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虹72 2017-06-0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

【智海踏浪】

     出自《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意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水往低湿处流,火往干燥处烧。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裉,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易经》,即《周易》,简称《易》。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三义),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yao),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卦之用。《传》是对《经》最早的解说,共十篇,统称《十翼》。《易经》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了一些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乾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所节引的一段话,是孔子对此卦中爻题为“九五”、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解释。这一段解释在《周易》中是十分有名的,以物与物相互感应,引申到“圣人作,而万物睹”,得到“各从其类”的结论。古代帝王被称作“九五至尊”,以龙象征,比拟成圣人,就是源于“圣人作,而万物睹”。

【知心小语】

    无论是这里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还是俗语中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都是说走到一起的人都是因为某种类似,不同类型的人永远走不到一起。油和水虽然都是液体,但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将他们混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属于两种类型。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烧炭的人单独租住着一间房子,为了节省房租,一直想找个人合租。

     恰巧遇见一个漂布的人,想租房子住,正在到处寻找。

     烧炭的人对漂布的人说:“那咱俩住一块吧,房租一人一半。”

     漂布的人说:“房租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咱俩根本就不可能住一起。”

     烧炭的人问:“那为什么?”

     漂布的人说:“这不明摆着吗?我好不容易漂白的布,都会被你弄黑的。”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你意气相投,成为你的知已。世界之大,其无奇不有,你什么人都可能遇到,什么人都有可能去打交道。所以,你要学会宽容,不要过于苛刻地去要求别人,更不要苛求自己去处理好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有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搞好与所有人的关系,总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其实,这完全是很主观的想法,不符合人际交往的内在规律,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往往在一开始就能“合得来”的人,即使中间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或不愉快,但始终还是能合得来。一开始心里就疙里疙瘩的人,不管有意识地做出多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始终还是合不来。有时候,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一旦相遇或相识,会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有时候,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会使人觉得有很熟悉、很亲近的感觉。

    所以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苛求,一随缘分,二凭理性。有缘分时,就走近点,除了工作之外,还可以交流情感,甚至成为生活中很好的朋友;没有缘分时,就离远点,只要保持正常的交往即可,或者维持纯粹的工作关系就行了,不要因为拉不近关系而伤无谓的脑筋,甚至感到苦恼或焦虑。

     无数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近,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刻意的追求。也有一种人,很会“追求”关系,很有心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交往对象。在不了解内情的外人看来,似乎粘得很紧,感情拉得很近。其实这只是表象而已,一旦相互的利用价值不存在了,他们的关系也会自然而然地疏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