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开元二十九年(741),诗人归京后,曾隐居终南山,该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本诗以作者的游踪为主线,对终南山的美丽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首联写远眺,用夸张手法勾勒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宽广;颔联写近观,采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描写山中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颈联写俯视,从咫尺山水见万里之势,突出了终南山的辽阔、景象的千形万态;尾联写诗人自己,流连往返,以至于天晚欲找人家投宿。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庭,山山相连,一直延伸到海边。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茫茫的云雾,在回望中连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可走进山中,在近处却又看不见了。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中央主峰高大雄伟,把终南山分成两部分,属于不同的分野;同在一片蓝天下,由于千岩万壑,阳光普照的程度不同,山谷与山谷之间的景象变化迥异,气象万千。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天晚了,想在山中找个人家投宿,我隔着河水向对岸樵夫询问,借宿可否方便? 注释: 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②近:近乎,或者接近。 ③天都:一说指天庭,一说指唐都长安。 ④连山:山山相连。海隅:海边。 ⑤青霭,淡淡的云气。 ⑥入:接近 ⑦分野:古以二十八宿星座的区分标志地上的界域叫分野。 ⑧中峰:中峰之北为秦,为雍州、井鬼之分;其南为蜀,为梁州、荆州、翼轸之分。 ⑨人处:人家、村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