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古迹之城隍庙【游记】

 mrb8 2017-05-29

勉县城隍庙外景

 


勉县城隍庙大门


勉县城隍庙住持徐崇太

勉县城隍庙城隍神

 

勉县城隍庙

 


勉县城隍庙

 

勉县城隍庙

 

勉县城隍庙

 

勉县城隍庙




勉县城隍庙内顾子惠书法条屏



勉县城隍庙

 


勉县城隍庙


戊子年正月初五,陪师爷窦连城逛勉县老城城隍庙。
城隍庙,勉县城西5公里处,老城古阳平关城墙内西北角。2000年10月有关单位修复古阳平关城墙,从庙周围取土,使之成了“孤岛”。现在四周全是庄稼,一年四季有景。
修篁婆娑,黄旗招展。山门对联“一炷真香祝国泰民安,三卷黄文愿风调雨顺”,道出和谐之音。建筑飞檐斗拱,走兽献瑞。门柱两侧,各有一枚八卦镶嵌在窗户上,院内照壁上也是黑白相间八卦图,匠心可嘉。
城隍庙占地4亩,山门两边有雷祖殿;照壁后为城隍殿,西为十王殿,东为冥皇殿;城隍殿后面是二层仿古建筑,上为玉皇殿,下为圣母殿。两进院落,有少许菜地自给。
城隍,起源于古代对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明洪武年间,更令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与当地官署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
城隍庙里的塑像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参见陈文霖《城隍与城隍庙》) 
勉县城隍殿悬挂一副九尺长联,字若斗大:“丹鼎已空仙子竈  白云深锁道人家”,落款“甲戌夏九十叟顾子惠沐手”。上联中“竈”字较生僻,庙里道士和我都认不出来。联体看上去比较老旧,我以为是清代作品。拟联工整、精巧,一番仙风道骨气象。
回家查询工具书,方知“竈”是“灶”的繁体写法。再查“顾子惠”,竟是甘肃书坛泰斗。老先生一辈子不事张扬,因此圈子以外少有人知。
顾子惠(1904年11月16日—2005年5月24日),祖籍江苏太仓。幼年随父移居京都,秉承家训,勤读诗书,耽嗜书法,临碑习贴。青年时期步入画坛,30年代初,在北京淳菁阁得王寿祺、陈师曾、李鼎遗等大家点拨。先生早年从事土木工程事业,足迹遍步云贵川黑及中缅地区,开阔了先生的艺术视野。1941年西赴金城,与陇上书法大师魏振皆先生互研书艺,有所进益。顾先生于古稀之年,独辟蹊径,融篆隶于一炉,其作品源于篆而非篆、出于隶而别于隶、亦篆亦隶之独特书风。更称奇者,为先生之书、画、印三艺俱佳。其古朴隽逸,淳厚雄美,鲜有出其右者。顾老直到百岁才推出《顾子惠书法集》。
通过朋友甘肃兰州青年书法家黎明,联系到顾老的儿媳郑丽萍。她讲,此联是汉中人1994年上门求得,顾老没有收钱。城隍庙道士龙高鹤说,是汉中一居士赠送给庙里的。顾老的人品与书艺,值得后辈珍视。
城隍庙院内有功德碑若干。建庙情况,有碑记为证:


修葺沔县城隍庙记
勉县城隍庙始建于南北朝,地处白马河与汉江交汇口,西与走马岭正一教祖天师堂相望。东汉末,五斗米道鼎盛,风靡陕南,此时城隍庙香客如云。后经沧桑兵豕(应为“燹”)之变,逮清光绪二十三年修葺。至解放后,其庙概貌尚存。十年文革,神像尽毁,殿宇倾颓,破烂不堪。一九九五年经勉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但该庙原产权属三粮液酒厂。为迅速协调庙产问题,县委赵全义书记、县政府王望弟县长、民政局陈宗礼局长、宗教科郑少明科长,县统战部范君建、葛秀英二位部长以及公安、政协诸领导,各方奔波操劳,即时召开了县长办公专题会议,同时得县上各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以三万元将该庙产权一次买断,彻底解决了本教活动场所问题。在此,汉中地区民政局支持一万元。九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吉时,由本庙主持徐崇太暨领十方善众人等破土,及竣工历时四月,耗资八万余元。于是城隍殿翻修一新,并塑神像三尊于正殿之上。是年六月十七开光大典,建庙的一百二十余天中,有本庙道士刘高明、胡高纪、王高荣、苟崇阳,居士曾易学、袁至珍及十方善信捐资出力,有功于斯,功不可灭,是以记之。
丁丑岁十月十八日勉县道教协会成立,会址设本庙。
沔县道教协会
天运戊寅四月十二吉时 立
海门张立伟书勒


据今《勉县志》记载,南北朝宋时期,此地叫“白马城”(今勉县老城),属华阳郡三县之一沔阳县治所。明洪武四年(1371)设儒学,官办,学堂就在此城隍庙,供生员(秀才)读书;清顺治十年(1653)加以修葺。
碑文有“沔县”“勉县”混用现象。西汉时置“沔阳县”。因南临沔水(汉江上游)而得名。明朝洪武时降“沔州”为“沔县”。后因“沔”字生僻难认,1964年9月,国务院批准将“沔”改为“勉”。1964年9月9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消息:“为减轻群众和儿童学习使用文字时的负担,国务院批准我省十四个生僻地名改为常用字”。一字之改,隔断了历史与地理渊源,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