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洪涛:人人知道夏季养心,到底怎么养?丨正安

 为什么73 2017-05-27

在临床工作中,董师常说,大病要康复,关键是养心。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

从中医来看,五脏各对应于一个季节,每个时节都需要养不同的脏器。因此,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入夏之后,天气渐趋炎热。夏气通于心,故夏季养心,最当其时。

夏天,心火浮、水愈沉

心者,火脏。心之为字,类似于“火”字倒过来。心藏君火,火性炎上,人之聪明思悟皆因君火向上而生。但君火上炎,肾水下潜,则成火水未济之象。故善养生者,要养心火向下,以温煦肾水,以成水火既济之卦,则肾水不寒而心火不浮。古贤制字之妙,概在于此吧。再者,水之为字,亦坎卦之象,其中自有妙义。

夏天炎热,热则心火浮,火愈浮则水愈沉;再者,心火妄动,易扰相火,导致精宫飘摇。因此,夏天不但要安心,亦需调肾。调肾,使肾水上承,既可以凉润心火,又能使心火不至于过度上浮;安心,使心静,则君火畅和,相火自然稳固。

为什么要养心

夫养生之要,静以养心,俭以养德

养心能平衡五脏六腑,而神有所主;养德可培育一身正气,而侈不能移。静者,心之所共,静则神归,神归而气血得和,正不受邪之所侵犯;俭者,德之所宗,俭则寡欲,寡欲则谨身节用,形不被物之所役使。总之,险躁则心扰,嗜欲而德败。故治病之要,在内求自心、将养善德。

《内经》主张“恬淡虚无”,老子讲“无为”。

养生,关键是养心,就当从“恬淡”和“无为”上下功夫。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纷嚷嚷的世界,怎么可能隐居名山古刹,只伴佛火蒲团度过此生。故说,真正的养生,是不期无为而自无为,不期恬淡而自恬淡,虽终日忙忙碌碌,但心神安谧,日接绚斓,却淡泊自如。

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调,精神健旺,不但不易生病,且能延年益寿。淡泊名利、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笑口常开、无忧无虑的人,往往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何病之有。而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悲悲戚戚、怨恨烦恼之人,其脏腑不和,百病自生。故说,养生首在养心,使心理平调,则百岁可期。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皆得安和。

2

什么样的心境,决定着什么样的健康

充满怨恨恼怒烦的心境,必会影响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充满快乐、善良、慈悲的心境,则能让脏腑和谐,气血和畅,其健康必然有保证。久病难愈,与其苛求良医,何如自安己心。医疗往往只能缓解一时的病痛,若想真正康复,关键还在于养心。否则,越求医,越失望。

心为健康的主宰,要想健康,先需养心。虽然人生中诸事纷纭,但我们的内心要保持淡然,则事情不能伤害我们的心。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让外来的人、事、物干扰我们平静的心。心若不妄动,则气血通畅,脏腑和调,自然不病。若因此而心中生起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受伤的最终是自己。

养心要怡情。不因物喜,不由己悲,无七情过激之伤。不仅要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心理,亦需忌胜负心。胜也罢,负也罢,淡然处之即是。

小时候学习成绩极好,总考第一,若某次考试得第二就心中郁闷,现在想想多么可笑。有人下棋,只能赢,不能输,输就气急。前贤说: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只求半天之乐,何必执着输赢。

3

心者生之本,神之居

中医重视人身三宝,曰精气神。“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精存则生,精失则死。肾主精,肺主气,心主神。肾精充足为养生之本;精足而肺气亦足;气足则心神得养,故精为本。“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神妄动,上则耗气,下则耗精,为祸最烈。

故养生不但在宝精,更需养心神。心主神,恬静少言则神收,闭目息虑则神藏。神足而君火自明,五脏六腑因而和畅。

百病之生,或扰于脏腑气血,或晦其神明君火,世人皆知药饵调其血气,却不识养心复其神明。诸位大病、重病或久病患者于服药打针之余,尤需重视养心,若心神不宁,则正气难复。故曰:养心实为康复第一捷法。

若心神不定,一方面会出现心神本身的病变,如自闭症、癫痫、失眠、焦虑、疲劳综合征等,亦可出现脏腑的诸多病症,如当前常见的各种慢性病变多与此相关。因此说,治病当以调治心神为主。且养心亦足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在病家在医者,都需要先治心神,此为治病之根本。

人之所贵,在于能控制自己的心神,不为诸多诱惑所动,使之向善向道。若心神被形骸所役使而色欲炽盛,或意识被名利所牵缠而神魂颠倒,则人的正气必将日损。心神不正则脏腑必受其累,且正损而邪进。故所谓养生,首在养心,将养自己心神中的一团正气。如此则五脏六腑气血平衡,自然形体可保而健康不损。

