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小镇生长,如何才能长出特色?

 阳光普照一生 2017-05-30

贵州的茅台、云南的畹町、浙江的横店、江苏的桠溪……,首批127座特色小镇,似乎因国务院的一纸公文而荣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一个名匠、一种特产、一方山水、一处古迹乃至于一段事件佳话,都能够赋予一个小镇特有的人文与品牌形象,使其经年累月的富庶而声名远播。就象人们提起艺术会联想到宋庄、武术会联想到少林与武当、烧饼会联想到黄桥镇、紫砂壶会联想到丁蜀镇,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城市没有象今天大规模兴起繁荣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聚居一隅而心无旁骛的世代安居守业。


特色小镇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补缺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表象上是政府在热火朝天的打造现代化城镇,实质上却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次补缺,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上升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性良性转型,能够加快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从中国实际乡镇和农业人口的总量看,始终占据着总人口数量的绝对高比值,因为这一群体生产生活所形成的乡镇,从本源上讲就是一个与城市并行的经济体,也是值得倚重的庞大经济体。在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大的共识前提下,让10亿之多的中产以下群体居有其所、作有其业,足够庞大且已经被住房、交通、养老、教育、卫生等问题诟病的城市经济体,显然难以为继去支撑。具有行业或产业特色的小城镇,往往能够造就更多的工匠、带领更多的专长从业者长期聚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微观的特色小镇为宏观事业打基础

发展特色小镇产业,能够充分高效率集中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形成无数个稳健的可持续微观强实经济体,为宏观经济夯实基础。生活在当下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常常会慨叹,大家要争抢着去购买、收藏外国人的手工制品,并把它们当作奢侈品而提升炫耀个人品位,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却是诸多数百年的工匠手艺失传或没落局面。例如,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曾经一度将民间刀剑铸造业推向削铁如泥的工艺品质巅峰,却没有在工业文明时代传承和升华。而创建于1731年德国莱茵河畔小镇的双立人品牌,专注于刀具铸造,历经270多年持续提炼直至蜚声全球。

一个特色工艺产业的衰落或兴盛,固然有其历史环境的种种因素,但是积极正面的长期产业政策支持引导必定会水到渠成而独树一帜。乡镇产业积聚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堪称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镇(浙江),拥有国内最大灯具城的邹区镇(江苏),中国电子之乡秦栏镇(安徽)等等,这些特色鲜明的乡镇既显著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吸引了众多的外乡人举家迁移至此就业定居。相比中西部省份的老人和儿童“留守”问题、依赖上级财政补给的扶贫问题,发展特色小镇无疑是有力的解决之道。 


建立特色小镇体系促经济结构转型

形成特色小镇经济体系,让实体企业落地生根,拉动地方性投资供给和消费需求,同时带动全新且旺盛的创业创新局面,大大有利于化解当前存在的多种经济转型难点。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陆续掀起了工业开发、城市房地产、虚拟经济等三股热潮,众多的实体企业在后面的两股热潮中跟风而进,融合国际金融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加速了实体企业的融资难、盈利难、发展难等困难特征成型。在几乎束手无策的困难面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脱离实体经济,使得实体企业雪上加霜、积重难返。


产业培育不在广而多,在于精而强

未来面临着中长期的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但并不代表当前是一个特色产业起步阶段。事实上,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探索实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通过了多轮的改革和调整。在农业、畜牧业、林业、工业、科技业等多种特色产业方面,不同的人文和环境地域资源被广泛发掘,形成了多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作物和工业体系。但在这些特色产业的形成过程中,大多是受益于经济高速增长所催生的过快需求,利益的驱动下自发性的一哄而上。

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当不在于广而多,当在于精而强,更不宜在早已饱和过剩的各行各业里平地起高楼或盲目扩张。分析利弊,认清差距和优势,启用能人和工匠,引导特色产业向着具备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迈进,培育特色小镇的内涵应当是培育鲜明特色的人文和品牌。


因地制宜,甘肃陇南迎来发展机遇

目前小镇主要有三种创建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做好大规划,联手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消费正在经历全面的升级,近年来兴起的旅游热、海淘热等就是最好的证明。特色小镇集中体现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特色小镇实现了产业化、金融化、PPP一体化运作,建设和开发有长期的资金供给,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等意外情况,同时可以保证投资人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实现财富的长期增值。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北纬33度横穿而过,在陇南之南的文县、康县不仅造成生物的多样性,而且是中国茶叶生长的最北界线。“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陇南素有西北“西双版纳”之美称,是甘肃唯一茶叶产地,龙井、毛尖、翠竹、珍眉、铁观音……应有尽有。不仅如此,陇南境内物产丰富、动植物品种齐全,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陇南市成县西狭颂文化养生小镇、康县阳坝生态度假小镇已经被甘肃省列入特色小镇建设之列!

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着重点在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同于以往用资金和政策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堆砌的经济、工业和科技新城,特色小镇是千镇千面,完全有望全面破解经济现状下的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供给与需求差异。陇南特色小镇,将是技术集聚、工匠集聚、产业集聚的美丽宜居新城镇,掀开的是全新的生活篇章。

THE  END


图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