂得他的坚守。


在黄轩身上,我也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娱乐圈中,还有一位小姑娘,也在和黄轩做着一样的事情,而且很骄傲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分享给了外国友人,她就是徐娇。



没错,人家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现在还在美国上学。


之前参加《偶像来了》的时候,她穿了一件惊艳众人的“墨鲤抄”古风洛丽塔小洋装。



小她才发现,她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热爱者。


她的微博上又各式各样穿汉服的照片。



不管是日常还是上节目,也都曾穿过。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就是所谓的“华夏”。


汉服作为民族的传统服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宣言汉服文化的行动当中,而作为公众瞩目的明星,徐娇对于汉服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更可谓是不竭余力。


穿着汉服游日本神社。



在美国毕业项目展示会上,穿汉服为外国校友介绍汉服。




小姑娘很厉害,会弹古琴,还在演讲课上介绍给同学们认识。



其实很多姑娘都有一个汉服梦,幻想着可以身穿端庄大方、美丽且充满文化韵味的汉服出现在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成人礼、毕业典礼、婚礼…甚至是日常的生活中。


但很多人没有徐娇那么勇敢,害怕别人的指指点点,害怕别人从身边走过觉得自己是个神经病的眼神。


徐娇却说:“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意义在于传承,且需要更多的推广,能够穿着汉服旅行我感到自豪。不只汉服,还有好多传统等待被保护,被传承”。



勇于接受和尝试外来文化,也积极的把传统文化介绍给大众,这姑娘,真的很棒!


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努力中,不仅有黄轩、徐娇这样的明星身体力行,其实更多的是一位位朴实的人民,他们用言传身教的方法,让民族的灿烂文化一代代生生不息。

小她最近很爱看一档叫《最美中国,大有可观》的节目,“江山如此多娇,引小她为祖国美景竞折腰”,恨不得到节目中的每一个美景去实地游玩一番。


你们先看一段精彩视频过过眼瘾。



这一期是全新途观L携手《最美中国》来到了云南红河梯田,带观众走进了一个“大有可观”的最美云南。


看视频,小她觉得云南的红河梯田超酷有没有。



在这片梯田上,世世代代生活着一个古老的名族——哈尼族,当年哈尼族的祖祖辈辈就是在这片梯田上一边耕耘,一边唱山歌,那些歌声啊,就成了现在的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有一位哈尼族汉子,名字有点特别,叫陈习娘。


小时候,当太阳升起时,祖父就带她上山放牛,教他唱山歌,太阳落下回家吃晚饭,兄妹几个就会围着祖父,坐在火塘边听祖父唱酒歌,讲故事。


祖父的歌声,在少年的心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14岁那年,陈习娘开始学习演唱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当时,父亲完全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学习哈尼音乐,但是,执拗的陈习娘坚持着,一边干农活一边学习。


17岁那年,陈习娘到元阳县拜哈尼族摩批张处呼为师,学习哈尼“摩批”文化,一学就是7年。


作为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习娘原本有机会走出大山,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家乡。


我不能因为哪的生活好就去哪,因为我是传承人,我会一直生活在这里,还要收更多的徒弟


对保护和传承哈尼族文化,陈习娘一直牢记着师父的遗训。


他说:“我是哈尼族的摩批,从小师父就教我要好好地把摩批文化传下去,不能失传,所以我就好好地做。只要人家来请,夜半三更敲门都要去,犁田耙地来叫,丢下犁耙要去,天阴下雨来叫,戴上笠帽披上蓑衣也要去。


因为年轻一代哈尼人的相继离开,让陈习娘担心的是,这个诞生在自己家乡,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艺术,正处于失传的边缘,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人家不学,你还是要回来学这个,要不然我们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就消失了”


音乐不会老,沉淀一千多年的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现在听来依然还是那么悠扬、动听,像是古老的老人在讲述着今天的故事。


让我们向陈习娘,以及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文化传承者致敬,在这个无数人向着名与利狂奔的时代里,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记录了历史,也一直在守护着最原始的美。

文化的传承绵延不绝,发现美的脚步也在继续前行,全新途观L拥有强健动感的造型设计、宽阔舒适的空间、全面周全的智能科技、卓越动力与全路况出行能力,能够陪同车主一起去探寻从未经历过的未知,用纯净的眼睛去发现,用虔诚的心灵去感恩,因为,最美中国,大有可观。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领略最美的云南红河梯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