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工作坊】 象伟宁教授:如何做国内研究,写国际论文?

 昵称42635690 2017-05-31

【写作工作坊】

象伟宁教授:如何做国内研究,写国际论文?

How can one accomplish the dual mission toconduct domestic research and write for international journals?

 

主讲人:

象伟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期刊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共同主编

何深静,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副教授;国际期刊UrbanStudies|编辑

 

由象伟宁教授主持的“如何做国内研究,写国际论文”的写作工作坊在5月30日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钟庭报告厅顺利进行。


PART1:

象伟宁:【如何做国内研究,写国际论文?】

这是一个对非英语母语学者的普适问题,就此象教授提出了三个问题并予以回答。 

为什么要做国内研究却要写国际论文?

1)学术思想和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与世人分享,既利于同行鉴定、批判和发展,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延迟和重复。

学术具有两方面价值Internal valuationExternal valuation。引用陈传康(中国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在对土地利用研究中,景观综合体的概念提出于1910年代,远早美国和澳大利亚学者70年代提出的土地综合体概念。俄国道库恰耶夫和德国学者伊萨琴科,均在自己国家内有分享,只是没有放在国际上分享,使得人类对一个知识的认识推迟了几十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学术分享出去的重要原因。

 

2)在特定情境下从独特的角度针对某一不可逆、不可重复的现象或过程提出的学术思想和发现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财富,应及时与世人分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譬如中国的城市化。可能未来的人不能够研究。

象教授曾向国内城市群研究专家方创琳(中国地理学家,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提出让他就城市群概念——urban agglomeration 进行英文写作,以弥补国际研究缺口,一篇很好的学术研究文章就产生了。Urban Agglomeration: An evolving concept of an emerging phenomenon. 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 162(2017)126-136

 

3Editor’s request for INTERNATIONAL APPEAL in scholarship as areflection of increasingly diverse community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s.对于想要发在国际期刊上的文章,一定要解释“为什么世界其他地区的人要来读这样一篇文章?”

对于期刊本身:The increasingly diverse community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s是非常重要的。例如,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2016年收到的1123篇投稿,是来自78个国家的通讯作者,2015年是76个国家,2014年是66个国家。2016年接受了207篇,67篇来自美国,20篇来自中国,17篇来自澳大利亚,11篇来自英国。

 

2 “做国内研究,写国际论文?”的挑战来自何处?

“做”与“写”的区别

  • 语境不同:Thecontext within which research and writing are done

  • 受众不同:Thedesignated beneficiaries research and writing are for

  • 语言不同:Thelanguage research and writing employ

  • 语汇不同:Thevocabulary researchers use

 

如何应对挑战,在做好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写好国际论文?

3.1 Be crystal clear about exactly what you have done and what you know.

关于此点,为什么很多作者在做理论研究,但实践中无法应用理论。

例如:“The Schon-Stokes mod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ocio-ecologicalsystems.”(其中Problems of high ground vsProblems of lowlands 科学可解的基础理论vs 如沼泽般难缠的实践)

Quest fo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  Interest in problems of high ground

Bohr’s quadrant of pure basic research

Or applied basic research

Pasteur’s quadrant of use-inspired basic  research for practice/practice research


Johnson’s quadrant of free roaming

Pure applied research

研究范式的窗口

Consideration of use & Interest in problems  of lowlands

因此基于这个研究范式的模型,我们必须思考的是:

  • 我的研究是在哪个范式(quadrant)中?

  • 我发现或者学习的究竟是什么?

  • 是否有理论、方法论、途径、技术、数据或结果中重要的东西?

 

3.2 Figure out whether what you know can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literature.

  • 在国际上,究竟有哪些学者,与我以同一个范式在工作(即同事)?

  • 这些同事会对我的研究结果感兴趣吗?

  • 我能做什么是他们感兴趣?

 

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国际文献搜索如下三个问题

  • Gap-spotting——What is missing?

  • Problematization——What is wrong?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What can be better?

 

3.3 Devise a window through which international readers can see and appreciate whatyou know.

即如何解决“做”与“写”的四大不同。

 


 

PART2:

何深静:【小题大作与大题小作:如何在国际期刊发表中国城市研究成果】

 


在分享关于“小题大作”与“大题小作”两个案例前,首先讨论了可发表的研究论文的重要特征:

1)重要性Significance

  • 不局限于本土经验,具有国际吸引力;

  • 政策相关性(在特定情境下)

2)原创性Originality

  • 可以进一步发展当前学术知识

3)稳健性Robustness

  • 理论和论证的稳健性;

  • 合适的、易于理解、可复制/验证的方法;

  • 清晰、有逻辑的观点陈述

 

接下来,何老师由自己发表在Urban Studies的两篇论文分别解释了“小题大作”与“大题小作”。


关于小题大作

从广州大学生对大学城附近城中村的改造,学生群体成为其主要的消费群体的现象开始。其实关于类似学生群体的现象,世界各国均有界定,譬如英国的学生化Studentification的研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因此关于这个特定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性。而对于中国的背景,有着学生群体的基数大以及考研、出国、艺考的商业化培训班多集中在大学附近的特征,逐渐产生了城中村从打印、餐饮到住宿等服务的拓展。将这一现象进行抽象分类,并由两个案例对其解释,以总结由不同行为者塑造的空间/消费格局特征,及这一现象的多方面影响。最终总结出区别于英国边缘化的Studentification现象不同的中国的活跃性。

 

那么:如何小题大作?

