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古迹之武侯祠【游记】

 mrb8 2017-05-29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入蜀国境内,举国上下如丧考妣,悲痛欲绝,纷纷私祭于道陌市井,乱了当时的“礼秩”。公元263年,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宠等文臣武将联名上书朝廷,要求为亮修庙,以表武侯功德,“千秋祭祀”。后主刘禅为顺应民心,下诏“在沔阳(即勉县)近墓立祠”,并规定“修祠之后,凡亲属、臣吏、百姓祭武侯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于是,在距武侯墓不远的地方,很快建起了一座武侯祠,每逢清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争相前来拜谒,以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在这之后,各地又陆续修建了很多武侯祠,据说,旧时武侯祠多如繁星,不胜枚举。现在,全国尚存规模较大的武侯祠还有9座,其中,勉县武侯祠,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这是武侯祠山门,是武侯祠的总入口处,始建于263年,明嘉靖六年(1527)落架大修,后又多次修葺。山门重檐飞角,八卦悬顶,高大雄伟,琉璃生辉。

勉县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50年。最早建在武侯墓旁边,明朝正德八年(1513),原来的武侯祠已过于破烂,都御史蓝璋上奏朝廷要求将武侯祠从定军山下迁修到今址,于是人们便在诸葛亮当年屯军汉中的行辕相府故址上重修了武侯祠,这就是现在的武侯祠。

    武侯祠在勉县城西3公里处的武侯镇继光村,位于108国道旁,汉江以北。按照古制,祠庙一般坐北朝南,但勉县武侯祠却是坐南向北,这是取诸葛亮生前不忘“北定中原,恢复汉室”之意。武侯祠自正德八年迁建今址后,不断扩建完善,大多是万历年间(1573—1620)建筑,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又行大修,形成完备建筑格局,因此,目前武侯祠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持着清代风格。下图是武侯祠平面布局图。
    现在的武侯祠,占地50余亩,呈南北布局,有7个院落,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连。现有古建筑28座100多间,巍峨壮观,规模宏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是大门内侧。
    走进祠门,迎面是一座乐楼,跟武侯墓的乐楼一样,这是历代人们在每年八月庙会期间祭祀诸葛亮演戏的舞台,楼台口檐柱上部各有斜柱一根支撑檐擦,上有浮雕戏剧人物。从服饰上来看,当为羌族文化遗物,这些浮雕为研究汉水流域羌人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乐楼前广场上,一对石旗杆高耸,每根旗杆中上部各安装有两个“月斗”相衔接,雕刻工艺精湛,蔚为壮观,使广场又多了几分威严。

