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六匹骏马的幕后真相,大唐骑兵的威力

 好了明理 2017-05-30

曾经,在唐太宗的陵墓唐昭陵中,有一组特殊的石刻,这就是唐太宗“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战马,李世民死后藏于昭陵,这六匹马曾被刻成石刻壁画伴随在李世民陵墓旁。

那么,这六匹马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它们和李世民又有怎样的渊源,在它们的背后又隐藏着大唐的什么秘密呢?

唐太宗六匹骏马的幕后真相,大唐骑兵的威力

“昭陵六骏”分别为:“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

飒露紫是李世民征伐洛阳王世充的坐骑,此马胸部中箭受伤而死。李世民称赞此马“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意思是神骏的宝马就像紫色的燕子一样迅捷。

拳毛騧是代州刺史许洛仁献给李世民的宝马,此马很丑陋,但是却耐力过人,李世民乘此马征伐河北叛军,此马身中九箭阵亡。李世民赞此马:“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青骓是李世民在著名大唐夏虎牢关之战中的坐骑,李世民乘此马以三千玄甲军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一战定天下,此马身中五箭。李世民称此马“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色战马,此马也是洛阳虎牢关之战中的坐骑,李世民在这场大战中失去三匹宝马。

特勒骠是一匹突厥宝马,此马是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的坐骑,当时李世民一天一夜追杀宋金刚二百多里,血战数十场。

李世民赞此马“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白蹄乌是李世民击败薛举、薛仁杲父子的坐骑,李世民乘此马追杀敌人二百里,迫降敌军。此马被称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唐太宗六匹骏马的幕后真相,大唐骑兵的威力

我们看,这六匹骏马其实代表了李世民统一天下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体现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大事件。

这些马有的神骏无比,有的耐力过人,有人是本地战马,有的则是异域神驹,有的英伟挺拔,有的则面貌丑陋。

这些形态各异,事迹迥然的坐骑,背后又有怎样的隐喻呢?

我们知道,古代那些伟大的帝王,死后总会想方设法留下一些记录让后世人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过去的帝王多直接用自己的名号和形象留下记录,李世民却用了马。

这是为什么呢?

唐太宗六匹骏马的幕后真相,大唐骑兵的威力

唐朝立国靠的是过人的武力,而这里面,骑兵是其军事力量的骨干,而在李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尤其如此。

比如,李世民麾下有一支人数不多但精锐无比的骑兵部队,被称为“玄甲军”,意思就是黑色铠甲的骑兵。这支部队中就有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大唐猛将。

史书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唐朝占据了北方的战马产地,唐王朝统治阶层本身有着明显的游牧血统,因此,同时代比较而言,唐朝的骑兵实力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汉武帝、成吉思汗等极少数的时代,可以说是中国骑兵的一个辉煌期。

这一点“昭陵六骏”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回想大唐的赫赫武功和灿烂文治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战马是这一切的重要基础之一。

但是,我们应该记住,“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在1914年被中国文物贩子卖到美国,现在陈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