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哈尔滨

 泮溪别馆 2017-05-31

文字 图片 :瑞宁老张   


 到哈尔滨是为了去看老建筑,因此也刻意选择了一个老建筑酒店,是个建于1930年的老房子,离中央大街很近,当初是个犹太人修建的,希特勒的纳粹党是1933年才在德国上台的,在上台两年后才在欧洲毫无顾忌的掀起了反犹风潮。而这个酒店建于1930年,可见犹太人流徙到中国更是早于纳粹的迫害之前。酒店的大堂相当有特色,完全不同于以前住过的任何一个酒店,木制品装饰用的相当普遍,虽然不像新式酒店那样看上去现代堂皇,但是却显得厚重、古朴,充满了老欧洲的那种慵懒,从容的贵族气息,缺点是没有电梯,早餐的质量连快捷酒店的标准都达不到,如果按挂牌四星的标准来衡量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好在不是奔早餐去的。所以并没有因此影响多少心情。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有着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近百年过去了,街上的建筑现在看来都是做工精美雅致,风格独特,每幢建筑都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客观的想一想,某朝的城市设施建设的比较科学和完好又充满艺术韵律的城市竟然都是曾经异族统治过的地方,比如德国人建的青岛,英国人建的香港,日本人建的长春包括当下这俄罗斯人描绘蓝图的哈尔滨,这些老城区直到现在还在不停的输送着文化上的张力滋养着整个城市。


马迭尔与俄式西餐

 

    哈尔滨受俄罗斯文化影响非常大,当初建阜时俄式西餐成为上流社会社交的主流时尚,中央大街上主要有两家历史悠久的西餐厅,华梅西餐厅和马迭尔西餐厅。两家的历史和文化积淀都差不多,华梅的价位应该更亲民一些,所以排队的人群一直从餐厅里排到街上好远,也算长见识了。马迭尔西餐厅人相对能少一些,那也进去排了好长一会队才坐到餐桌面前,鱼子酱、红菜汤、黑椒牛排、三文鱼,面包黄油。典型的俄系菜单,整体来说是相当的难吃,鱼子酱除了刺鼻的腥味没有任何好的感觉,要不是看在58元一小羹匙的份上说啥也咽不下去,牛排比欧罗巴的差的都很远,三文鱼肉胡乱的放在盘子里,沾料胡乱的涂抹在盘子边上,同日式生鱼片的那种精致鲜美有着天壤之别,日式的生鱼片最下面是厚厚的一层晶莹的碎冰,冰上面的鱼片摆放成片片盛开的花朵,其间间隔着摆放一些柠檬片和真正的花朵,并配以精致的小碗沾料,就连盛放的器皿都是极精细的带有青花暗纹的瓷器。我却相信了这反而正是俄罗斯的正宗风格,近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保持了俄式餐饮的原汁原味,没有法式和意式西餐的那种考究和浪漫,更没有日本餐的那种精美,细致和艺术化。菜如此,汽车也如此,说大了其实民族亦是如此,俄罗斯这个民族习性就如同这桌上的餐具和食材一样,实用、简单、粗粝、含混并且带着一股原始的野腥。

     这个西餐厅延绵下来竟然连续开了一百多年了,听别人说哪怕在某朝最为饥馑的三年困难时期,这个餐厅始终都在保持营业,这个餐厅随意某个位置曾经可能就坐过一些很不随意人物,坐在这样的位置上,看看店里流水的宴席,想想店里流水的主人,看看店里流水的过客,至于吃的到底怎么样,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了。



 那些错落斑驳的旧时光 —— 南二道街  

 要说中央大街曾经是老哈尔滨的最繁华所在,高官显贵,巨贾名媛觥筹交错的所在,那么每个城市中更多的应该是那些市井巷陌,酒楼茶肆,寻常人家栖息之处,这样的老街区在哈尔滨留存下来的自然也是很少,南二道街就是这样一个所在,透过时光,依稀可以看出往日老哈尔滨的寻常市井生态。


圣.索菲亚教堂

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从地理上,圣.索菲亚教堂都是哈尔滨一个标志性的坐标,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分裂以后日子似乎始终过的不怎么好,命运多舛的俄罗斯人更是体现出了这一点,尽管这个种族给异族人带来诸多苦难,但数百年来他们加给自己的苦难其实一点也不比别人少,而教堂对于民族苦难来说无疑是心灵的栖息地。没去费心思去考究这所东正教教堂的来历。就想去拍点照片,前后去了两次,一次阴天,一次晴天,想进内部观看,门票20元,售票处一个人卖票,教堂门口一个人售票,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自然风光圈起来要钱,古人修的建筑圈起来要钱- 全世界的寺庙只有某朝进去要钱------。 所以眼前这徉寺庙收钱到也无可厚非。




