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描:油画的附庸or独立的艺术

 昵称41961047 2017-05-30

在美术史上,素描的地位十分微妙。西方的艺术机构大多将素描视为油画的附庸,给它蒙上了一层误区,并遭遇质疑。在主流美术创作中,素描也只是基础,只是辅助。那么,没有了笔触和渲染,素描能否在艺术市场上展现它无与伦比的高度?

庞茂琨 《彝女》

王沂东 《花儿》

古今求索

2017年春拍,北京华辰将推出“艺,古今之求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大师作品专题”,一些素描作品涵盖其中。作为全世界殿堂级的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培养了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名家。

而徐悲鸿,是把西方现实主义的写生素描移植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中的第一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徐悲鸿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并选择了一条追随法国学院派艺术所拟定的道路。以法国的经验,他为中国带回一种不同寻常的技法:植根于素描,以西方技法改良了中国画。这位大师追随着铭刻在学院纪念碑上多米尼克·安格尔的一句教义:“素描者,艺之操也。”

贯穿整个十九世纪直到1930年间,这种观念作为艺术界里至美的信仰,画家们以此受训。尽管每个人的绘画作品的发展和方向有所不同,但所有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的艺术家都对素描保有敬意,犹如神圣的厉律般铭刻于大理石碑之上。

安格尔 《手部素描习作》

“素描自古被视为造型的基础,从拉斐尔到安格尔都把素描置于很崇高的位置,国内外的艺术院校大多入学的第一门基础课就是素描,可以说在素描教学上我们还是比较重视的。”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主管刘颖表示,一些拍卖公司已经开始素描板块的专场建设,华辰也尝试着做过一些素描作品的专题板块,取得了还不错的反响。

回顾拍场,素描作品确实在艺术市场中具有一定的表现。2004年秋拍嘉德推出的叶浅予《素描(五幅)》成交价为24.2万元;2006年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素描手稿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拍出50.6万元;2011年北京翰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周思聪素描作品《毛主席去长辛店》以207万元成交。而在2009年中国嘉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王式廓的素描手稿《血衣》则拍出了1120万元的高价。到了2012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拉斐尔生前创作的一幅人物头像素描画在伦敦苏富比以2970万英镑的高价拍出。可见,藏家对具有名人效应的素描作品很是青睐。

在刘颖看来,素描作品较其他美术门类的作品相对要少,名家的素描精品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这在某些藏家的购藏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因而往往可以拍出高价。

帕斯卡·达仰-布弗莱《崇拜》

有魅力的附属品?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发现了素描独特的表现魅力。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画家马萨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为素描表现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逐步完善了素描。从此,素描便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画坛独树一帜。

“对于西方艺术史而言,从古希腊开始,到文艺复兴,再到18世纪的进程中,素描被看成是绘画的基础。它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也就是体现人的所思、所感表达的内在精神状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杨熹发表示,我们可以看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留下的珍贵素描作品。当然,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级写实等流派的现代理念渗透到素描中,一个开放的当代美术教育在素描的影响下呈现开来。

也就是说,素描的重要性除造型的基础之外,也是传统美术创作的基础。“传统美术创作中的素描稿是创作中的前期过程,以素描稿解决构图、人物造型、人物关系、明暗色调等,包括具体画出重要人物或某个局部的素描稿,如此,作为正稿的基础和参照就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著名美术史家陈履生认为,素描画好了则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从一般原理来论,美术作品只要能打动人,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画都可以,所以,新中国的宣传画中就有用素描的方法来表现的。

陈履生接着谈道:“素描是很有魅力的。它的独特性在于单一而丰富,虽然没有笔触和渲染。因此,现存的从达·芬奇以来的文艺复兴的大师们的素描,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以铅笔、炭笔或钢笔、水墨所画出的那些符合结构关系的线条,流畅中的顿挫,哪怕是稍微皴擦出的立体关系,都在微妙的变化中表现出它的美。没有色彩的单纯,深含技法的单纯,表现出了素描独有的魅力。可是,实际中的素描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主流美术创作中它只是基础,只是辅助。”

然而,从以往不难看出,西方的艺术机构大多将素描视为油画的附庸,给它蒙上了一层误区。比如,很多人都仅把素描当成艺术的基础,始终把写生和创作区分开来。

刘颖认为,这应该是大家理解的素描的范畴有差异,一般以素描形式呈现的作品有两类,一类是创作手稿,是艺术家在整理创作思路时以纸上铅笔或是炭笔所呈现出来的创作路径,比如王式廓《血衣》素描稿、尚扬《黄河船夫》素描稿等,一些大型创作多会留有类似的素描手稿,在素描稿得到肯定之后再去进行同一件作品的油画创作,包括西方很多作品也是这样,因此认为素描是油画的附属品的结论由此得出。另一类是素描本身即是作品。有些艺术家偏爱用相对简单的工具在纸上造型,在一开始下笔就把它当作作品来完成的,因此我们也找不到同一题材的油画作品。比如庞茂琨、王沂东、夏小万等国内知名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素描作品,国外素描名家更是举不胜举,达·芬奇、荷尔拜因、丢勒、安格尔等大家的素描作品堪称经典。因此,素描作品不能一概而论,应视作品情况而定。

费尔南德·柯罗蒙 《蓟,植物研究》

界限日渐模糊

欧洲最先开始出现收藏素描的传统,而中国的素描收藏也在近年逐步发展起来。然而,从目前来看,收藏素描作品的人群并不多。

刘颖坦言,艺术家以素描为媒介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已被纳入藏家的购藏体系中。如果藏家的购藏体系是某一艺术家或者艺术流派,那么他们的素描作品更是不可或缺。只不过目前市场中流通的素描精品数量有限,收藏群体也多是比较专业的人群。

杨熹发则表示,素描多为局部研究或者草图,从这点看,素描多为搜集素材而生,相对零散,不是向艺术家创作一样表达完整的作品。因此,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素描不被作为收藏的重点和方向。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看,素描是不可或缺的,比如素描手稿是艺术家创作构思的直接表达,更能让人体验出艺术家内心的本质和思想的脉搏。而且它往往是研究艺术家绘画创作风格和回望艺术成长背景的参照和佐证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正如业内人在苏富比与龙美术馆首个大型十七世纪荷兰古典素描展“伦勃朗的时代——重要十七世纪荷兰巨匠绘画私人收藏展 ”上所言,素描作品的收藏品类界限现今日渐模糊。不难见到资深西洋古典艺术爱好者对现代纸本作品表示欣赏,又或当代艺术家从早期素描作品中取得灵感。与其他媒介相比,历史悠久的素描,无论欧洲或亚洲、古典或现代,皆拥有跨越中西古今的魅力,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如今,素描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家珍贵的手稿。藏家若想介入这个板块,刘颖建议从作品本身以及自己的审美喜好出发,收藏高质量的素描精品。因为珍贵的素描作品流出,必然会受到藏家热捧。

杨熹发则认为,藏家应该了解并熟读美术史,重点关注具有独创性、思想性的素描精品。那些改变了历史进程、审美方向的大师的素描作品无疑是值得收藏的。

(此文刊登于2017年5月29日《新金融观察》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