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王子》:逃家的孩子

 北北的fish 2017-06-02

《小王子》出版至今七十余年,终于有了第一个电影改编作品。曾执导《功夫熊猫》的导演马克奥斯朋,联合皮克斯、迪士尼和梦工厂的动画团队,让这个忧郁纤弱的小王子在银幕上,用银铃般的声音要求飞行员给他画一只羊。

影片将小王子的故事,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另一个都市女孩的成长经历中。女孩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以「贤明家长」的姿态,在女孩即将要踏入学校的第一天,就帮她做完了整个人生规划。女孩只要精确地按照这个「人生规划表」执行,就能在预定的时间里,考上名牌大学,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

但在童话故事里,规则和计划是用来被打破和违抗的。女孩和妈妈搬新家后,邻居飞行员老爷爷意外地闯入了女孩的生活。张大春在文集《文学不安》中表达了他对童话的见地:「很大一部分的童话都蕴藏了一则逃家的秘密渴望。」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带着「逃家」的使命,灰姑娘、拇指仙童、人鱼公主、天鹅王子挣脱了原本生活的禁锢,历经磨难追求自由和真爱。故事的最后,「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逃家」成了童话主人公成长和获得生命领悟的契机。

影片中,飞行员向女孩分享了自己珍藏在心中多年的故事,是飞行员遇见一个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的形象在女孩心里萌发成对自主性的期待和好奇,这与妈妈的「人生规划表」产生冲突,终于逐渐形成「逃家」的隐秘渴望。当老飞行员病危住进医院,为了帮飞行员完成最后的心愿,女孩踏上了寻找小王子未知的冒险旅程。

假定童话故事的受众是小孩,那么逃离禁制和约束会构成孩子们的浪漫想象,但这毕竟不是大人们想表达的「良好教导」。因此童话故事的结尾,女孩遇见长大后的小王子,从他身上得到关于生活的启发,同时探险的逃家经历也抵消了女孩抵抗「家」价值的情绪,「回家」成了童话故事理想的设计。

长大了的孩子,口中挂起「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的口头禅(来自光良《童话》歌词,后流传为网络流行用语),「童话」成了虚构的,具有「完美结尾」故事的代名词。小说中,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和他的玫瑰去游历不同的世界,但大人的世界让他费解,过多的选择和诱惑只让他更加想念那朵高傲又脆弱的玫瑰,他要用通过死亡的方式回去玫瑰身边。

但这个被毒蛇咬了的小男孩,真的能回到他的星球吗?小王子不过是一个落难飞行员,做的一场梦吧?用理性去质疑,是大人的专利。电影为了避免了「大人们」无法理解的故事,便让小王子留在了地球上,成长为一个可敬可爱的平凡人。

有趣的是,大人们给孩子带上一副副纪律的镣铐的同时,又怀念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在银幕前为小王子的离开落泪。不过,「小王子」在其中只是充当了一次消费符号,出现在食品包装、店铺装修、生活用品上,为标榜「童真」情怀的消费者构建身份。

正如福柯所言,需要理解的,不仅是童话讲述的年代,还有讲述童话的年代。


本文转自迷影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