    乐楼广场南面东、西两侧,是东、西辕门,它们都修建在川陕古道上,目的是让来往行人在路过武侯祠时在此下轿下马,以表示对诸葛亮的崇敬。


    东西辕门之间的这条石板路,就是川陕古道——金牛道。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东西辕门中轴线上,矗立着这座高大的牌楼。该牌楼原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清雍正十三年(1735)果亲王重修。牌楼为三开间,木结构四柱擎顶,上盖灰色筒瓦,檐下网眼斗拱,迭势递减,错落有致。远看,高大雄伟,气势非凡,正中嵌有一匾,右行双行隶书,金字“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题于同治七年(1868)。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牌楼背书匾额为楷书“天下第一流”,为清人宋丰绥所题,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他是天下第一流的忠诚之士,第一流的智慧之星。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穿过牌楼,便进入第二院落。迎面这座楼叫琴楼。勉县武侯祠同其他武侯祠在建筑上有一个不同地方,就是在山门和大殿中间的中轴线上建有一座诸葛亮的抚琴城楼,这无疑是万历年间(1573—1620)大修建时根据《三国演义》上写的诸葛亮设空城计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故事所建。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琴楼下为卷洞式甬道,楼上有城门,有垛口,上悬匾额“高山流水”。楼内有石榻一张,上置石琴台,台边浮雕双龙纹饰,台上置石琴一张,上刻“章武元年”(221),石琴上虽无琴弦,但用手指轻轻敲打,也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据《忠武侯祠墓志》记载:“石琴古榻,晋代物也。晋文水胡韬颖作石琴并榻,缀以诗赋。”遗憾的是,文革期间,石琴被人为断损,虽经修复,但再也无音,琴楼室内仅存清著名文学家张岱的《石琴记略》木刻文章。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琴楼的两侧,为钟鼓楼,均始建于公元263年,历代多有修葺。这里的钟鼓楼方位不同于传统的钟鼓楼建筑的方位,即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这里的钟楼位于西面,而鼓楼则位于东面,意为诸葛亮不忘北伐,统一汉室,故而西钟东鼓。下图是钟楼。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穿过琴楼,进入主体院落。这个门叫戟门,始建于263年,至今仍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据载,该建筑是历代官员们来祠拜谒诸葛亮时暂存兵器和整理衣冠的地方。戟门北面上悬一匾:“精忠粹德”,山墙的砖柱上刻有一幅对联:“日月高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这是戟门南面,正中一匾“名世挺生”,“名世”,即扬名于世,“挺生”,意为“突出、挺出”。两侧悬挂著名法家于右任先生的题联:“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说明了孔明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古代交战,短兵相接,常用冷兵器有十八种,故称十八般武艺。它们是:刀、枪、剑、戟、棍、棒、槊、铛、斧、銊、铲、钯、鞭、锏、锤、叉、戈、矛。这是其中的九种。据说,古代三品以上官员的府邸庙堂才会设戟门以示显贵,武侯祠内陈设兵器正是威严显贵的象征。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穿过戟门,南面是拜殿前的院落,院子里青石铺地,林木茂盛,殿前左右两棵凌霄,葱郁青翠。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院落东西各有一门和古朴的厢房。东西厢房均始建于263年,清嘉庆八年(1803)重修,各有五间。东厢房内置有赵云、马超、黄忠、魏延、李恢、姜维、王平、马岱、马忠、张嶷等十尊武将塑像,而西厢房则有法正、邓芝、吕义、蒋琬、董允、刘巴、费祎、许靖、杨仪、李福等文臣塑像。这些历史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帐下听令一般,从这些阵势里面,可以看出蜀军的威严和诸葛亮的威望。下图是东厢房。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东西厢房墙上,还有许多三国故事壁画,如“智收姜维”、“定军山之战”、“挥泪斩马谡”等。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院落南面的这座殿堂就是拜殿,又称献殿,这里是举行祭祀、跪拜诸葛亮仪式的场所。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拜殿内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楹联众多,竖有碑石70多块,历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刻石。杜甫留诗曰:“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岑参诗曰:“遗庙空肃然,英灵贯千岁。”于右任先生感慨诸葛亮的际遇,写下了“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碑刻中比较惹人瞩目的是清朝果亲王来勉县主持武侯祠修缮时留下的诗刻:“遭逢鱼水自南阳,将相才兼管乐长,羽扇风流看节制,草庐云卧裕筹量。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气千秋壮蜀疆。庙貌嵯峨沔水侧,入门瞻拜肃冠裳。”而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碑文更有深刻的含义:“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於遗迹万古清高”。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拜殿上方,匾额盈联层叠,正中悬有白底黑字的一方匾额,苍劲的“大汉一人”四个字,浓缩了诸葛亮乃汉朝以来第一人的气势。拜殿内还有“典垂景耀”、“代仰清高”、“其犹龙乎”、“莫大乎天”、“天下奇才”、“伯仲伊吕”、“王左奇才”等等匾额,颂扬着诸葛亮为建立蜀国力下的丰功伟绩,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紧挨着拜殿的这座大殿,就是祭祀诸葛亮的大殿。大殿又称正殿,为歇山式明三暗五的宫殿式建筑,是供奉诸葛亮的神殿,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大殿殿堂高大宽宏,飞檐翘脊,画栋雕梁,气度不凡。大殿正中高悬一方“山高水长”的匾额,门前有两幅对联,“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未定中原此魄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定军山”。大门右边的这块匾,是李纳所题。