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BD剧本解读 ▍浅析好莱坞电影类型片的叙事美学特色

 封疆大力 2017-06-01


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美

1.蒙太奇技巧


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等影片中创造性地在场面之内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组合以适应观众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并由此发展出后来成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的一种拍摄和剪辑语法:用主镜头或交代镜头建立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然后,当动作发展时,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戏剧性高潮时用特写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很显然,这种叙事蒙太奇是建立在观众对事物理解的心理逻辑之上的。因此容易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或者说,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电影的叙事而对其中蒙太奇叙事技巧却习焉不察。这种把自身隐藏起来的正是一种所谓“透明”的叙述。这种叙述方式造成了观众的幻觉,使他们相信好莱坞的那些传奇...


2.连续性剪辑是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


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3.大团圆结局是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好莱坞电影模式的类型化

类型化电影是制片商迎合观众趣味制作的一批题材样式基本相似的影片而形成的模式化的电影。类型化电影是好莱坞的一个重要特点,三十年代的类型电影有音乐片、歌舞片、匪徒片、恐怖片等,其中都不乏佳作。


1.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特点

好莱坞电影往往追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所谓类型人物,正如英国文艺理论家福斯特所说,就是具有单一性格结构的人物,也就是说可以用一个专有名词或集合名词便能够概括的人物。福斯特认为,文艺作品中类型人物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读者或观众可以轻易地分辨他们并记住他们,这种类型人物善恶分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界限十分清楚。


当然这种类型人物最大的弱点在于,人物性格未免太露太浅,缺乏足够丰富的性格内涵。好莱坞生产的大量西部片,主人公几乎都具有善恶分明的类型化倾向,无论是英雄牛仔与印地安人、警长与匪徒几乎全部都可以用类型化来划分。


类型影片固然有其模式化的倾向,但是这类电影总是在调查观众的欣赏要求和欣赏心理的前提下拍摄的,密切了电影制作者和观众的联系;类型化的模式固然有较为稳定的规范,但电影到底不像工业流水线那样使生产的产品完全一模一样,而要有创新。类型化要求在规范的框架里创新,这也有利于发挥电影工作者的创造个性,否则类型电影也不可能存在了。实际上,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制片人并不排斥个人或某些部门的创造性。


不过,好莱坞将电影纳入经济机制,把它变为赚钱和牟利的手段,也使好莱坞生产了数量不少的庸俗之作。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正因好莱坞能创造丰厚的利润,才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这又使好莱坞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它不仅是世界许多的导演、演员向往一逞驰骋之地,也是无数观众希望一游的魔幻世界。


2.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与旧好莱坞比较起来,新好莱坞电影在美学特征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如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历程。影片给人的震撼不是情节是否具有悬念性,而是残酷战争环境下人的异化和异化的人:奉命杀死一个战争狂人的中尉却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变成了另一个狂人。


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是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如科波拉的《教父》,它实际上是把一个美国电影中颇为传统的“家庭故事”放大为一个家庭的神话,是传统强盗片中的个人英雄融化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家族势力之中,而这个家族则成为当代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缩影。


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旨在追求影片视觉效果的商业电影开始出现,其代表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系列。这些影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乃至梦幻,从而给观者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震撼。


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

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也是一种生意,或者说,电影艺术是依赖电影的商业性而存在、发展的;同时,电影生意也是依赖电影的艺术性存在和发展的。因而,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商品,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的艺术。而这正是好莱坞电影的本质,也是电影商业美学的基础。


所谓电影的商业美学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商业性制约、规定着电影的题材、主题、故事、风格、类型、场景、视听系统,甚至演员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


你可以蔑视好莱坞大片的肤浅直白,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开始主动地接触电影还是缘于《亡命天涯》、《超人》等所谓进囗“大片”的影响。尽管如今我们会把品味放在第一位,从而放弃评论《蜘蛛侠》、《007》系列等电影,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其受欢迎的程度是《记忆碎片》之类不能比拟的。



请回复「1

获得近期精彩内容


关注ABD爱梦娱乐

见证娱乐产业数据化时代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