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尘楼画窗断想

 昵称40044036 2017-06-02

金岳霖说:“道就是中国思想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何为“道”?《易 . 系》:“一阴一阳之谓道”。从哲学意义上探究,自有众多幽深微妙甚而晦涩艰深的阐释,但映射到中国传统书画的美学概念和审美语言,或可从笔墨的提按顿挫和浓淡虚实中悟得三味。

个人风格的建立是以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数十年青灯寒窗的研习为基础的。风格是个性的自然流露,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也是个人才情与艺术天份升华的结果。凡画家都想尽早建立独具个性的风格面貌,因为这是通往艺术理想终极目标的必要条件。

 然而“自成一格”又何其艰难,囿于传统,为前人规范束缚者,自然难以自立门户,甚或尊重传统成了掩饰保守缺乏创造力与自信的托词,亦步亦趋陈陈相因,以泥古摹仿为能事,则更与确立风格差之霄壤;同样,受流行画风影响而无鲜明个性者,只是借助海报招贴式的夸张以逞展厅“视觉冲击力”,而缺乏耐人品味的“三板斧”作品也徒具伪风格的外壳,更无独立品格可言。

从事绘画创作的人要做到自成一家,必须一有修养,二有悟性,三有胆识。所谓修养,有“画内功”,包括绘画知识、技巧、笔墨功力等,还有“画外功”,即包括对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体验,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修养。所谓悟性,是对绘画本质创造原理的体悟,既有长期实践经验积累所形成的“渐悟”,也有与艺术家个人灵性关系更为密切的“顿悟”。

至于胆识,是指艺术家的创造勇气与革新精神,那是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品格,凡有志于在水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的画家,必须视提升画外修养为圭臬,陆俨少先生“三分书法,三分画画,四分读书”即此谓也。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和文化知识储备,对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奥秘有较深的领会,更善于旁涉博取,进行个性的创造。

强调笔墨的书写性,是中国画写意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骨法用笔,一直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手段,这个几乎可以称得起中国绘画文化精粹的基本符号,时至今日,仍是中国画家敬奉不二的圭臬。只要画中出现线条,必然予线条以动、静、性、灵的情感属性和重、变、圆、留的审美属性,只不过中国柔性的毛笔把使用难度推向了极端,又把线条的独立秉性推到了极至。所以掌握毛笔的技巧成了功夫。骨法用笔便成了中国画鉴赏的第一条门槛。

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中国画,线条是画家参照具体物境而臆生出来带有强烈主观情结的产物。然而,并非所有的中国画家都能在观念和创作实践中认同这一道理,于是即便在形而下的阶段也会出现高下之别: 笔跟形走是直接经速写、写生到中国画的模式,形随笔走是直接于意象和线条相济相生的磨合过程,而后者才应是中国画澄怀味象的精髓所在。

创新、现代化在喧嚣纷扰的多元艺术语境中成了绕不开的话题,现代物质文明使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掺杂了太多的快餐情结和时尚矫情。中国画家如不能识者自醒,稍有分神便会掉入现代化的陷阱而左右惶恐、蹉跎时光。或许是中国画背负了太多历史的厚重,以至于留恋着传统表层某些陈旧程式的人,往往会站在捍卫传统的前列,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又因天资所限及观念的困惑,陷入了了无新意与难望项背的尴尬,貌似继承实则背弃,成了必须消解传统和现代不可逾越鸿沟的口实;而那些对传统不甚了解或根本不打算理解的新新人类,则高调“创新”, 语出惊人为新而新,衍用赢取回头率关注度的娱乐圈惯技,既可掩饰传统功力的浅薄又可博取艺术名利场的关注,其所谓的“创新”,大都为并不高明的舶来货。

显然,画家应对这种中国画主体精神的缺失和骨法气格的庸俗化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也不管是几千年前的画像石、或当今最现代的艺术品,其中最具现代性、最具世界性乃至放之四海而颠覆不破的闪光部分一定是人类情感的“率真”。那种热烈、那种率真和直抒胸臆的“现代”。只有敏悟到意象语境在中国画吐纳和嬗变中的自由心境,才能在由具象到抽象的无极空间里释放出无限的创造力。画家由中国画本体立场出发,兼容外来文化中能与中国画相通融的合理元素时的所需的谨慎,“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现代中国画创新中需拿捏的分寸感恰是品位高下的分界处,穷经皓首寒窗青灯,谁会是撷取会通道法三昧的达者?

                           陆鹏程于望尘楼南窗灯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