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祥奔科技003 2017-06-02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又到了小龙虾上市的季节。近些年,小龙虾渐渐成为风靡的美食。然而去年,杭州、南京等地出现了多起“龙虾病”病例。杭州有名女患者还一度因为“龙虾病”收到了病危通知书。

什么是“龙虾病”,为什么吃小龙虾也会得病,我们还能放心地吃小龙虾吗?

“龙虾病”是什么?

“龙虾病”其实是中国人的称呼,正式的名字是“哈夫病”(Haff病),学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为什么叫Haff这个洋名字?明明最爱吃小龙虾的是中国人啊!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真正的“小龙虾”是舶来品

说到这个“龙虾病”,我们先来扒一扒“小龙虾”。其实,小龙虾真的是外来和尚,正经名儿叫做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螯虾。原生地在墨西哥湾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带,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虾。它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所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久经考验、远渡重洋后逐渐在中国发扬光大了。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哈夫病”的来历

所谓哈夫病是指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该病是1924年在巴尔的海沿岸的维斯图拉潟湖(Vistula Lagoon)(彼时属于德国,二战后被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后又成了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好曲折)附近首先发现的。下图右侧浅色长条形水域即为维斯图拉潟湖。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haff”即德语“潟湖”的意思,因此该病称为“潟湖病”更合适。2001年,路易斯安那州7天内发生了9起食用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事件,于是小龙虾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横纹肌是什么?

人体的肌肉细胞根据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2种。「横纹肌」这个称谓源于这一类肌肉的外观,看上去有一条一条的「横纹」。而横纹肌还可以继续按部位不同分为:骨骼肌、内脏横纹肌、心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横纹肌溶解,主要就是指的「骨骼肌」。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横纹肌怎么会溶解?

所谓「溶解」,其实就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原先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产生很多后果。比如:细胞内钾离子含量很高,这些钾离子跑到血液中就会造成和「低钠盐」类似的后果——高钾血症,即使肾功能正常也会哦。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有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血容量减少、凝血、急性肾损伤等情况出现。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中毒者先会出现肌肉酸痛、肿胀,接着可能有发热、全身乏力等较大的反应。还有个显著的特征是,患者的尿液呈酱油色。这是因为,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对肾脏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哈夫病患者的尿液就呈现出下图中色卡最上面的颜色。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除了表面症状外,“龙虾病”会导致人体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溜到血液里去,被破坏的肌肉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吃小龙虾为何会引发哈夫病?

2010年,因食用小龙虾,南京有23人罹患横肌纹溶解症,人们将目标锁定在“洗虾粉”上。但事故调查的结果却让人大感意外——这一疾病居然源自小龙虾本身,并不是人为造成的。换句话说,就算小龙虾的养殖、运输以及烹饪过程都符合规范,它依然是有风险的。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90多年了,龙虾病病因还没找到

那么小龙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呢?现代科学并没能从原理上进行解释。从1924年以来,因为食用水产品而导致患上横肌纹溶解症在全世界范围内多有发生,病理过程也都没有被揭示,医学上只好将这类病症统称为“哈夫病”,并猜测是由某种未知的毒素所导致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在大量的哈夫病案例中,三文鱼、鳕鱼这些听上去非常纯洁的食材,恰恰也是引发疾病较多的元凶。小龙虾致病,虽然说比较罕见,但也并不是孤例,至少近几年我国发生过不少类似事件。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吃完小龙虾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说了那么多,到底小龙虾还能不能吃?其实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题,即:为了避免上述几率和严重程度的健康损害,您愿意让渡多少享受美食愉悦身心的权利?

价值判断属于私人领域,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体验,自然也会做出不同的取舍。小编只想温馨提示:饱餐一顿湖鲜海味后发现身体不舒服,请务必及时就医!

出品:《新闻课》

作者:王超

参考资料:杭州市疾控中心、中国科协、《扬州时报》、《淮海晚报》等媒体公开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