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亏的快哭了!证监会“紧急救火”,股市要逆转了?

 小天使_ag 2017-05-28
财经锐眼V2017年05月27日 18:54
摘要
A股从此“天亮了”?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在金融高压监管导致的资金紧绷和IPO飞速发行的冲击下,A股一泻千里,大跌近300点,个股上更是血肉横飞,近2000只股票跌破了去年最低2638点时的价格。

短短一个多月,中国股民人均亏损8万元,然而少数大盘股却创出了新高,这种“不是股灾却胜似股灾”的股市,就连“土豪”许家印恐怕也跌的肝儿颤了,因为恒大持有万科的市值已经蒸发了高达72个亿!

与灰头土脸的A股相比,全世界的其他股市则不断创出新高,美国、欧洲、香港、韩日,都有着亮眼的表现。

一、管理层就股市表态

在这种“全球皆涨,唯我独跌”的强烈对比下,一些业内人士的建议、质疑、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大。对此,证监会做出了回应。

5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例行发布会上做了以下表示:

1.2016年证监会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来,证监会一直持续关注其效果和问题。

2.近期,在总结前段时间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证监会将修改若干规定,沪深交所也将完善相应交易规则,引导股东减持有序进行。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当下的股东减持有些无序,证监会要管了!

在证监会发话的同时,5月26日下午,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做出了表态:

将对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部分股东“清仓式减持”、减持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及时惩治处理。

于是,市场上传来了乐观说法,说证监会这是发了个大红包。

二、股市现状:大股东跑路,股民接盘

到底是不是大红包,现在不做评论,端午节之后的股市的如果走出个像样的反弹,自然说明这还算是“红包”。

但如果“大股东清仓式减持”这件事情不解决,恐怕投资者的“红包”不仅拿不到手,“钱包”还会越来越缩水。

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问题,目前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些上市公司“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清仓式减持,已经引发了众多投资者的愤怒。

据报道,2017年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被重要股东减持了49.08亿股,合计减持金额为750.96亿元。在上述减持中,有103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

本来,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应当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发展服务,时不时增持本公司股份以表示支持才对,但是在中国的股市,恰恰相反,大股东们不仅踊跃减持,甚至动辄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

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上市之前,大股东原始股的持有成本连一元钱都不到,但是在上市之后,通过资产评估、高溢价发行、增发等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之后,这些不足一元钱的股票就卖到了十几元、几十元、甚至是上百元。

大股东的原始股在一级市场IPO发行之后,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就得用更高的价格来买。股民,正是扮演了这个“接盘侠”的角色。

三、家族企业是减持的“重灾区”

在“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上,最有意愿、冲动最强烈的,非家族企业莫属。

家族企业上市公司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一股独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那么很难出现“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这种事情,除非众多股东联合起来一致行动。

但是,家族企业就不一样了,上市公司是整个家族一手创办的,他们最清楚公司值多少钱。

而且,从最近几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家族企业来看,很多是机械加工、零部件汽配等低端技术含量的企业,利润极低,这些企业受经济下滑的冲击很大,往往一上市就业绩变脸,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

打开股票软件,挨个翻看一遍这些股票的财务状况,就很容易看到,这些企业每年仅仅几百万利润、有的甚至是亏损,这样的业绩是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几十亿、上百亿的市值的。

干实业苦逼兮兮,但卖股票赚的快、赚的多、赚的爽,这些家族企业的重要股东们何乐而不为呢?

“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的背后,反应的深层次问题是做“做实业不如玩金融”。在实业越来越难做的当下,老板们疯狂的减持会给中国股市的生态环境以致命一击。

实业兴,股市兴;实业衰,股市衰。解决股市下跌的问题,除了制度上要规范,还需要实体经济的真正复苏作为对业绩的支持。高房价不除,实体企业的就难有出头之日,股市也很难出现牛市。

关于“大股东减持”,关于股市和楼市,以及其他财经问题,各位有什么要说要问的,都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锐眼哥会一一回复解答的,有价值的留言还会被置顶的!

原创不易,阅后点大拇指和转发是对锐眼哥巨大的精神鼓励,还望各位不要吝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