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最高境界――利弗莫尔给我们的启示
投资的最高境界
,到目前逐渐麻木,长时间的底部宽幅振荡,令市场心态正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市场留给我们太多的
困惑和反思,并强烈挑战我们对于趋势整体的判断,尤其是我们的操作策略。2012年已经成为历史,而
面对股市依然是"做空不敢,做多不能"的窘境,我们该如何把握2012年历史性的机遇?应该具有怎样的
操作理念和心态,来迎接一轮熊市周期循环的到来?人性的弱点是相似的,先人的经验和教训,同样是
我们的财富。20世纪初期美国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的现身说法,对于我们把握目前阶段的转势
行情,具有太多鲜活的启迪意义。
一,利弗莫尔的两个实战经历
其一,1906年,利弗莫尔认为股市即将进入空头市场,在这个观念形成后,他就开始大力放空。但
是市场在顶部反复折腾,几次反弹-止损-再进场,几个来回后,在真正的崩跌来临前,他就已经耗尽
了所有的资本,破产倒下了。他在空头市场中看淡后市,但他太快放空了,没有把握好时机。他的方向
正确,但操作错误。他看对了行情,但却破产了。
利弗莫尔总结到,即使一个人在空头市场一开始,就正确无误地看淡后市,最好也要等到确定没有
引擎回火的危险时,才开始大量放空。
其二,有一段时间利弗莫尔对棉花强烈地看涨,并形成了明确意见,认为棉花即将出现一轮很大的
涨势。但是,就像常常发生的那样,此时市场本身尚未准备好。然而,他一得出结论,当即一头扑进棉
花市场。最初以市价买进2万包,价格受到刺激稍做回升便很快回到原地,只得平仓;几天之后,该市
场再度对他产生了吸引力。它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他就是不能改变原先认为该市场即将形成大行情的
念头。于是,他再次买进了20,000包。历史重演。他买完后市场跌回到起点。于是他平掉了自己的头寸
,其中最后一笔再次在最低价成交。如此在六周之内重复操作五次,每个来回的损失都在2.5至3万美元
之间。结果不仅累计亏掉了20万美元,更要命的是因此与100万美元的利润失之交臂。
在经过多次打击后,他一气之下向自己的经理人下令,让其在第二天将棉花行情报价去掉。他不想
到时候禁不住诱惑,再多看棉花市场一眼。可就在他去掉棉花行情报价、对棉花市场完全失去兴趣的两
天之后,市场开始上涨,并且上涨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涨幅达到500点。在这轮异乎寻常的上涨行
情中,中途仅仅出现过一次向下回落过程,幅度为40点。就这样,他失去了有史以来自己判断出的最具
有吸引力、基础最牢靠的交易机会之一。
明它真正进入状态,将向还要高得多的价位进发。事与愿违,他不曾有那份自制力去等待。其想法是,
一定要在棉花市场到达买入点之前很快额外多挣一点,因此在市场时机成熟之前就动手了。结果,他不
仅损失了大约2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还丧失了1,00万美元的盈利机会。按照本来的计划,他预拟在市场
超越关键点之后分批聚集10万包的筹码,这个计划早就刻在脑子里。如果照计而行,就不会错失从这轮
行情盈利200点左右的机会了。其次,仅仅因为自己判断失误,就纵容自己动怒,对棉花市场深恶痛绝
,这种情绪和稳健的投机规程是不相调和的。他的损失完全是由于缺乏耐心造成的,没有耐心地等待恰
当时机来支持自己预先形成的意见和计划。
利弗莫尔总结到,谨慎选择时机是绝对必要的,操之过急则代价惨重。
二,利弗莫尔留给我们的启示
1,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总怕失去机会
正如市场在适当时机会向你发出正面的入市信号一样,同样肯定,市场也会向你发出负面的出市信
号――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哪个重大市场运动会在一天或一周内一
蹴而就。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完成发生、发展、终结的整个过程。就股市而言,既然是一轮历史
性的牛熊周期性转换,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而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地完成整个转势过程。对于牛
熊交替的复杂程度,市场上的许多投资者显然太过于低估了。
在投机中一个害怕失去机会的人,就会错过机会!人性往往这样,太专注于害怕失去机会,就会忽
略或不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机会,这时他处于期待状态中,而不是思考状态,故不知道不明了或忘记了
自己等待的是怎样的机会,没有使自己处于一种局外观状态。在去年下跌行情中,那些一再坚持做多而损失
惨重的投资者,其错误就在于太害怕失去"历史性做多机会",因而过早地采取了所谓的"战略性做多"。、
在市场不明朗,或自己看不懂,或市场表现总是与自己的判断相左或不合拍的时候,最明智的选择
就是保持冷眼旁观,学会放弃也是期货投资的一种境界。尤其是要放弃哪些自己不能把握的,不属于自
己的投资机会。那就是
2,
欲速则不达――铜市抛空重在时机的选择
