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连载1)

 战略与时政 2017-05-31

中華2762497

柒月

初陸日

仲夏

伏羲64904

著雍月

十八日

.

女媧補伏羲曆

荒落月

初十日

水曜日(三)

强圉作噩之歲

修臯月

戊午日

小滿第十一日

黃帝紀元4714

五月

初六日

.

歲次丁酉年

乙巳月

戊午日

無誕辰

中華民國106

五月

卅一日

共和國68

月相:夕月

儒略2457905

物候:麥秋至

文化篇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从文化角度上讲,道教死后世界的统治者,酆都大帝、阎罗王、东岳大帝、鬼王、太乙天尊,到底哪一位才是冥界最高统治者?


阎罗王到底是不是来源于印度佛教?


统治系统是怎样的?对此些问题,由于《开元道藏》失传,《正统道藏》仅是《开元道藏》的零星,故而现在的资料语焉不详,甚至各执一词。困惑不小。


对此,虽然资料语焉不详,也不是毫无资料可查,只要认真系统的查找资料,即可还原道教设定的整个从生到死系统。


故特开此贴,从宗教文化上,来说说这事。

我们先说说死后世界


在普通人意识里,死后所谓的冥界、地府,只有一个统治者,那就是阎罗王,或称阎王



他是谁?为什么主宰冥界,主宰的范围有多大?


冥界是佛教传来的吗?


关于冥界概念,网上错误的资料显示佛教词汇。



冥与溟相通。溟,指很深远的大海。在北方,经常与北冥组词,因为北方五行属水。又北方颜色属黑,黑又称之为玄,故又叫玄冥。


玄与冥的概念接近,有时候并称为「玄冥」。中国水神名就是玄冥,就是此概念的来源。冥,是个什么概念?你看不见摸不着也感觉不到,但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就叫冥。冥是最终的归纳,也是生命的开端。故而认为冥府或者冥界是一个转化生命形式的地方。而如何去感知冥的存在呢,或者说通往冥的介质是什么呢,就是水。


中国古代(先秦),认为冥府与人间,之间的介质就是水,故而在文化概念中,认为冥府就在水之下,或者泉之下。现在还有一个词叫「九泉」表示冥府。


从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先秦中国人的冥府概念。话说郑庄公他妈姜氏怀他的时候,在他妈睡梦中出生,而且一般人出生是先出头,再出身体,郑庄公出生是先出脚,再出身体,最后出头。姜氏吓坏了,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由于梦中出生,取名也叫寤生。


寤生是长子,按道理,应该继承国君。但是他妈从出生就不喜欢他,一直在他爹面前诋毁他,说他坏话,想让他爹把国君位置传给他弟弟叔段。但是他老爹为了国家稳定,不能轻易废长立幼,一直没同意,就这样寤生顺利的继承国君,是为郑庄公。


姜氏心怀不满,一心帮助叔段,叔段的封地在段,所以叫叔段。姜氏为了帮助叔段强大势力,在郑庄公面前为叔段请求把制邑封给叔段,郑庄公没同意。姜氏又请求吧京城封给段叔,郑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


郑庄公二十二年的时候,姜氏认为时机成熟,于是传信里应外合,准备杀了谋反杀了郑庄公以叔段取代之。郑庄公截获了密信,抓住了证据,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同为姜氏所生,姜氏却要杀了郑庄公,郑庄公对姜氏甚为不满,放话说:不到黄泉不相见。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后悔了,但是国君说过的话,就收不回来了,这个时候他的臣子颍考叔给他出主意,可以挖地道,直到挖出泉水为止,就找人把姜氏送到那里,在哪相见就没有违背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话了。


于是郑庄公找人挖了一条地道,挖出有泉水,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边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认为冥府就在水下,称之为九泉。其实真正的冥府是道家概念中另一个空间,并不在地球,水是其介质,然而地球上水都在地面上,地面之下就在地下,所以演变成冥界在地下的概念,继而有了地府的说法。


九泉又是什么?


汉·阮瑀《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九泉是哪九泉呢?或者说九是个概数?


一般学者认为九泉的九是个概数,表示极大极多。


其实不然,在《列子》中明确记载了九渊。《列子·黄帝》:「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


后发展出九泉。酆泉、衙泉、黄泉、寒泉、阴泉、幽泉、下泉、苦泉、溟泉。《玉堂大法》


最底层的是溟泉,所以溟泉之下就是溟界了。


这么说?中国人认为时候的冥界在地下?


其实也不然,之后后来文化概念上把冥界设定在地下了。


先民最早能认识到的关于「道」的阐述,就是太一。太一被视为天界最高神,宇宙一切生命的起源。


为何有这种概念?太一的命名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太一一词是源自先秦道家的概念,如郭店道家楚简中说「太一生水」。在道家其他书上有时候又称「天一生水」。天一生水与地二生火相配,这个开端的认识就是道家对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一个宏观的论述。


我们本宇宙要想存在,必须先存在某种介质,把另一个高次元的能量通过介质转化为本宇宙需要,「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描述的正是通过介质产生宇宙。


在基督教神话中,他们所谓的上帝在创世时,先说要有光,然后产生了光。光要产生就是核爆,恒星能发光就是源自恒星重氢的核爆。而核爆之前核融合的来源就是水。氢弹核爆在日文中直接称之为「水爆」,氢元素也被称之为水素。


氢元素是

换言之,这个宇宙先要有水(象征名),然后才有一连串的其他化学反应,才会才生更多的元素,才会有复杂的物质世界。否则的话,就是纯能量的世界,永远也无法转化为物质世界,亦即天一生水。有了天一生水,再有第二步核爆,地二生火。然后产生复杂的宇宙。


换言之,道家把宇宙诞生的源头称之为天一,或太一,在文学化的描述中就称之为太一神了。在屈原的楚辞中有《东皇太一》篇章,「太一,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这就是对太一神信仰的由来。


水,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的颜色是黑色,对应的方位是北方。为什么是黑色?水外在的形象不是无色无味的吗?这又是一个中国文化问题。


我们现在知道光谱有波,波有振幅和波长,波长很短的,频率很高,比如紫外线就是高频率的光,肉眼看不到。


肉眼可见的各种频率的光,被黑色吸进去以后,它都会变成远红外线、热波再放出来,也就是那些比较精妙的高频的光,遇到了黑色,就都被吸纳进去,然后变成比较原始的热能放射出来。


水,扮演的形象就是接纳高次元的能量再转化为低次元的能量。水的职能正如黑色一样,故而以水对应黑色。


换言之,宇宙诞生化生概念的来源,水是介质,通冥界,从这些文化上看,道家对宇宙的起源论述,早就超越了巫神愚昧的崇拜,但是没有合适的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给普通百姓听,故而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了类似巫神崇拜的现象,其实与正神信仰和了解道家思想南辕北辙。


冥界,是一切生命起源和回归的地方。必然存在,但绝不会在地球上,也难说在宇宙的某处。只是宇宙存在这样一个机制,让生命产生和回归。


这才是真正冥界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