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5例转发 收藏 你懂得

 解脊厄 2015-10-04

 

1 一般资料

1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皆为男性;年龄最小42岁,最大86岁;病程14天;痛风急性首发7例,急性复发8例。

2 治疗方法

取穴:主要按患处局部取穴,病位为脚足母趾及跖趾部位者,取患侧隐白、大都、太白、公孙;踝部取患侧解溪、丘墟、昆仑、太溪、商丘、中封;病位在膝,取患侧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曲泉、阴陵泉、阴谷;病位在手指,如食指,取患侧商阳、二间、三间、合谷;病位在腕,取患侧阳溪、阳池、阳谷、太渊、大陵、神门;病位在肘,取患侧曲池、天井、小海、尺泽、曲泽、少海;病位在上肢取双侧曲池、合谷;病位在下肢取双侧足三里、解溪。针刺用直径0.30mm、长度30 mm瑞琪尔牌无菌一次性针,穴位局部消毒后取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1次,手法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1次,5次为一疗程。
放血取患部周围较显露且粗的静脉,用止血带扎紧血管的上部,使血管充盈,然后局部消毒,用2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51 mL血液,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3 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经12疗程治疗后,患部关节红肿热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80岁,干部。就诊日期:2004922日。主诉:左脚足母趾及跖趾部红肿疼痛1周,加重2天。足不能落地行走,由护工用轮椅推来就诊。因疼痛夜不能寐,纳可,大便调,小便不畅、色黄。既往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症、腰椎退行性改变;痛风病史14年,每年急性发作13次,发作时住院输液、口服降尿酸药物及止痛药物治疗。此次发作前曾喝鸡汤并吃海鲜。查体:左脚足母趾至第一跖趾关节部均红肿,触之皮温较周围升高并拒按,左手小指掌指关节部(阳面)有一蚕豆大痛风石。舌暗红、苔白黄中后腻,脉沉弦。按上述方法针刺并放血治疗1次后,患者自感疼痛减轻70%;当晚睡眠很好。共针刺5次、放血2次,疼痛部位红肿热痛全消,功能恢复正常。
同一患者,2005511日就诊。主诉:右肘关节外侧(阳面)部、食指第一关节、右踝关节红肿热痛2天,眠差,纳可,大便调,小便不畅、色黄,舌暗红、苔黄腻,脉沉弦。问诊得知,其因喝鸡汤和食油炸海鲜诱发。按上述方法治疗,针刺1次后疼痛减半,并于第2天抽空腹血化验,尿酸结果为667 μmol/L。治疗3次后疼痛消失,7次后肿全消,功能恢复正常。因患者腰痛,继续针刺治疗腰椎病,经10次治疗后腰痛明显好转。于69日复查尿酸,结果为410μmol/L,已完全正常。在此期间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尿酸药物及止痛药物。

5 体会

痛风是由于人体血液内尿酸异常增高所致。笔者所治病例,皆为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部显著红肿、发热、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脚足母趾及跖趾关节最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他关节等,有的还伴有头痛、心悸、疲乏、厌食、心烦意乱、不能入睡,非常痛苦。从临床表现看本病为祖国医学所指的湿热痹范畴。笔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取穴多为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五输穴位于肘、膝及其以下的四肢部位,是沟通六腑与五脏表里的所在,也是脏腑经络之气流注聚结于体表的所在。因此取五输穴治疗本病,能很快地激发脏腑经气,使经脉迅速疏通,使沉积阻滞于关节的湿热之邪随之消除。所以,往往在治疗刚结束,患者就有症状大减之感。适当的局部放血,可助疏通经脉及排邪之力的增强。
笔者认为用此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见效快且无降尿酸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70岁以上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是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然而要很好地防治本病,需提示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过食(特别是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豆制品、香菇等)、酗酒及精神紧张等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因素。平时多饮水(每天饮水不少于1 500 mL),应使二便通畅(因尿酸2/3是由小便排出,1/3是在结肠由细菌分解从大便排出),同时要注意避免采用滞留尿酸盐排出的各种药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本病的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