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焊接标准化对焊接工作有何影响???

 mxm12 2017-05-30

      车间不乏各种标准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信息卡、零部件区分表等等,可这些都是纸质文件,一旦内容增减或变动,这份纸质文件就得作废,这既不符合公司的节约成本要求,又不利于绿色办公。那么,车间如何去执行标准,怎样做到标准化作业呢?


      通过理论培训,现场演示、督促指导等各种方法形式的措施来保证员工的标准化作业,可是焊点依然打不圆、平、牢,漏焊漏件时有发生,飞溅、毛刺小毛病不断。难道是没有标准吗?有!但那些纸质的存档、张贴的标准他们并没有认证阅读和牢记,所以,在有标准的前提下如何严格执行标准才是难题!


      现在,一种新的标准出世了,那就是标准样件,一个非纸质的标准。那么,既然是标准样件,要求就不能低:焊点排布均匀、整齐,焊点圆、平、牢。标准样件的制作由车间主任牵头,调度主导,质量辅助指导,班组长、员工执行。由于车间各工位空间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工位摆放一个样件,故他们将一个分总成作为标准样件。

      制作过程极度考验耐心。制作标准样件是最终目的,但这个过程是否能有额外“产物”呢?

为了这额外的“产物”,从总成件的第一个工序开始,除了该工位员工,调度、工段长以及该班组的班长全程参与操作。首先,观察员工操作,并检查作业完成后的零件,如果合格,则进行下一工位,如果不合格,找出原因。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主观原因:员工焊枪端不正,电极帽修锉不到位,没有进行自检互检,比如客观原因:焊接参数设置不合理、夹具与焊钳干涉,操作困难。这些造成其不能成为标准样件的原因在之后的正常生产中依然会存在,那么为标准样件扫清的各种障碍就是这个过程的“产物”。为了验证各种障碍,工段长或者班长往往要亲自上阵。做好标准样件,他们要反复尝试多次,解决了的问题也要反复验证,直到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


      设备问题可以进行维修、更换,员工操作类问题如何规避呢?为了让焊点分布均匀、整齐,他们不惜临时制作工装来保证,将一个个焊点位置用白板笔标记出来,员工对照着位置进行操作,这样的焊点还能不整齐、均匀吗?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工装可以用在生产繁忙的时候吗?答案是:这个工装只能作为临时规范员工操作的工具,追求的是员工孰能生巧达到的效果。

      标准样件作为现场的实物标准,为了确保它的可参照、指导性,车间会在每个分总成下线区域规划一个位置摆放,关于质量、工艺的培训、规范、标准都可以分区域、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指导。不脱离现场的培训、有实物的进行参照比较、每天的质量警示,这些功能,标准样件一样不差。

      这样的标准你要吗?

来源:北汽银翔生产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