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省钱!有效!这个痛风的药方能两用, 即可内服, 也可外用...

 多林玉志彬莹凤 2017-05-27

痛风患者中,湿热、瘀血、痰浊、内虚者均可见到。但临床门诊中,痛风患者常因痛风急性发病,单关节疼痛难忍来诊者居多,此类患者因湿浊内盛,瘀而化热者居多,常见湿热蕴结型。治疗中当重视以湿热论治为主,兼夹活血、祛痰浊、补虚弱,治疗时重在清化湿热。

中医认为,痛风患者在急性期要以汤药为主进行治疗,但是急性期控制后,可改为中成药或制成丸剂长久服用,以巩固治疗。但总的原则是,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应尽量减少服用的剂数,以减轻风友肝肾的代谢负担和经济负担。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中医痛风医案,就能一方两用,即可内服,也能外洗。

患者,男,47 岁,2015年8月初诊。患者已有15 年痛风史,每年发作,发作时服用秋水仙碱,近两年来每年发作6、7 次。昨日夜间再次发作,查血尿酸542,现右腕、右踝拇指关节痛风石,红肿疼痛,二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

辨证为湿热蕴结,拟祛瘀除湿,清热解毒。处方以丹溪痛风方加减:苍术、黃柏、制天南星、酒地龙、桃仁、防己各10g,虎杖、金银花、鬼针草各15g,炒山楂、泽兰各12g,土茯苓、薏苡仁各20g,鬼箭羽、重楼各9g,忍冬藤30g,等等。7 剂,每剂先煎两次口服,用药渣再煎一次浸洗患处(水温35~40)。

一周后二诊,患者右腕、右踝关节肿痛较前明显减轻,口微干,舌淡红,苔薄黄。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石斛12g,生地黄10g,用法同前。一周后三诊,患者右腕、右踝关节已不肿痛,其他无明显不适,查血尿酸412,舌淡红,苔薄腻。可见患者痛风急性期已得到控制,为巩固治疗,予原处方,7剂,分14 天分服。随诊3 个月,未见痛风复发。

中医认为,丹溪痛风方的立意,在于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腠理,使其血得行,与气相和,上中下疼痛自安。方中天南星、苍术、黄柏、川芎、白芷、神曲、桃仁、威灵仙、羌活、防己、桂枝、红花、龙胆草诸药同用,上中下兼治,祛风湿,化痰瘀,散风邪以温通,泻蕴热以清利。

而中药外洗是通过温热作用直接通过局部孔窍经穴,渗透、吸收、扩散达到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健脾扶正固本功效,同时避免了肠胃、静脉、肌肉等途径而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和抗药性弊端,所以中药熏洗既能增强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又能补“内治法之不及”是药物疗法与物理疗法有机结合,操作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另外,可单用芒硝30g,溶化进上述外洗液中。因为芒硝对急性炎症有很好的抑制治疗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环,从而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使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加快炎症吸收与消散,且其高渗作用,也加速了组织肿胀的吸收、消散,从而达到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通过中药内服配合外洗,迅速缓解痛风症状,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