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道生论

 johnney908 2017-06-03

 一、公布前言:人的生活方式有三种:损生、养生、道生。损生的结果是短命,养生的结果是长寿,道生的结果是寿无终时。此间道理甚深,凡人不问。今公布之,愿结缘人共享。

二、人能否长生不老

    夫天地生人,人可否长生不老?此命题,古人探究,今人也探究;中医探究,现代医学也探究;宗教探究,科学也探究。从古至今,虽不见有人到此境界,可人类总在不断探究,绝未放弃。

    先述道教的探究。道从探究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角度,探究了生命的出现,人的生老病死。然后再逆向探究,认为人和其他的物种的不同点,是人有神(高级中枢神经)的活动。认为神可支配生命的发展和归宿。如何支配?有两个方向:其一,按照生命的发展方向去支配,结果是生命终有终时,神随命终而结束;其二,逆着生命发展方向去支配,生命的源头是无,故而将神打入虚无状态,让神充当生命的源泉,使生命的源泉不断,从而可保生命永存。这就是道说的:天生道,道生一,一生精,精化物,物成命,命生气,气生神。人若以气炼神,以神炼气,神气抱一,可得金身。道文化里,将获得长生不老效果的人称为神仙。为什么叫神仙呢,因为他的金身是用神气抱一得来的,故而得名。仙的思想境界,文化层次,生活习性都和人不一样,故仙有仙居,人有人居,仙人不混。故而人以己所观皆有生老病死。故曰,人活百年终有一死。一句话,道教认为人可以长生不老。

    再述佛教的探究。佛和道不同,佛不从物质上探究,佛从因果上探究,提出因果相依,生死轮回的法理。依次法理,人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即是两部分,那么,这两部分就可合可分。肉体可以腐烂,灵魂永远不灭。只是与何种肉体相合的问题,和谁相合,是有条件的。条件是灵魂驾驭肉体的善恶行为。依据这个行为分为六道轮回。佛不承认生,也不承认死,只承认轮回。佛说:万象皆虚,唯心是真。佛强调:修行唯在修心。至于长生不老,佛教驻世的久远,与肉体无关,全在自心的善恶。善恶是由心决定的行为。因此寿命的长短,只取决于心,及由心所造的善恶。所以佛的法理是:人没有永生,只有轮回;只有成佛以后才可以永生,但这种永生是灵魂的事,与肉体无关。

    中医的探究。《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鼻祖。此经,二十四卷,八十一篇。分别从“天地育人,人法天地,天地运行,天地夺人,夺天地救人”五个命题(作者观点),全面深入的论述了生命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研究它,运用它,并以其为基石,创建了科别齐全,理论体系完整的中医学科。人们信奉它,尊崇它。无论从实践检验,还是从科学验证上,都证明了《内经》的绝顶权威性。《内经》卷一开篇,就从大道上明确阐述了人的健康和生命发展状况。说人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和平人五类。无论何种人,其生命长短,皆取决于肾中的“天癸”物质,“天癸”盛,则生命盛,“天癸”弱,则生命衰,“天癸”尽,则生命夭。除真人以外,寿都有终时。只不过养生境界有高低区别,“天癸”衰减速度有快慢之分,寿数有长短之别罢了。平人不懂得珍惜和保护“天癸”,追逐名利,以酒为浆,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死于非命;贤人,善于养生,才德兼备,能仿效天地法则,因而寿命可以延长,但却有一定极限;圣人,略逊至人,能巧妙地适应天地法则,因而寿命可以达到百岁以上;至人,全面的掌握了天地法则而养生,可以极大的延长寿命,健康不衰,但仍有终时。由此可见,养和不养,全然不同,养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但是,从贤人到至人,只是尽量的去掉了自身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养生的特征是适应自然法则,因而虽能相对延长寿命,却不能夺天地造化。尽管如此,他已经证明了科学而适当的养生,确能延长寿命,增强生命的活力。然而这并不是《内经》的最终论断。《内经》的最终论断是,真人的寿无终时。《上古天真论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黄帝曰:‘愚闻上古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弊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此论断,绝非虚妄。《内经》在研究生命进程时,提出了三种观点:其一,是损生,即思想错误,行为错误,平人之所为;其二,是养生,即思想和行为的错误少了,贤人、圣人、至人之所为;其三,是道生,即思想和行为完全在道的轨道上,真人之所为。道生的结果是,寿蔽天地,无有终时。这是真正的长生不老。

三、道生论

    (一)真人的引发,从《内经》对上古真人道生方法的记载看,有这么几点应当注意:其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天地是宇宙天体的运行,运行重在有固定的规律;阴阳是物质和能量的关系,一种物质一种能级,能级决定物质;提挈和把握是人的能动性,重在吃透和应用。吃透什么?吃透物体运行的核心,是以一种不变的规律永恒的运动,吃透物质的生灭,取决于自身拥有的能量,能量不变,物质将永恒存在,而不生灭。应用什么?应用人也应以一种正确的生活规律永恒的运行,应用人应以某种方式不断地补充和保持自身拥有的能量。这就是道生的特点。试问,天地日月因道而永恒,人难道因道不可以永生吗?

