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后期” 病案一例分析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7-06-02
   月经后期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治疗效果一般比西医效果好,而且治愈后效果长久,治愈后还可以用养生性质的中药调养。

近日遇到一例月经后期的病例,特写出诊断和治疗过程,供大家参考。

病案:
患者,女,30岁,已育,月经长年延后7到8天,月经量略微偏少,色稍偏深有块,经期第一天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稍微畏寒,大腿冰冷胀痛,苔白,唇淡,面色白,脉沉。患者主诉体检贫血,平时嗜睡,纳差,便结。

分析与诊断:
月经滞后、色深有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这是典型的血寒(实寒)症,血被寒凝,冲任滞涩,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周期延后、量少;寒凝胞中,阻遏阳气,经脉失煦,故小腹冷痛,得热则寒散而痛减;寒伤阳气则畏寒肢冷;唇淡苔白,脉沉(左)为寒邪内阻之症(左)。
但是唇淡、面色白、主诉体检贫血、嗜睡,说明兼有血虚症,血虛则血海不能按时充满盈溢,更加导致月经后期而至。纳差、便结,则需要气血同补,益气健脾。

治法:
分清主次,先温经散寒,活血行滞,然后再补血调经,佐以益气。

治疗与方药:
先服用《妇人大全良方》的温经汤(人参、当归、川芎、白芍、桂心、莪术、丹皮、川牛膝、炒甘草),外加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服用后患者表示已无血块,不再腹痛。
然后再归地滋血汤(当归、熟地、鹿角霜、党参、白术、桑寄生、枸杞子、山茱萸、香附)益精血,兼以益气健脾,由于有便结症状,所以外加肉苁蓉,以益精补血、润肠通便。

平时调养:
山楂煎水泡红糖当茶喝,补血。
经期应尽量避免受寒、淋雨、接触凉水等,以防血为寒湿所凝,导致月经病的发生。
经期不宜过食寒凉冰冷之物,以免经脉壅涩,血行受阻。

以上诊断和治法请各专家发表评论,其中左脉沉,右脉正常


参考:微信公众号“千方百制”的文章《月经病之“月经后期”》片段(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名称“千方百制”关注并查看)
        血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伴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手足发麻,或小腹绵绵作痛,唇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血虛则血海不能按时充满盈溢,月经后期而至;血虚不足,故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胞脉失养则可见小腹绵绵作痛;余症、舌脉亦为血虚之征。
辨证依据:
①经量偏少,经血色淡,质滑稀。
②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淡,头晕心悸少寐,脉细弱。
③或有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产乳过多,或饮食劳倦伤脾史。
治法:补血调经,佐以益气。
治疗与方药:
①小营煎(当归、熟地、白芍、枸杞子、山药、炙甘草);
②归地滋血汤(当归、熟地、鹿角霜、党参、白术、桑寄生、枸杞子、山茱萸、香附)。

        血寒(实寒)
主要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苔白,脉沉紧或沉涩。
本证多见于经行、产后调摄失宜,或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凉食品,血被寒凝,冲任滞涩者。寒与血搏,血为之凝滞,冲任滞涩,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周期延后、量少;寒凝胞中,阻遏阳气,经脉失煦,故小腹冷痛,得热则寒散而痛减;寒伤阳气则畏寒肢冷;舌质紫黯,脉沉紧或沉涩等均为寒邪内阻之征。
辨证依据:
①经血量少,色黯或有块。
②畏寒肢冷,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③舌质紫黯,脉沉紧或沉涩。
④或有临经感寒,或嗜食生冷,摄生不慎的受寒史。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行滞。
治疗与方药:
①温经汤(人参、当归、川芎、白芍、桂心、莪术、丹皮、川牛膝、炒甘草)
②姜黄散(姜黄、白芍、元胡、牡丹皮、当归、莪术、红花、桂心、川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