  • 研究思路: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文献回顾中提炼问题,与重要城市研究问题结合。

  • 研究价值(重要性):关注具有国际普遍性的城市现象:学生化/学区化 gown and town engagement (城市与大学互动);关注中国特殊的城镇化进程(城中村问题)。

  • 研究原创性:关注Subculturalgroup(次文化群体)对城中村社区的全方位影响和改造,弥补国际相关研究对中国学生化现象认知的缺口(Gap1),以及中国城中村发展路径的认知缺口(Gap2)。

  • 研究稳健性:对比研究的方法。

 

关于大题小作

关注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之后的财产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基于分析的视角,研究产权理论和权益方法(The entitlement approach, Sen 1981 由印度大量农民饿死而研究出的粮食分配理论)。对于问题的产生,土地二元制度,权利主体的模糊性,及土地补偿的不良安排,譬如一次性补偿的缺陷,都造成了失地农民的困境。通过理论方法对中国土地征收模型构建分析框架,以解释两个村子的实际情况,分别是宅基地与农地同时征收和一个典型城中村的案例。由此得出结论,总结湿地农民致贫原因,对前面的研究框架的回顾和总结。

 

那么:如何大题小(细)作?

  • 研究思路:从具有国际重要性和普遍性的研究问题出发,结合产权理论和权益方法提出新的研究框架,关注细节的案例研究以验证理论。

  • 研究价值(重要性):关注具有国际普遍性的城市现象:城市化过程中征收和失地农民的问题;二元土地制度下中国城镇化的社会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 研究原创性:将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和权益理论相结合来理解失地农民的致贫原因(普适性),并结合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和征收补偿制度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特殊性)。

  • 研究稳健性:文章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研究案例具有典型性,以小案例的深入分析来验证理论。

 

总结:如何写一篇好文章

常见的文章结构:

  • 概述——文章的初步定位,提出“大问题”,总结并勾勒文章结构。

  • 文献回顾——解释理论争论的主要脉络,为进一步提出文章的研究贡献提供依据

  • 方法论——关注透明度、稳健性和可复制性

  • 主要观点的提出是通过对理论或经验材料的探索,以及对论点和发现的批判性分析而得出结论(不是SUMMARY)——将研究分析串联起来,改写理论论证和政策建议(对于应用型文章)

  • 标题——相当重要,应该要和文章内容相互呼应。一个明确的文章标题可确保文章能够通过搜索引擎被找到,并提高其被引用的可能。避免太过隐晦或者太过“巧妙”

  • 一个好的摘要也同样重要。反映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以及如何对当前的争论做出贡献,并总结文章的研究结论或研究结果。

 

常见问题:

  • 不在期刊的覆盖范围之内(早期拒稿)

  • 研究动机不足(文章的重要性对于他人而言不够明显)

  • 文章结构差(论证和推论过程必须要以逻辑顺序呈现)

  • 英语表达能力较差(不能等到这篇文章有可能被接受时才来纠正英语表达的问题)

  • 文章长度太长(某些情况下,作者可以争取更长的文章长度,但不能事先就视为理所当然,一个表格一般是250字)

  • 不遵守期刊关于统计学意义的政策(通常情况下,期刊预期统计显著性的最低标准水平为0.05

 



PART3:

互动提问:


Q1 发现很多研究是地理学家做的,那么风景园林学研究与地理学研究关系该如何区分?

象:其实我们可以跳出学科的限制,因为这是人类自己限制的,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是没有学科区分的。以何老师的失地农民研究为例,其实这是一个处在第一象限基础理论的研究,虽然风景园林是实践专业,但是就研究而言,如果是为获得基础理论,那么就是不会给实践提出建议的,因此我们不必介意学科的限制,学术研究要去思考的是研究范式。

Q2 请何老师为我们解释期刊杂志的优劣如何辨识

何:首先影响因子在各个学科背景下,数值段有明显差异。当下也有很多新视角杂志值得关注。很多杂志的分类角度不同,譬如从地域角度。

Q3 我们在国内对于Considerationof use其实需要达到一定团队领导高度才能搞得清,而我们学术者,往往只能在一三象限徘徊,最终因为在第三象限使得学术价值很低。

象:首先任何的模型都是有缺陷的,这个模型的前身是一条斜线,对于第三象限没有命名,但不是空的,在文中有许多的举例。问题中提出的现象确实存在,现代科学的范式,主客观分离,研究者是作为客观观察者,这是在第一象限的关系,而在第四象限是主客观无法分离的。有研究专门批判现代科学主客观分离的范式逻辑,因此一四象限的矛盾是十分显著的。也由此产生很多对于社会科学的范式的研究。象教授建议,我们应该跳出专业内在的限制,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些范式内,而是在这些象限之外思考,去寻找感兴趣的好文章,去研究这些文章是如何做学术的。

 

PART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