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 | 食粽之外,还有天地

 RK588 2017-05-30

编者按

今日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蒲节、女儿节等。在所有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拥有别称最多的,达二十多种,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端午节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意义。


谈起端午,很多人想到的习俗就是吃粽子。近年来把端午节过成粽子节,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虽然食粽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种传统饮食风俗,但是除此之外,为何要吃粽子、端午是否仅仅是纪念屈原、龙舟竞渡源于什么、家里插蒲草、艾叶及饮用雄黄酒的目的等等问题,又作何解答呢?


带着这些疑问,如果我们还是仅仅知道在端午吃个粽子,实在辜负了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了。所以今天就一起涨涨知识,感受一下端午节最本质的文化魅力。





1

端午为何要食粽?



粽子古称角黍。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一般认为粽子来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时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栗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据《岁时杂记》云,当时的粽子已达数种之多:“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


如今端午时节的粽子种类依旧繁多,各地粽子形状、口味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体来看北方喜甜有大枣、豆沙粽等,南方喜咸有蛋黄肉粽等。


北大食堂里典型的北方甜粽——豆沙粽和大枣粽



2

纪念屈原外,端午节还有哪些来源?



对于端午节的来源,除了比较流行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还有其他有一定根据的说法。如:


恶日辟邪说


有民俗专家认为端午节的初始之意当是驱瘟、除邪、止恶气。端午节时间在仲夏时节,湿热的仲夏时节,由于蚊蝇的肆虐,疾病瘟疫容易流行。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阴阳争,死生分”最严重的时刻,病毒以及瘟鬼都集中在这一天出现,人们用招魂、镇鬼、食粽、虎威与雄黄、药浴等手段攘灾避祸,避瘟驱毒。浴兰、戴朱索、佩菖蒲、悬艾于门、饮雄黄酒等习俗也都是为了避瘟驱毒,全生避害。




纪念伍子胥说


此说最早见于东汉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关于端午节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有专家指出伍子胥比屈原早两百多年,端午节最常见的竞渡活动是勾践为纪念伍子胥所创,伍子胥的殉难日与端午节接近,斗百草、采杂药、食粽、饮雄黄酒等端午习俗很多起源于伍子胥所在的吴地,屈原被重视只是“流”而非“源”。屈原与伍子胥在出身、经历、悲惨命运上均有相似之处,但伍子胥是屈原精神的先导。



龙图腾祭祀说


著名学者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指出端午风俗中和龙有关的节目很多,像龙舟竞渡、吃粽子、扬州铸盘龙镜、端午日鱼变为龙等,都与龙有关,而龙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因此,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



受此影响现有学者认为,端午节是奉龙为图腾的百越民族举行祭龙仪式的祭祀日。爱国诗人屈原选择五月五日这一祭龙的日子投江自沉,本是一种安顿自己灵魂的行为,或许有乘龙升天之意。




3

龙舟竞渡,全民狂欢是哪般?


划龙舟或赛龙舟是民间过端午节的高潮,是会让整个地方狂热起来的竞技。龙舟竞渡,起源于南方水乡古老时令信仰,竞渡双方的竞争,在古代象征着阴阳二气的争锋。龙舟竞渡的原始意义在于顺时令,助阴气,实现阴阳的和谐。


六朝时期添加了悼念屈原的仪式解说,两湖地区龙舟竞渡因此有了驱邪逐疫与人神崇拜的信仰内涵。虽然如此在各地端午竞渡节俗中依旧看到了地方社会民众的娱乐与狂欢。



沅水流域端午竞渡传统甚至在古代达到“风俗如狂”的状态。唐朝诗人刘禹锡《竞渡曲》:“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明人李东阳《竞渡谣》:“湖南人家重端午,大船小船竞官渡。彩旗花鼓坐两头,齐唱船歌过江去。丛牙乱浆疾若飞,跳波溅浪湿人衣。须臾欢声动地起,人人争道得标归。”



端午节赛龙舟传统至今在南方水乡地区传承,并且主要表现为水上竞技运动,在南方地区成为端午节俗的主要标志。





总而言之,端午节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和信仰。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是端午节俗的两大主题。端午的原始意义是避邪驱疫,但在六朝开始就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对端午节俗的补充与再解释,表达出人们对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的崇敬,以传承一种爱国的民族精神。而今天,这种精神依然需要。


最后祝各位,端午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