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 帖】精读《草堂十志》(下) ■林玉梅

 耽读斋 2017-05-27



  

精读《草堂十志》(下)


■林玉梅


  《草堂十志》中笔法与历代法帖的关系,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个中端倪。王羲之书《黄庭经》,笔力惊绝,点画顾盼有致,文徵明书中晋唐风韵、温文儒雅之气得之于此。《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用笔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时而藏蕴含蓄,时而锋芒毕露。全篇笔意顾盼,疏朗通透,气韵生动,风神潇洒,于不激不厉中,蕴藏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从《草堂十志》中的用笔可以看出,其具有极深的临《兰亭序》功底。王献之所书《洛神赋》体势秀逸、虚和简静、灵秀流美、神采飞扬,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大王含蓄,多内擫笔法,小王外露,多外拓笔法,细思量,文徵明用笔似有此意也。《道德经》是赵孟頫63岁时所作,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含蓄内敛,独具风格。而《草堂十志》与之一比较,却多了一分利索劲健。钟绍京《灵飞经》用笔虽露锋顺入居多,但在流畅中求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笔势圆劲,转折多内方外圆,捺竖多不出锋,很多撇收尾处略重,或带出附钩,透着中国古老的含蓄美,很有内涵。《草堂十志》与其比较,笔法、字法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帖要如何读?一是要仔细、用心。读帖不仅用眼读,更要用心、用脑读,要多思考,多分析比较,总结规律与特点,细心揣摩和观察体味,细节决定成败,书法更是。

  二是要反复读,经常读,临前读,临后也要读,甚至做到背读。合上字帖,让字从脑中过,印于心。此法可有效避免今后临摹时,写一笔看一眼,写一字看几遍之毛病。只有读得细,方能写得像,使下笔一点一画无不从古帖来,把平时记忆中的碎片加以连接整合,去粗取精,去劣选优,日积月累,才能渐成气候。读帖可以和临帖同时进行,随时进行。相传曹操喜欢梁鹄书法,便把其字挂于帐中,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欧阳询一次行路中,发现晋索靖所写的碑,连续三天辗转赏读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帖临一本,书观百家。有些碑帖不一定临,但要读,以领会古人书中三昧,积少成多,逐渐吸收,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双畅,方能达事半功倍之效。我们说读帖就像交友,第一次见面仅记大致轮廓,久而久之,只要一落笔,帖中各字形象即在脑海里自然浮现,有一无形的范字在你眼前呈现,这对初学者帮助相当大。因此,要养成经常读帖的良好习惯。

  总之,读帖是书法学习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微商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