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汉图集—古代之(宋)梵隆作品

 愚雅轩 2017-05-27


 
 

罗汉图集古代

 
南宋画僧梵隆真迹:十六应真图卷  
 南宋画僧梵隆真迹:十六应真图卷 局部 16 图
 
 
 
 
 
 
  
 
 
 
 
 
 
 
南宋画僧梵隆真迹:十六应真图卷 局部 16 图 

南宋画僧梵隆真迹:十六应真图卷欣赏

        规格:30.5 x 1062.5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  / 隆日编译

        此《十六应真图卷》为12世纪南宋画僧--梵隆禅师的代表作。梵隆禅师是南宋著名高僧,是南宋早期禅逸画风的代表人物;字茂宗,号无往,浙江吴兴人。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极其喜爱他的作品,每见辄品题之。宋高宗曾召对内殿,并赐梵隆禅师庵居于南宋皇宫禁苑附近的杭州南山路万松岭金地山。梵隆擅画佛像.人物,师法李公麟.笔黑略到而远意有余.存世作品十分稀有。此长卷作为梵隆的存世不多的作品之一,受到了历代名流的重视,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清代字画鉴赏家陆时化等名流在此长卷中留下了墨宝。

        此画师法李公麟白描罗汉风格;描绘的是住世应真十六罗汉各以所证三昧现种种奇异境界;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对此画给予了精准的描述:“住世应真十八开士,各以所证三昧,现种种奇异、种种境界,其神通变化,妙用罔测。惟见峩峩高山,青矗天岸,沉沉碧海,雪涨晴空,老树新篁,苍松恠石,后妃士女之敬肃,地神野卒之参随,长蛇饮气而毒焰自消,猛虎受降而威风自泯,踞坐示有余之态,经行垂不尽之仪,使人一展卷间,不觉置身于石梁方广。”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题

        住世應真十八開士,各以所證三昧,現種種奇異、種種境界,其神通變化,妙用罔測。惟見峩峩高山,青矗天岸,沈沈碧海,雪漲晴空,老樹新篁,蒼松恠石,后妃士女之敬肅,地神野卒之参隨,長蛇飲氣而毒燄自消,猛虎受降而威風自泯,踞坐示有餘之態,經行垂不盡之儀,使人一展卷間,不覺置身於石梁方廣。聞教有言,「外現聲聞身,內祕菩薩行」,且「外現」已竟,所謂「內祕」者,還属見聞也,無妨為說偈曰;

        奇形恠狀絕羅籠,達境惟心事事同,一十八人消息外,難將豪楮畫虛空。

        老辯提點行篋中藏此軸,一日禪暇舉似,命為着語,以題于后。西天目山幻住老頭陀明本敬書。

    十六声聞,遊戲神通,向一毫端,較絲來線去,隨形逐影,尚有這箇,在明眼人前,八字打開,一見便見,雖然不知見箇甚麼。付之一默。鐵船居士為一默上人書。

    临济宗杨岐下的第八代禅师元叟行端禅师题

    此十六大士,佛世比丘也。歷劫為其壽命,神通遊戲,飛行水陸,特餘事耳。畫師以筆端如幻三昧,

幻出種種形相,譬猶取聲,安置篋中,其可認為實耶?延祐叶洽佛誕,陼西老謬行端。

    左侧有董其昌题:天啟三年歲在癸亥又十月朔,觀於武丘舟次。

    清代字画鉴赏家---陆时化题

        此宋僧梵隆《應真現相圖》,向與《十六羅漢渡水卷》並重于江淛間。《渡水卷》為高詹士澹人所藏;乃絹本,似遜於此卷。梵隆字茂宗,居吳興之菁山,高宗最雅愛之。癸巳重九日,聽松山人陸時化。

   【陆时化】

         陆时化(1714-1779),字润之,号听松,别号听松散仙、听松老人,室名翠华轩、啸云轩、听松山房,江苏太仓人。少为庠生,以岁贡生入国子监为太学生,不好仕宦。家聚书万卷,购善本手自校雠。尤嗜法书名画,亦富收藏,善鉴藏,于画鉴别更精。

     梵隆 (传)白描十八罗汉像 手卷 水墨纸本 款识:吴与梵隆制。 钤印:翁方纲(白)、覃溪(朱)、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朱) 收藏印:润州笪重光鉴定印(朱)、张晴岚书画记(朱)、吴式芬真长珍藏印(白)、书隐(朱)、御前之印(朱)、缉熙殿宝(朱)、刘喜海印(白)、岩东楼第一希有(朱)、伯起秘籍(朱)、江村秘藏(朱)、商北宋荦审定真迹(朱)、赵子昂印(朱) 说明 注:卷尾有翁方纲题跋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