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球是一项人人都想掌握的技术,有人觉得“我力量足,杀球就快”,可实际上杀球效果却不理想,杀不出速度来。 这看似有违常理,只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杀球的技巧,杀出的球效果就不理想 我们知道,羽毛球运动中的所有击球方法,都是通过球拍与球头之间的不完全弹性碰撞,将击球者挥拍所产生的速度传递给羽毛球的。 如果根据碰撞时能量传递的原理,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种原因: 1、球速与挥拍击球瞬间的速度成正比 球的速度,由拍给予球的初速度决定的,挥拍速度越快给予的初速度越大,但力量大并不等于挥拍速度快。 如果挥拍过程是个匀速过程,势必影响最后击球时的速度。 虽然你确实有很多的肌肉在用力,但由于动作僵硬不协调,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却“内耗”掉了。 从而使关键的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反而下降,给予球的初速度也就慢了,造成整体的球速慢。 2、与球拍质量成正比 根据动量定理(动量P=mv),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产生的动量就大。 由于羽毛球质量一定,挥拍速度一定,当球拍质量越大时,传递给球的速度越大(动量守恒定理) 3、与鞭打技术有关
一是鞭打动作有利于人体各关节运动所产生的速度能最佳地传递到最后的击球上。
在杀球时,能合理地、协调地将最初的蹬地、转体、收腹、挥臂、到手腕和手指的力量集中地运用到击球点上。 这样逐级叠加、发力流畅,打出的球速就快。 4、击球点太低 低点击球的话,击出的球太平,球的飞行距离过长,羽毛球降速厉害,而且击球点太低对于挥拍做动作会受到限制。 高点击球,球是直接往近网区砸的,同时利用地球的引力加速向下飞行,高点击球有利于充分做动作击球。
为什么要选择甜区击球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手感:从直观手感的角度看,在甜区击球能感受到最大的击球威力、最佳的控球性能与最小的反震感,这是得到舒适手感的必要前提。 能量转换:甜区击球,速度转化率最高,打出的球在出球速度与线路控制上面达到最优; 在离甜区越远的位置击球,能量损失就越大,除了体现在出球距离上。 球头的反作用力也会给羽毛球拍拍框一个沿球拍中轴线扭转的力,使击球拍面形成一个偏角而影响落点 。 6、作用在羽毛球托上的点有关 在同样的用力情况下,扣杀一个对方发来平高球要比扣杀一个垂直下落的高远球球速会更快一些。 因为平高球是接近水平方向过来的,与球拍接触会有反弹效果; 高远球垂直下落的,击球时有可能打到球托的上部,不能发生正面碰撞,而且球本身有下落的速度,如果击球点不够高,很容易击球挂网 如果遇到“用力大,球速不快”时,可对照上述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