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战神”,慈禧:“他在,我大清国在;他亡,我大清国亡

 茂林之家 2017-05-29

僧格林沁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问的三朝元老,他在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抗击英法联军中为清延出生入死。

清朝“战神”,慈禧:“他在,我大清国在;他亡,我大清国亡

大败英法舰队——天津大沽口

1859年,英法舰队第二次入侵天津大沽口,其武器和训练相对于落后的清朝守军与之迎战。但此役的胜利者,不是熟悉海战的英国远东分舰队司令霍布,而是来自蒙古草原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此次作战,僧格林沁指挥有方,使联军13艘参战舰艇有6艘丧失战斗力,4艘被击毁,参战官兵1200余人死伤过半,而清军仅32人伤亡,炮台轻度受损。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清朝“战神”,慈禧:“他在,我大清国在;他亡,我大清国亡

通州八里桥之战

僧格林沁一辈子打了不少胜仗。如平定太平天国,阻击英法舰队等等。但是,1860年,在北京城东八里桥,僧格林沁却遭遇了“滑铁卢”。八里桥,位于通州的通惠河上,清咸丰十年(1860),清军在此英勇抗击英法联军,进行了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

时年,英法联军近4000人,自天津向通州方向进犯。时部署于通州地区的清军有3万余人。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1.7万人驻扎在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在此次战斗当中,虽然清军士兵表现英勇,但终因战法、装备严重落后而惨败。

清朝“战神”,慈禧:“他在,我大清国在;他亡,我大清国亡

剿灭捻军,战死沙场

僧格林沁的最后几年,主要精力几乎都放在围剿北方的捻军上。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直隶、山东一带的捻军起义风起云涌。僧格林沁率清军赴山东与捻军作战。清廷授权他节制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僧格林沁所率的蒙古骑兵剽悍勇猛,横扫数省,重创捻军。

同治四年(1865),捻军进攻山东,僧格林沁的人马经过数月的追击,疲惫不堪。当时有人向曾国藩汇报军情,曾国藩惊曰:“轻骑追击为用兵大忌,僧王险矣。”果然,曾国藩的这一说法不久就得到了印证。当僧军至高楼寨(今菏泽市高庄集)时,陷入捻军重围。当晚,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被捻军杀死,终年55岁。一代蒙古将星陨落。

三朝宠眷美名扬

僧格林沁于道光五年(1825)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多罗郡王,至1865年阵亡,长达40年,历经清朝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他忠君报围,深得三朝皇帝的恩宠。道光皇帝驾崩时,他为顾命大臣之一。

清朝“战神”,慈禧:“他在,我大清国在;他亡,我大清国亡

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听说僧格林沁在战场上勇冒矢石奋勇杀敌的事迹后,特赐其“湍多罗巴图鲁”的称号,意为像急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英雄。咸丰五年正月(1855),恩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四月,诏世袭罔替。

格林沁是清王朝的三朝钦差大臣,被誉为“忠君铁骑”。僧格林沁兵败战殁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下大震,两宫太后及同治皇帝大为震惊。清政府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了葬礼,同治帝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并把画像挂在紫光阁内。1889年,慈禧太后又下令在北京地安门为僧格林沁修建一座显忠祠。

僧格林沁身在清廷40年,膺亲王之爵,食双倍俸禄,多次挽狂澜于危机之时,生前身后,备极荣耀。就连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迎娶的是清室贵胄女子为妻室。慈禧太后曾说:“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