    (二)道生论的表述

        1、中医术语表达:天地育人,天地生也;天地夺人,天地杀也。故曰,天生、天杀。天地有道,天地永恒;人法天地,人可永恒。故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地运行而有律,持之以恒;人法天地而无为,故守以生。物守阴阳在乎一,一则永恒;人守阴阳在乎一,一则永生。守一之法在乎神,神气抱一。抱一之机在橐龠,生生不灭。

        2、现代医学术语表达:人是大自然产生的,这反映了大自然育人的特性;大自然在养育人的同时,大自然又会夺取人的生命,这反映了大自然杀人的特征。因此说,自然生人,自然灭人,都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是,天地自然是永恒的,人却不是。天地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始终不变;人之所以有生有灭,是因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反复无常。人如果能够效法自然地忠诚和无为,人的生命也可以永恒,所以《阴符经》里说,“观察和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法则去做事,有什么事做不成的呢?”。天地自然在不断的运行,并且运行有一定规律,天地自然地特点是,守着这个规律,持之以恒,无所作为,永远不变;人效法天地自然,也应以一种不变的规律,持之以恒,无所作为,这样也可以永生。这种不变的生活规律就是:恬淡虚无的人生态度,精神内守的做人风格。物质是夸克和能量的结合体,物质的不灭,就是因为坚守着夸克和能量的始终结合,这种结合保证了物质永恒不灭;人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人若能坚守精微物质和能量的永久结合,那么人的永生谁又说做不到呢?精微物质和能量的结合方法,在于神的活动。神分识神和元神。识神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主认知和分析,元神是大脑以外的神经活动,主调控和指导生命现象。识神的活动,会抑制元神的活动。因此,人若能停止大脑的思维活动,让元神在无为状态中调控和指导精微物质与能量的结合,这就懂得了守一的要领。为什么要神奇抱一呢?气是精演生物质的动力,所以气就是精和能量的结合。气就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而分裂的程度和分化的比例方向则是靠神来调控和指导的。所以,要神奇抱一。抱一的机理,是橐龠。橐龠就是风箱,是一种比喻。风箱是中空的,却能守护着气不断地运行,中间的活塞就是元神的调控和指导,人若像一台橐龠,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态度生活(相当于风箱的空),用元神持之以恒的调控呼吸,生生不息的进行新陈代谢(相当于活塞的运动),生命怎么能有到头的时刻呢

   四、道生论的操做方法

     (一)、坚守道生理念:科技的发展,带来物质和文明的丰富和繁华。人们就像夏日的流萤追逐热气和星光一样,热恋着物质和文明。私欲不断膨胀,精神不断消耗。此种做法,将损生的作用发挥到了极点。人们抱着丰富的物质,沉浸在应接不暇的文明中,却阻挡不住躯体的衰老、生命的消失。人们期待着科学何时能研制出长生不老的药,尽快地吞进肚子里,企图永久地享尽天伦之乐。这种思想正像道士们企图通过丹炉炼丹来成就金身一样愚蠢旨极。唯一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坚守着道生的理念去生活。道生理念是:对待外界环境应是恬淡虚无的态度--不追逐名利、不讲究服饰、不满足口感、不寻求刺激、和社会和谐、和自然和谐,一切以自然的法则理顺自己;对待自己的身体的内部环境应是体内阴阳和自然阴阳相协调--依照自然的阴阳调整自身的心境、衣食、住行和休息;对待思想活动应是精神內守、含蓄而不张扬;一切和自然一样,虽美而不表达,朴素到极点,自然到极点,平静到极点。自然的法则是:恬淡虚无生真气;精神內守袪病邪。正像《内经》说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只要你持之一恒,坚守不变,何患肉体衰腐?何患生命殆尽?

    (二)、巧用橐蘥之法

        坚守了道生理念,心境达到了真人的境界,若不采用槖蘥之法也只是贤人、圣人的养生。橐蘥是一种修炼方法。其法是:以道生理念做境界,停止思维活动,让元神调控呼吸,徐呼徐吸,气沉丹田,循循推动人体生化,获得能量,提升生命层次。当奇经八脉完全打通后,元神成了生命的主宰,不再受识神的拟制,那么,人体的精就永远和能量相结合,生命便无终了的时刻。

    (三)、修炼原理

       生命是精和能量的结合。精的来源是水谷精微,能量的来源是有机物和氧气在细胞线粒体中进行反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岀了能量。能量储存在ATP中。此处有三层机理:其一,合理的饮食,供給全面的营养物质;其二,呼吸氧气,促进反应;其三、气沉丹田,运送ATP.元神不动,气无法沉入丹田。这就是槖蘥的原理。

   人在胎中,识神不动,纯粹是元神的主宰。奇经八脉是通的。因而元神控制着受精卵,从分裂走向分化,从分化形成人体。当人体出生后,由于和外界接触,识神开始活动,元神失去了主宰位置,奇经八脉便被封闭。人就沿着从生到死的道路发展。槖蘥就是逆向修炼,从新打开奇经八脉,让元神从新主宰生命,走向真人的层面。俱其做法有行、坐、卧、立各法。不再赘述。

 

                         元阳道人(张敏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