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民歌,过端午!

 点出好未来 2017-05-31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別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渔家傲.忆端午-罗中旭

来自民歌中国

00:00 03:37


《渔家傲.忆端午》

            作词:郭梵丁、欧阳修
作曲:张艺    
演唱:罗中旭


杏园林 独樽酒

浇湿了 心口
闻鼓隆 浮水中
观舟楫 争渡
我站在江头
微风送 梅露
千年后 共思楚 离不同
花已动 情正浓
无意梦 暑中
听胡音 诵骚录
一弯月 怀古
漫漫路远修
瞬息间些许悲痛皆止于吊屈中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端午节意义

(一)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二)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纪念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国伐楚。吴国大宰相,受越国贿赂,陷害子胥。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四)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就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屈原》


作词:陈文玲 

作曲:陈文玲

演唱:蔡琴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汨罗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冷湿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
纵有多少无奈徒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躺在静湿的江底
还是期盼著拨桨的手撩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痕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你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等待著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上的阳光

 





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二)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三)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四)挂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五)饮雄黄酒

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


《赛龙舟》


作词:车行 

  作曲:饶荣发

  演唱:刘和刚


赛龙舟 赛龙舟 赛龙舟 嘿

赛龙舟 嘿

嗨哟嗨哟···嗨哟嗨哟···


喝一碗老酒啊润一润歌喉

掀一排浪涛咱们赛龙舟

与命运搏斗和时间竞走

风飕飕一挥而就鳌头啊


来吧来吧 朋友赛龙舟啊

来吧来吧 朋友赛龙舟啊

湖东为咱喝彩

湖西为咱加油啊

火火辣辣的虎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