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寥落独琴在

 飞沿走壁 2017-05-31
千古寥落独琴在
——我心中的古琴与古代士人
上了“古琴文化与古代士人”这门选修课,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门选修课使我自己的修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以前一直都很暴躁的我在上着这门课的过程中,慢慢地平静了下来,逐渐的变得沉稳了。
从琴的造型,我们回挖掘出中国许许多多的文化,它的每个构造都具有一定的含义与作用。其中琴的“龙池”和“凤沼”,这上山下泽,又有龙有风,象征着天地万象。
从琴的的音,我们可以体会到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沧桑感,琴之音色松沉低缓,沉静旷远,极易让人起悠远之思而入返璞归真之境。
这种完美的组合兼有中和之美、气韵之美、意境之美。
这样的完整组合,除了第六、七根弦是后来文、武这两位有贤德的君主新加外,琴的大致结构和音韵至今都没有怎么改变。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唯独古琴不变,从此可见古琴本身之沉稳与不随世事变迁。
古琴更能够塑造人的形象,令人一番独特的韵味。琴人身上所散发的气质——气定神闲,沉静而不是雅趣,朴实而不失庄重,纳于言而敏于音,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我对孔子的那种深究琴意而深为震撼与敬佩。
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十天了也没有学新的曲子。当师襄子跟他说,可以学新曲式时,孔子则因为还没熟悉它的律数,意旨和曲中的人物形象而继续深造,继续学这种曲子。直到最后,孔子静静地若有所思,似乎和悦地有所得高远之志,说道:“我领会到了曲中人之相形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眼睛远眺,似乎王四方,这个要不是文王的话还有谁可以这样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对孔子拜了又拜,说:“我的老师曾说过这首曲子叫《文王操》。”
孔子不愧是中国一直来所敬仰的圣人,能够懂得弹琴求精不求多,就连他平时的处事方式,看待事物的态度是那么的透切、周到、谨慎。
学古琴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首好的琴曲只要你体会到它的琴意与更深的东西,那你这一生也无悔了。但是弹琴和听琴如做人,心不正、造诣不高的人,是无法弹琴和领略这么典雅的琴曲的。
听琴时不要听之于耳,要听之于心;不要听之于心,要听之于气。
听琴是如此,弹琴更是如此,要把它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不在于十指有多熟练,有多灵巧,而是一个人本身具有高涵养、高修养才能弹得出韵味。这就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
内涵。琴技加琴德,则琴才可弹得出神入化。
与西方的交响乐相比,中国古琴曲更具一番韵味,这种韵味是要我们静下心来,远离繁杂的社会,放下身上的包袱,以一颗恬静自然的心,才可以领略得到的。它并不像西方交响乐那样给你一阵耳膜的冲击,让你的内心为那种澎湃而震撼。古琴曲能给你的是一种宁静,一种舒适,一种典雅……
让我深为之佩服的是贯穿着北宋一百多年的琴僧系统,他们师徒相传,人才辈出。
其中,被称为“古琴天下第一”的朱文济就是一个很有见解,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的琴待诏。当时,面对宋太宗强压他在古琴上另加两弦,用此来跟周文士、周武士比高低,从而树立自己的声望。而朱文济不畏权贵,敢于同权贵作斗争,尊重古琴,遵循古琴本身的完整性,有自己的看法,坚持做好自己,不阿谀奉承,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有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琴技授给知日、义海等,造就了又一代人才,为古琴文化的推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还有,朱文济的那些弟子,如义海,
学了《古琴文化与古代士人》一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自己的涵养也提高了不少,虽然我做不到好像孔子……这类士人那样有涵养,有贤德,但是我不会放弃的,正如老师所说的“虽不能当得了君子,但应有君子之心。”在追求完善自己、追求当君子的过程中,我会慢慢的在蜕变,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自己。
虽然没有条件去学琴,但是去听琴也是可以让我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的。
听琴能平静一个人的心,提升一个人的韵味,还可让身处节奏如此般快的社会里的我们找到一片净土,得以轻松与宁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