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大殿正中的神龛中,是诸葛亮的塑像。但见他端坐其中,羽扇纶巾,神情自若,给人以超凡入圣的感觉。旁边侍立二童子,龛下关兴、张苞巍然屹立,威武端庄。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神龛上方,高悬清嘉庆皇帝御书“忠贯云霄”的金匾一方,这是清嘉庆皇帝颙琰于嘉庆八年(1803)七月亲笔书写御赐的金匾。据《忠武侯祠墓志》载:嘉庆元年(1796),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军攻汉中诸县,朝廷屡派官兵“清剿”而惨遭失败,对起义军无可奈何。“嘉庆四年秋冬之际”,地方官吏和军兵便传言,“每当月明,忽见定军山头旌旗闪烁,帐房参差……及早,遍访实无兵至,而南路贼(白莲教义军)信已报退”,于是,便说成是“武侯之灵昭昭”(显圣),神兵天降,帮助官军杀退了“教匪”,遂申报朝廷,嘉庆皇帝“即赦发币金九百两”,各地官吏又捐银一千余两,整修了武侯墓、祠,使其规模“数倍于前”。嘉庆八年七月十六日,“皇上亲洒宸翰,颁赐匾额”,由沿途各驿站“奉旨发往”沔县,九月,将匾额悬挂于武侯祠,借以褒奖歌颂诸葛亮忠君的“神明之显佑”。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大殿后为祟圣祠,又称寝宫,古代宗庙分为两部分,前面的叫庙,后面的叫寝,一般称其为“前庙后寝”或“前堂后寝”。寝殿是汉代帝王陵墓中必设的祭祀正殿,是放置死者生前衣物或仿制品的地方。诸葛亮死后历代都给他追封爵位,晋封武兴王,唐封武宁王,宋封忠惠仁济显应王,元封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诸葛亮以侯追封王位,故而把诸葛亮陵墓祭祀处尊为崇圣祠。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祟圣祠正在修缮,但还是可以看到里面有诸葛氏谱和诸葛祖宗神位。
    大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各五间,殿后有东西两院,东为“路转琴台”,西为“径通草庐”。下图是东西配殿的文昌帝君和八仙。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出西厅,有静观精合、仿草庐、雅香阁、吕祖殿、读书台等。草庐在祟圣祠西北的一潭荷花池中,相传,这座草庐是诸葛亮观鱼纳凉、陶冶性情、运筹帷幄的地方。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琴台在祟圣祠东南边一座高台之上,相传诸葛亮北伐时期闲暇之际曾在此抚过琴。琴台高出武侯祠的外墙数米,是一个六边形凉亭,有着独特的韵味。亭内悬挂有一块黑色匾额,是日本朋友来访时书写的“山紫水明”四个金字。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琴台边有一棵皂角树,有趣的是,一般皂角树都长刺,可它不长,当地人附会说,因为孔明一生仁慈爱民,所以长在武侯祠的皂角树都不长刺,也许是受了诸葛武侯足智多谋、怀柔天下人格的感召吧。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琴台后方的这座墓,是清朝道人李复心之墓,他是《忠武侯祠墓志》的作者。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琴台后面,还有一座观江楼,1803年重修,是历朝历代人们来此观瞻、拜谒诸葛亮时登楼观江的处所。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登上观江楼,置身高处,放眼远望,一片青绿的田野远方,隐约可见汉水东流而去,对岸的定军山巍然壁立。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武侯祠内,还有许多珍贵碑刻和古树名木。
    据了解,武侯祠现存唐以来碑刻近百通,其中的《汉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记并序》碑,是全国各地武侯祠墓中最早的一块唐碑,它比成都武侯祠中的唐元和四年(809)所刻立的“三绝碑”还早十四年。该碑刻立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一年(795),正文记载795年维修武侯祠一事,其碑帽、碑阴、碑侧刻满了唐、宋、元、明题刻,国务院1979年9月14日将此碑公布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加以保护。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在东厢房后面,还建有一座墨林,汇集了武侯祠保存的大部分碑刻,这些碑刻,表现的都是后人对诸葛亮的缅怀和崇敬。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这是1591年刻立的明碑,内容记载了万历十九年(1591)秋八月,都御史重庆人赵可怀奉旨巡川陕等处过勉县时,见武侯祠墓破烂不堪,相邀僚属乡绅共举维修祠墓的经过。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墨林内,还有蜀汉重点人物的塑像,这是诸葛亮塑像。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武侯祠除古建碑石文物外,还有汉柏、汉桂、旱莲、银杏、腊梅、凌霄等古树名木和奇异花卉数十种,遍布各处,其中汉柏原64株,现存18株,株株挺拔苍翠。据李复心《忠武侯祠墓志》载,汉柏载植于景耀六年(263),经专家测定,确属汉柏。下图是汉柏和凌霄。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武侯祠的旱莲尤其珍贵。旱莲树,又名“应春树”,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属木兰科,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这株琴楼东面院子里的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株,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所植。旱莲的奇异之处是先花后叶。它每年5月开始长花蕾,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第二年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期很短,仅十多天。花苞刚开放时呈红色,艳如桃花。花越开颜色越淡,宛如粉莲,花团锦簇,丽冠群芳,颇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姿。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志、名闻于世的象征。传说能看到早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旱莲花现已被汉中市定为“市花”。

勉县武侯祠:自驾陕西(25)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智慧与忠诚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所以千百年来,前来武侯墓和武侯祠拜谒祭奠的人络绎不绝,使得武侯祠墓香火不断,而今,武侯墓和武侯祠更成为汉中吸引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