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眼镜店转型“视光中心”,这笔生意划算吗?

 Bausch 2017-05-31


作者简介

林智

美国萨鲁斯大学宾夕法尼亚视光学院(PCO) OD
美国视光学学会会员
中山眼科技术培训中心主任
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视光师




刁红星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主任
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院协会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近来常常听到、看到“视光中心”这个名词,似乎有一阵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的势头,一夜间,眼镜行业人士都开始讨论一个话题:“哦,现在是时候做视光中心了!”甚至有人提出“未来,所有眼镜店都将变身视光中心!”最近我们的技术培训中心也经常接到学员的电话:“请问有没有如何做视光中心的课程?”“有没有专门针对视光中心学员的培训?”大家非常关心“视光中心”该如何建设。本人有幸近年在美国的视光诊所(中心)学习和工作了一段时间,现结合国内的一些情况,在此谈谈我的观点,也算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视光中心”提供一些借鉴。


在美国,为了方便就诊,视光诊所(中心)一般都设在社区,是一个为普罗大众提供全面眼健康检查和验光配镜的地方。全美共有6500个社区,其中3500个社区由视光诊所(中心)提供主要的眼保健服务,整体来看,视光诊所(中心)承担了北美2/3的眼科基础保健工作。目前,视光诊所(中心)服务的内容包括:通过屈光检查为病人验光配镜;通过裂隙灯检查和眼底镜检查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眼睛健康问题;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诊断和治疗病人的双眼视功能异常;通过特殊设备为婴幼儿提供眼病筛查服务等。如果发现病人的眼部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视光诊所(中心)会及时将病人转介给相应的专科医师,使病人得到进一步的诊治。所以,美国的视光诊所(中心)实际上提供的是第一线的眼科保健服务,是重要的眼病筛查和分诊中心。


由于预防和保健的需要,美国民众已经习惯每年或两年检查一次眼睛健康,而不是等到不舒服才去看医生,其实,视光诊所(中心)的设立,就是来满足这一需求和提供这类服务。美国现有视光师39000名,加上视光学相关助理及技术员共约4.4万人,按照美国3亿人口计算,大约每位视光师需服务7500民众,如果每个人都每年或两年全面检查一次眼睛健康(每次检查通常要30分钟或以上),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美国视光诊所(中心)的工作人员由视光师、验配技术人员、护士、电脑工作人员等组成。其中视光师需要承担的工作包括:1.问诊;2.入眼检查;3.验光;4.双眼视功能检查;5.眼科疾病筛查;6.隐形眼镜验配;7.低视力康复服务等。验配技术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协助视光师完成一些眼科检查,比如视野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眼轴长度检查等,同时他们还可以协助病人配镜、视觉训练及教导隐形眼镜戴取等。护士则擅长病人管理和使用部分药物,可以提供急救服务,对病人的临床治疗比较有经验,因此有些诊所比较喜欢使用护士助手。由于数据无纸化及大数据的趋向,美国的大部分诊所已经联网并使用电子病历,所以电脑专业工作人员的维护管理已必不可少。


介绍完美国的视光诊所(中心),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国的情况。如果参照美国视光诊所(中心)和视光师的配置比例,按中国目前13亿人口计算,中国至少需要合乎资格的视光师16万名,而真正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所培养的,能达到这种资格的视光师几乎很少。我国的现状是近3万名眼科医生在从事眼病的治疗工作,大多数眼镜店只提供验光配镜服务,如此庞大的眼保健预防工作,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得到开展。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和对健康要求的逐渐提高,的的确确需要大量的视光中心充实到眼健康保健体系中,来解决这么庞大的眼保健预防需求。因此,眼镜店转型视光中心,似乎也是顺应大势所需。


那我们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有哪几个方面需要加强呢?


首先当然是“人”。如何在短期内培训大量合格的视光师,满足社会这种转型的需求?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40万眼镜行业从业人员,来源于医学院校大专、商校大专、中专培养及各省市劳动厅的短期职业培训。快捷提高视光师专业水平的办法之一,就是在这40万人员中选取优秀的验配员进行强化专业培训,以满足视光中心的基本要求。值得高兴的是,中国眼镜协会理事长崔毅已经先行一步,近年开始选派视光学专业老师赴美国进修学习,为行业教育水平提高做铺垫。该举措是解决眼镜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高质量在职继续教育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设备”。视光中心作为眼镜店的升级版,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眼睛健康服务。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改变从以往单纯卖商品的方式到提供视觉健康服务的理念。要提供各项专业服务,不单单诊室需要升级,设备的升级换代也必不可少。诊室需备有综合验光台、标准视力表、立体视表、Ishihara色盲本、棱镜尺、镜片箱、裂隙灯、眼压筛查使用的非接触性眼压计、检影镜、镜片测度仪、直接检眼镜、前置镜及双眼间接眼底镜(选配)等常规设备,同时根据需要配备角膜地形图、视野计、眼底相机、IOL Master、OCT等仪器。另外还需要考虑增加双眼视训练的仪器设备,低视力康复设备及相应的场地。
 
再者就是“政策”。温州医科大学王勤美教授曾经呼吁:建立相关法律,规范行业人员、环境、设备等要求,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使眼镜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从国家层面开展视光师全国统一执业考试,就可以通过执照考试来规范和保证视光师职业水平,长远建立专业形象和准入标准,对于视光中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立合乎国际标准的视光中心,应该加快行业人才培养,在人才、设备、政策方面加强投入和建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行业的引领者,已经率先设立中大视光品牌旗下“眼健康服务中心”,初步获得市场的认可,病人的欢迎。中山眼科技术培训中心作为教育服务平台,也正积极为广大眼镜从业人员提供初级眼保健继续教育及职业培训。我们希望和全国同行一起,培养更多的视光专业人员,为提高整体行业水平作出贡献!




编辑 | 陈薇

值班小编 | 陈东




权威 专业 公信 良知

微信glassesgf

官网www.chinaglassesonline.com

长按关注公众号 精彩需要分享 


投稿/新媒体合作

hly68301086@qq.com/chwei-cgs@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