不少投资者总怕错过这轮10年一遇的大行情,一味地死做多,要么死抱着多头部位不放,不仅忍受
着股市底部反复的宽幅振荡的折磨,还要面对巨幅升水的无情蚕食;要么在低位赚钱不愿出来,到了高
位又害怕创新高,被迫止损在振荡区间的底部,赚钱的单子亏钱出来;要么来回挨耳光,不断地在止损
。如此几经折腾,等到牛市真正来临时,我们或者已经被弄的筋疲力尽,没有勇气再进去做多;或者账
户上所剩无几,无力去抛空;或者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在黎明到来前就光荣地倒下了。
利弗莫尔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形象,简直就是股市投资者的心态表露和真实写照:"某人认为。
。。将要出现一轮显著上涨或下跌行情,而且他的意见也是正确的,因为市场后来果然这样变化了,即
便如此,这位仁兄也依然有可能赔钱,因为他可能把自己的判断过早地付诸行动。他相信自己的意见是
正确的,于是立即采取行动,然而他刚刚进场下单,市场就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行情越来越陷入胶着状
态,他也越来越疲惫,于是平仓离开市场。或许过了几天后,行情走势又显得很对路了,于是他再次杀
入,但是一等他入市,市场就再度转向和他相左的方向。祸不单行,这一次他又开始怀疑自己的看法,
又把头寸割掉了。终于,行情启动了。但是,由于他当初急于求成而接连犯了两次错误,这一回反而失
去了勇气。也有可能他已经在其他地方另下了赌注,已经难以再增加头寸了。总之,欲速则不达,等到
这个行情真正启动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机会"。
他还强调,如果你对。。。(行情)形成了明确的看法,千万不要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去。要从市
场出发,耐心观察其行情演变,伺机而动。如果你真的在那儿买进了,那么结局很可能是这样的,你等
啊等啊,被折磨得疲惫不堪,早在行情发动之前就已经抛掉了原来的头寸,而正因为你是在较低的价格
卖出的,你也许会悔恨交加,因此后来本当再次买进的时候,却没有买进。
3, 牛市或熊市,并不能直接作为操作依据
所谓牛市或熊市,只是价格运行的整体市场环境,只能提供我们对于大方向与市场背景的基本认识
。做为一般投资者,我们能把握的或可操作的,大多是一些中级趋势或波段行情,很难做到以大势来作
为入市依据,这就是分清趋势级别的含义。并非在牛市中就一味买进,而在熊市中就一定要做空。即便
是在熊市中,一轮中级反弹或局部牛市照样可以令做空者招致灭顶之灾。因此,利弗莫尔在阐述市场趋
势的时候,一般不使用"牛"和"熊"两个词,因为一旦在市场行情方面听到"牛"或"熊"的说法,太多的人
就会立即联想到市场将在一段非常长的时间里一直按照"牛市"或"熊市"方式运行。问题是,那种特色鲜
明的大趋势并不经常发生――大约每4到5年仅有一回。因此,他宁愿使用"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这两
个词,它们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即将发生的情形。更进一步地,如果你认为市场即将步
入上升趋势因而入市买进,几个星期之后,经过再次研究得出结论,市场将转向下降趋势,你会发现,
很容易就能接受趋势逆转的事实。反过来,如果当初持有市场处于明确"牛市"或"熊市"的观点,而你的
观点又被市场证实,现在要转变思路就难得多了。
而现实是,对于牛市预期的不断强化,令一些投资者的操作固化于机械的死做多上,有的甚至达到
近乎偏执狂的程度。早在半年多之前,许多投资者就认定牛市要来了,这种观点一旦形成,其所采取的
策略就必定是逢低做多,几个月下来,其结果可想而知。在巨幅升水和长时间的剧烈振荡面前,不少中
小投资者几乎是前赴后继地抛,其惨烈实所罕见!且不说牛市是否确立还不一定,就算牛市真的来了,
不考虑价格运行的具体阶段,一门心思地做多,就一定对吗?
4,
期货市场首要的是学会生存
与一些秉持战略性做空的朋友聊行情,听到的大多是信誓旦旦地发狠,反正干到底了,越跌就
越买,似乎没有什么止损概念,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尽管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市场往往是无情的,
也许就等着把你打出来或拉爆后才会调头。
从利弗莫尔的话中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启示。一位天才的投机家有一次告诉我,"当我看到市场向我
提示危险信号时,我从不和它执拗。我离开!几天之后,如果各方面看来都没有问题,我总是再度入市
。如此一来,我为自己省却了许多焦虑,也省下了许多金钱。我是这样合计的,假如我正沿着铁轨向前
走,一列快车以60英里的时速向我冲来,我就会跳开轨道让火车过去,而不会愚蠢地站在那里不动。等
它过去了,只要我愿意,什么时候再回到轨道上都行。"这番话十分形象地揭示了一种投机智慧。
"做期货如同做小偷,偷得到要跑,偷不到更要跑。"
期货投机的第一项训练是逃跑,保证存活。
学习止损是专业开始的瓶颈,人都会犯错,当发现错误时,就绝然而去,不要有任何条件,不要存任何
侥幸。
|
|
来自: 昵称43128558 > 《大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