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弄明白的那些事儿》科普视频上线发布

 我的自在人生 2017-06-02


值此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健康报》社协办,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聚焦家庭用药安全,促进药物分类使用”媒体座谈会近日在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召开。同时,药物科学分类科普视频——《“药”弄明白的那些事儿》也于同天正式上线发布。




为了让公众能够更好的了解原研药、化学仿制药及生物类似药的不同和科学的划分,本次媒体座谈会发布了药物科学分类科普传播视频——《“药”弄明白的那些事儿》,该视频是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健康报》社在国际家庭日期间为中国公众献上的用药安全科普大餐。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姚宏文主任表示:“此次携手《健康报》社出品《“药”弄明白的那些事儿》,是希望能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科学的药物分类知识,通过趣味化的视觉体验,引起观众的兴趣,普及小分子药、大分子药、原研药、化学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区别,强化安全用药的意识。接下来,该宣传片还将通过各大媒体及众多医院进行播放,希望能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并了解药物分类知识,在家庭生活中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姚宏文


用药安全是第一位


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曹邦伟教授介绍:“目前,为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正在开展规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还出台了文件,要求生物类似药在上市前,必须进行与原研生物药的一致性评价,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曹邦伟教授


原研生物药不能完全被仿制


一般来说药物可以分为大分子和小分子两种类型,化学药物因其是小分子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可以做到接近100%精确仿制。但对于大分子生物制剂而言,其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精密繁琐的生产流程导致其很难被精确仿制,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的主流监管机构和工业界倾向于认为,纵使意图对生物大分子药物进行仿制,最终出品的只是生物类似药而不能被认为是生物仿制药。


曹邦伟教授指出:“生物制剂的生产过程极其复杂,从分子结构的选择到环境、设备的把控,每一步细微的差别都将改变药物的特性,从而影响药物在安全性、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原性上的临床表现。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完全仿制生物制剂几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此外,尽管原研的生物大分子制剂和生物类似药都要经过漫长的三期临床试验才能获批上市,上市后还要进行持续不断的临床研究,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但为了帮助各级医生有效区分原研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生物类似药通用名必须添加后缀,防止出现临床混肴问题。


对于公众而言,专业的生物医疗知识通常晦涩难懂,理解度和接受度都会因此大打折扣,进而会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正确分类产生误解。对此,曹邦伟教授认为:“动画视频的呈现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艰深生僻的医学名词比作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从而将其中的区别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增强趣味性,为临床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虹表示:

“罗氏自进入中国以来,始终秉承‘患者为先’的理念,通过加速引进创新的原研药品,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作为国际知名的制药企业,罗氏一直致力于健康事业的创新,积极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普及医疗科学常识。未来,罗氏会投身于更多科普公益活动,为提高公众健康生活水平而不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