不管是大病重病,还是小病轻病,都需养心,董老师反复强调:疾病治本之道即在于养心,或读经典,或行善事,或静坐,都有益于心神。针灸亦可调心养神。心神健旺,则正气存内,邪气不能干扰。

怎么才能养心

食疗+几个简易动作

食疗:心主血脉,心若过度劳累,就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心其色为红,自然的红色食物有养心之效,如西红柿、红葡萄酒、乌梅、胡萝卜等;心通于火,午时火最旺,要小睡片刻;心在液为汗,炎热则当汗出,能解心之热。

辅助动作:夏日由心所主。与心气相通,心要工作,就必然会累,因此炎夏要重视养心。除了汤药、针灸以及推拿、食疗之外,亦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以刺激心经,达到养心之效。

一则双手指交叉翻掌外撑,两小鱼际根部使劲;

二则双上肢在体侧外开45度,然后以小指为轴努力外翻手掌;

三则双手握紧单杠,利用体重悬垂数十秒钟。以上动作皆自然呼吸。

2

静坐或站桩是养心的法门

静能养心,故要学会静心。患病的人最忌烦躁,越是烦躁,其心越是不安,心越不安,其脏腑越不和,其病亦越不容易康复。佛家讲,要保持灵台清静;道家讲,静能生定;儒家讲,静能生慧;医家也讲,静者寿,躁者夭。静心,不只是静坐,还包括对世事恬淡自安的态度。

中年之后正气渐亏,此时要开始重视养生,最好能做到素食、独宿、默坐。素食有利于脾胃运化升清,则肠中之气不浊,且素食者往往精神健旺,不易生病;独宿意味着减少房室,从而可以将养肾精,肾精充足则先天之本不伤;默坐可养心,心神以静为养,以动为泄,久久静坐则心神内敛,五脏六腑皆得安和平衡。

董师强调,病人最好坚持静坐或站桩,这是身心皆静的最好法门。关键不在坐,或站,而在静,要身静、心静、神静。因为静则生阴,静则生慧,静则阳藏。这是阳气的归根,是真正的调和阴阳之道。

当有大病患者问董师,如何才能快点康复时,董师常说:求医有效,可以缓解一下症状,但医疗的作用非常有限,因医疗改变不了病人的心。心既是致病之源,亦是治病之本。安心才是大病康复的关键。放下心事,尽量快乐,行善助人等法,都可实施。另外,我推荐每位患者,要坚持静坐或站桩,其疗效之大,不可思议。 

临 床 病 例

病   例   一

一13岁女孩,因担忧睡着了会醒不来而导致不敢睡觉,渐至失眠。诊其脉,左寸沉软。心主神,若心神不足则见此“杞人忧天”之症。

治疗方案

治当养心安神。针百会、印堂,此二穴我常合用以安神,对于各种精神症状效果不错;腹针引气归来配左商曲、左气旁以镇静宁心。另外,此症亦可取神门、内关、耳心、耳神门诸穴。

病   例   二

有的美眉额头见痘痘,按面部全息理论,额头对应于心。一般来说,肝气郁结或思虑过度的人往往容易心火偏旺,火旺则浮,郁于额头,表现为痘痘。

治疗方案

需清心火,疏肝木,汤药或针刺都有效。平时当注意养心,少思虑,省麻烦,勿动气,安心神。平时可吃些养心敛火类食物,如黑豆、赤小豆、黑芝麻、大枣、茯苓等。

药方推荐:定志小丸治忧愁不开心,健忘、眩晕(晨轻夜重)、失眠。与聪明散相比,去龙龟加苓参,是去潜阳而加四君,脾经有支脉入心中,此补脾以养心。后人变化其方:远志75、益智仁12、菖蒲12,研细末,每次3克,米酒冲服,日三次,连服百日。治心烦、失眠、烦躁不安,或睡眠太多,昏昏欲睡,精神不振,健忘等。

结   束   语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志,且心在志为喜。欢喜为正面情绪,能使心气舒畅,使精神振奋,故喜能养心。

董老师认为,如果能使自己每时每刻都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喜悦的心境之中,如此即是养心。见人喜,见物亦喜;不因物而悲,亦不因人而悲,保持自己心中的喜悦,正所谓乐在其中,亦养生健康之道。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长寿,而长寿需要身心兼顾,勿使身累心,亦勿使心累身。身心和谐,既可得百年之寿命,又能健康无病。心主神志,因此,养心比养身重要。善于养心,可使人之七情六欲不能内侵脏腑,辅以正确地养身,从而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而健康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