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操|固定资产改扩建的会计处理

 fjlyljc 2017-05-30


前言

固定资产改扩建行为通常是较为普遍的,比如换个领导喜欢折腾折腾,办公楼重新装修一下,或者原来的大楼老化破损,要重新维修加固,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确实没有资本化的必要。对于会计人员来讲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就需要职业判断,比较难以界定把握。那我就试着让概念更清晰一些~~


资本化判断

改扩建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原有固定资产规模或改善提升其性能,如果仅仅是修复(补)性的,更换零部件,比如电梯换了个电机、空调换个压缩器,我们只能称之为维修,因为它只是维持原有的功能,未发生实质变化。


判断条件:资本化要满足受益期足够长(一年以上),数额大(一般应达到整体固定资产价值的20%以上),性能和质量要有明显的提升等条件。


入账价值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在原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修缮后,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即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累计折旧)加上改扩建、修缮所发生的支出,扣减拆除部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确定。


转入改扩建、修缮时,应将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核算,待完工后再结转至固定资产。

但新制度官样文章惜字如金,原则性的指导,比较笼统,没有考虑实际建设中的细节问题,比如:拆除的资产如何确认计价,特别是非整体性拆除时。拆除的残值收入如何计量?又是个伤脑筋的问题。尽管一般实践中几乎对此忽略不计,但出于严谨,还是在此提出来。


如果是整体性单独计价的拆除部分,那很简单,直接根据该拆除资产账面数核减便是;如果是未单独计价的,我们可根据第三方的评估确认报告据以扣除,但实际上也不容易做到。残值收入大多是由承建方自行处理,实践中单位并不会做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

这里先理清两个概念:账面余额和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是某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备抵科目后的净值,如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准备;

账面余额是某资产账面实际余额,简单点就是原始价。

1、确认拆除部分固定资产的损失(为拆除部分资产价值扣除残值收入)

借:其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拆除部分资产的账面价值)

取得残值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同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残值收入)

贷:其他支出

2、转入改扩建、修缮成本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待处理财产损溢(拆除部资产账面价值-残值收入)

累计折旧(对应的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原整体资产账面原值)

3、按照实际发生费用

借: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大型修缮

贷: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

同时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4、借入的工程专门借款利息

借: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5、完工验收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