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端午】钱币上的端午习俗大杂烩

 红豆居士 2017-05-31

端午小长假第二天,咱们来点接地气的,毕竟这“节”还是要“过”才有意义。但是怎么过呢?咱们先来看看,微友们都是怎么过节的!




微友“尘”:我的老家是安徽蚌埠,端午节我们老家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当天,家里的大人都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听外婆说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还有就是包粽子,因为我们老家的河流比较多,滩涂地上长满了野生的芦苇,等到快要包粽子的时候,我妈就会带着我们去滩涂地摘芦苇叶子。小时候由于不太懂,手都被芦苇叶子的边上小锯齿边割破了手指,我妈就会赶紧给我用当地长的野草揉烂敷在我的伤口上,就很快不流血了。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满满的童年乐趣。


微友“苏铭”:我的家乡是自己包粽子,很麻烦,现在许多人买着吃,上山去拔艾草,挂在门口,我也不知什么意思,说是驱蚊,没效果。文化传承吧。


微友“龙腾虎年”: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是插艾草,炸糖糕吃粽子,除了这些也没有过多的感觉,个中原因正是文化内涵的传承不济,不少文化都巳流失无人继承,这才导致传统节日只剩符号感而没了文化底蕴。


微友“李娜”:小时候,端午节前一天,妈妈会请邻里的婶婶、阿姨们来帮忙包好多粽子,然后放大铁锅里,生上火,煮一晚上,端午节早上闻着粽香醒来,一口气吃好几个香甜可口的粽子,这种粽香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好多年过去了,再也吃不到那么香的粽子了。


微友“黄俊辉”挂艾叶,菖蒲。喝雄黄泡酒,然后用泡酒的雄黄渣抹在耳朵,鼻孔,肚脐上,寓意扫除一切臭虫邪恶。



从以上几位微友的分享中不难发现,吃(包)粽子、挂艾草(菖蒲/蒿草)是最常见的端午习俗了。


不过要说这端午节,可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因此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也有了不尽相同的习俗: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下面咱们就聊几个能和纪念币扯上关系的习俗,大家一起脑洞大开!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说到最应景龙舟的纪念币,那就是2003年央行发行的中国民俗——端午节纪念银币。



当然这不是“龙舟”的首现,1995年央行发行了中国古代航海船金银纪念币,其中5盎司金银纪念币的背面图案就是“龙舟图”。



而在上文中 提到的“人驭驾龙舟”与《人物御龙帛画》暗合,在1998年发行的龙的文化金银纪念币中1/10盎司金币背面图案是《人物御龙图》。



挂艾虎


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这个可爱的小老虎形象您熟悉吗?那就是2007年央行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第1组)1盎司纪念银币之布老虎)。



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如今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是羡煞旁人。


佩戴香包也是图个吉祥之意,那么吉祥图自然少不了。


2016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年年有余银币)


2016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并蒂同心金币)


2016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并蒂同心银币)


2017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并蒂同心)


中国传统吉祥图(吉庆有余)金银纪念币1/2盎司彩色银质纪念币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中国神话传说中也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在端午节变成人形的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尽管当时的拍摄道具不太写实,但这大蛇出来还真是吓人啊!)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截图


虽然女主真身暴露,又遭法海从中作梗,但依然抵挡不住真爱的力量,才上演了那出水漫金山。这一经典传说也被铸刻在了贵金属纪念币之上。


中国京剧艺术彩色金银纪念币(第3组)5盎司彩色银质纪念币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


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那么说到采药,纪念币上有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也有杰出历史人物李时珍。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1盎司彩色银质纪念币(神农尝百草)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7组)22克银质纪念币(李时珍)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说到“钟馗”,可是三度登上我国贵金属纪念币,您知道是哪几枚吗?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1盎司彩色银质纪念币(钟馗驱鬼)


中国京剧脸谱彩色金银纪念币(第1组)1盎司彩色银质纪念币(钟馗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彩色金银纪念币(第3组)5盎司彩色银质纪念币(钟馗脸谱)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说到茶相关的纪念币也有两枚,您想到了吗?虽然与采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茶采完总要品尝的嘛!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第3组)1盎司纪念银币之四背面图案元素之一是中国民间茶馆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3组)1盎司银质纪念币(妙玉品茶)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在民俗钱币中有与之相关的,如下面这枚是“五日午时背五毒”钱。是清代贵州地区铸造,背面为蛇、蝎子、蜈蚣、蟾蜍和老虎五毒图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