太阳岛与松花江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另人神往-----

这分别是两首歌的开头,在少儿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流行歌曲概念的时候,就很熟悉这两首歌的旋律了,

《松花江畔》曾经唤起了无数国人的家国情怀。

而歌曲《太阳岛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太阳岛也因此蜚声国内外,后来听到原籍哈尔滨的老王大哥讲其实《太阳岛上》这首歌的词曲作者王立平写这首歌的时候并没有去过哈尔滨,这首歌本身是其闭门造车的作品,却没想到一夜窜红,其实真正被这首歌曲成全的一个是哈尔滨市政府,如同因一首诗而成名的寒山寺一样,因为这首歌曲太阳岛由一个河中荒岛渐渐演变成一个国内知名的度假胜地,成名后几乎每届国家领导人都会到此视察观光。而这首歌曲成全的另一个人则是歌唱家郑绪岚,因演唱这首歌同样也一夜成名,后来其又演唱了影片《少林寺》的主题曲《牧羊曲》这是后话。

 

   登太阳岛如果坐缆车的话每人单程50元 缆车最高点距江面70米,江风吹来,吊仓不停的晃动相当刺激, 如果乘船的话单程2元。便宜的竟然有点让人不习惯。





加了引号的“俄罗斯产品商店”

哈尔滨的大街街上有很多俄罗斯产品商店,进里面转了转,里面的商品完全可以用蔚为大观、琳琅满目来形容,锡制品的相框 首饰盒 各种小挂件和装饰物,紫金镶钻手镯,我却认为里面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应该是中国生产的,因为款式太过繁杂,样式太过精美,工艺太过精细。这些东西大都来自与中国的义乌更为合理,这些商品同那些包装简陋粗劣的伏特加和巧克力类的俄罗斯原产商品卖相实在差别太大了,俄罗斯太冷了,工匠们一年中没有多少时间能伸出手仔细研究这些与生活实用性基本关联不大的东西,俄罗斯也太地大物博而又人口稀少了,人们不用怎么动脑出力就可以舒服的过日子,只有中国南方的那些乡镇工厂里的工人们才会绞尽脑汁的设计与制作这些旅游区的专卖用品,也许这种打着俄罗斯招牌的商品会演变成一个产业,渐渐的开在一个个城市的街头。


后记------不幸中的幸运!

            东北本是女真族渔猎生存的故乡,女真人入关后却很长时间把东北封闭起来,以便将来他们一但失败了还能有个能够退守的家园,而这种政策却导致了东北一直人烟稀少,在地缘政治上始终难以发挥更强的辐射能力,以致外东北的大片领土被掠夺成性的俄罗斯人霸占过去,同时还对东北觊觎不止。等到清朝统治者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打开辽东边墙移内人以实边以后,还是未能阻止沙俄的侵吞,整个东北完全沦入了沙俄的魔掌中,而哈尔滨则成为俄人控制东北全境的中枢,满清政权对这一切俨然已经毫无办法。这引起了另一个强盗的眼红,于是跨海而来的日本同俄人在这块土地上大打出手,日本人把俄国人赶走以后虽然没有像俄罗斯人那样吞并整个东北,但是攫取了包括驻兵等许多特权,又为以后九一八整个并吞东北埋下了伏笔。吞并东北以后日本则把控制东北的中枢南移到了长春,经过十四年的建设到把东北建设成了整个亚洲最发达的地区。在客观上又为本朝夺取天下奠定了物质上的基础,而本朝在东北的中枢进一步南移到了沈阳。

         女真人终于没能回到故乡,除了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拦外,他们同这块大地上的曾经的属民再没有任何区别,完完全全变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那几个小岛上过来的和族也又退回了那几个小岛之上。而北方那个一直曾让中华农耕文明感到深深恐惧的强横民族虽然还不时的色厉内荏,但肌体却是处于不断的衰退之中。科技的发展,终于使人类文化碰撞中血腥和蛮横的话语权大大降低。、


     车窗外是富饶而又广袤的大地,这是东北独有的景色,往南一进河北,人烟便变得太过稠密,再也没有这种广袤的景象,西北虽也广袤,却太过荒凉,东北刚刚好,哪怕是十一那样的长假,每个景点、每个城市也能从从容容,任你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哈尔滨:就是这样的一个去处。




          -------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