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明清章回小说对《史记》白描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自重互尊 2017-05-30
论明清章回小说对《史记》白描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白描本是一种绘画技法,后来被沿用到文章写作中,成为《史记》等注重实录的史传文学的基本笔法,并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深远。到明清时期,小说家结合具体的题材和时代特点,普遍继承并发展了《史记》中的白描笔法,形成章回小说一时鼎盛的局面。
  关键词:白描史记章回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白描本来是一种不着颜色渲染、只以线条勾勒物象的绘画技法。中国古代诗画相通,文人们将之巧妙地移用到文章写作中,不用铺陈、渲染之笔,只用简练、干净的文笔粗线条描绘人物或物象,突出神韵,点石成金,成为文章写作的一种创作手法。
  
  一《史记》中的白描手法
  
  史传体裁应该以史实为依据,注重实录,因而白描手法是史传体裁最基本的叙事手法,为了尽力吸引读者,白描手法被史家发挥得淋漓尽致。《史记》作为一部成功的史学著作,白描手法运用的尤其出神入化,一部史书拥有了无可比拟的文学魅力,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比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段。“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之间斗智斗勇的一次剑拔弩张的紧张较量,是脍炙人口的史话。司马迁完全用白描的笔法,将项羽与刘邦对峙、宴请刘邦、刘邦逃脱的史实叙述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如其中的“项羽大怒”、“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而公兵十万,在霸上”,几句话,简单至极,而项羽暴躁的性格、发怒的神情以及两军悬殊对峙的紧张气氛却呼之欲出。尤其是是杀机四伏的酒席宴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通过“数目”、“举”、“示之者三”等言语,范增焦急的心态跃然纸上,但是项羽“默然不应”,接着,“范增起,出,召项庄”。“起”、“出”、“召”三个动词用得干净利落,既表现了范增无奈之下使出险招、狠招的决绝,又点染了当时万分紧急的故事高潮。而最后,“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既交代了刘邦逃脱的方法,又活化出其狼狈又得意的神态。
  这样的精彩片段在《史记》中俯拾即是。唐代刘知己在《史通·叙事第二十二》中指出:“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疲,百遍无,自非作者曰圣,其孰能与于此乎?”“文而不丽,质而非野”恰是史家白描之笔法的准确概括。
  
  二明清章回小说对白描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明清章回小说作家沿用了《史记》等史书分章目、回次的形式,也继承了《史记》刻画人物性格、描述历史事件的白描手法,并加以发展,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小说杰作。毛宗岗、金圣叹、张竹坡等评点家也都指出了明清小说对《史记》叙事手法的继承关系。
  《史记》中的白描,侧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这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类历史题材的小说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细化。他们往往挑选惊心动魄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抓住其核心语言、动作及关键场景,用白描的手法忠实地记录和描绘,不着痕迹地达到“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艺术圣境。
  比如金圣叹评“《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而对《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写“雪”、“火”的文字连批数次“妙绝”、“奇绝”,指出其“真是绘雪高手,龙眠白描,庶几有此”的卓绝技巧。“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那雪越下得猛”,“却寻著踪迹,赶将来”,“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的烧著”……字面上没有任何意含惊险的词语,然而“耐庵此篇独能于一幅之中,寒热间作,写雪便其寒彻骨,写火便其热照面”,“今读此篇,亦复寒时寒杀读者,热时热杀读者,真是一卷‘疟疾文字’,为艺林之绝奇也。”
  再到《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侧重描述世情的小说作品中,白描多用以描绘人物的气质和内心情感、心理变化以及日常对话、生活场景。历史著作及历史演义中缘于历史风云的激情和浪漫演变为日常生活的现实和理性。
  比如《红楼梦》写刚到贾府的林黛玉,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几句话展示了黛玉寄人篱下、自尊又哀怨的心情。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冒雨探望黛玉病情,小说用“羞的脸飞红”、“嗽个不住”、“向灯上烧了”、“不觉又滴下泪来”寥寥数笔的白描笔法,将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的心理流程勾勒得生动逼真。
  张竹坡评价“《金瓶梅》是一部史记”,并频繁使用了“白描”这一术语进行评点。他在《金瓶梅》“读法”第六十四条中指出:“读《金瓶梅》当看其白描处。子弟能看其白描处,必能自做出异样省力巧妙文字来也。”比如,写应伯爵一段文字:“西门庆因问道:‘你吃了饭不曾?’伯爵不好说不曾吃,因说道:‘哥,你试猜。’西门庆道:‘你敢是吃了?’伯爵掩口道:‘这等猜不着。’西门庆笑道:‘怪狗才,不吃便说不曾吃,有这等张致的!’一面叫小厮:‘看饭来,咱与二叔吃。’伯爵笑道:‘不然咱也吃了来了,咱听得一件稀罕的事儿,来与哥说,要同哥去瞧瞧。’”简练的白描语句活脱脱将应伯爵想沾小便宜、又欲讨好西门庆的帮闲嘴脸勾勒出来。
  可见,明清章回小说继承了《史记》中的白描,并将之由史传笔法发展为文学笔法,创作了繁荣一时的明清小说。
  
  参考文献:
  [1] 刘知几:《史通通释》,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19年初版。
  [2]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3]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4]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上一篇:浅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下一篇:论《庄子》文章的结尾
相关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