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遇见紫苏,它和一堆端午应节的植物挤在一起:艾蒿、蒲草、败毒草以及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草。其他的植物基本上都是绿色,唯有紫苏的紫红色,格外引人注目。 紫苏在我国已经有2 0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传统药材,它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农家的房前屋后。 记得小时候我体弱,每当秋冬交替时就会感冒。母亲去院墙边上拔几株紫苏,加上三五根葱白、几块生姜熬成汤,逼着我喝下去,躺着发汗。喝过两次后,原本头重脚轻的感冒症状就会消失全无。紫苏生姜红糖水,一直是秋寒时节我们用来对付感冒的武器。 寻遍古诗词,发现名诗人写紫苏的古诗词少之又少。不过,宋代的章莆专门就紫苏的功效做了一首诗:“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 而清代赵瑾叔也曾作诗曰:“舒畅无知是紫苏,制将葅食伴瓜瓠。叶能达表温中气,子可消痰定喘吁。燃出灯油充蜡矩,编成篱落护鸡雏。芬芳豪贵常贪食,走泄真元气反虚。” 传说紫苏这个名字还是神医华佗所赐。 相传某一日华佗在海边采药,突然发现沙滩上一只小水獭正在吃一条大鱼。这水獭吃完大鱼后,肚子胀鼓鼓的,因为疼痛而发出可怜的叫声。 水獭的肝脏是非常珍贵的药材,华佗正想去捉住这只小水獭。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从旁边钻出来一只老水獭,只见老水獭围着小水獭绕了一圈后,急急忙忙地跑开了。 不一会儿,老水獭衔回几株紫色叶片的草,将草放到小水獭嘴边。小水獭吃下去不长时间就恢复如初,欢快地跳到水里游走了。 见此情景,华佗暗暗将这种长有紫色叶片的草记在心上。 过了不久,华佗在客栈住宿,碰到几个青年人在比赛吃螃蟹。华佗劝告他们不要暴饮暴食,青年们哪里肯听。果不其然,当天夜里,青年们腹痛难忍。华佗想起小水獭吃过的紫色草,连忙找来,煎汤让青年们服下。果然他们的肚子很快就不疼了。 华佗给这种紫色草取名“紫舒”,后来,紫舒成了民间的常用草药,名字也被叫成了紫苏。 紫苏能解蟹毒,因为它有通胃止呕作用;而人们之所以用紫苏来治疗风寒感冒,是因为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能力强。紫苏的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效。紫苏全草可以用来蒸馏紫苏油,长期食用紫苏油对治疗冠心病和高血脂有显著作用。 中国人早已习惯了用紫苏烹调各种菜肴,如紫苏炒田螺、紫苏烧牛羊肉、客家 紫苏鸭、紫苏烙饼等等,并用嫩紫苏叶配吃鱼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炎炎夏日,喝一碗唇齿留香的紫苏汤,就可以解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掌握了更多紫苏的功效,而且还发现紫苏是很好的草本化妆品添加剂,现在紫苏相关产品已经迎来了黄金时期。 常用补益中药60味,包括来源、鉴别特征(并附有植物形态图)、佳品与次品、伪品的种类与鉴别、性味、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宜忌、单方、验方、偏方与饮食疗法、不良反应、中毒与解救等。 每味药后面附有含本品成分的中成药方,并附有煎 药、服药的知识和古今度量衡参考表。 图文并茂,方药兼收。 主编:崔同寅 本文作者:宁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