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第一书43:老子《道德经》也是儒家的一个敏感话题

 博览众长123 2017-06-03

原创 老徐 易经实修


此组文章学术性很强,但论述考证人类第一部书,系统来读,会增长很多文史知识。     


罗泽根关于《管子》论道篇目的断代,《形势》是战国政治思想家所作;《幼官》为秦汉间兵家、阴阳家所作;《宙合》为战国末期阴阳家所作;《侈靡》为战国末期阴阳家所作;《心术上》、《心术下》、《白心》为战国中世以后道家所作;《四时》、《五行》为战国末期阴阳家作;《内业》为战国中世后期混合儒道者所作。


这里大家会提出一个问题:一般认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为什么罗根泽的《管子》断代没有涉及到老子和《道德经》?


这是一个非常直接要害的问题。因为老子和《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比儒家孔子要早。管子(公元前725年至前645年)比老子(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早154年,比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早174年,老子比孔子早了20年,史书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如果是这样,不只是管仲在孔子的前面,老子也在孔子的前面。管仲,人在孔子前面是没有疑问的,只能把《管子》这部书与管仲割裂开来,而道家和《道德经》知名度很高,影响很大,但老子本人的事迹和记述并不多,儒家后人就试图消除老子这个人和割裂老子与《道德经》的关系,要让孔子前面没有老子这个人和《道德经》这部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儒家孔子是中国历史第一人,才能独尊。如果管仲《管子》和老子《道德经》都在孔子之前,孔子如何称圣独尊?因此,罗根泽们就非常忌讳把《管子》和《道德经》扯上关系,找到传承关系,因此就避谈老子和《道德经》。而正统的说法,也是讲老子是不是有这个人无法确定,如果有老子这个人,但《道德经》也不是老子所著,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如果《管子》断代断出老子和《道德经》的关系,罗根泽岂不是自找麻烦?避谈老子和《道德经》就是必然的,即使是《管子》抄了《道德经》这样的话也不能讲。因为对于儒家来说,老子和《道德经》也是一个敏感话题。


但是老子《道德经》和管仲《管子》的关系传承就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两本书对照,我们可以批到很多相同的理论观点,找到许多相同表述。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管子·形势》)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  不盈”(《管子牧民》)


“因天材,就地利”、“天也,  莫之能损益也”(《管子乘马》).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  日,唯君之节”(《管子牧民》)。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老子.第七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第五章》)


天道


“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管子.形势》)


“为而无害,成而不议,得而莫之能争,天道之所期也”。(《管子.立政》)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管子.形势》)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管子.形势》)


“不窥牖,见天道”。(《老子.第四十七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老子.第七十九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遭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甚多.皆有均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第十六章》)


古今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子.形势》)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第十四章》


本原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管子.乘马》)


“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此所谓三度”。(《管子.五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水“水者,地之血气,  如筋脉之通流者也”。(《管子.水地》)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第七十八章》)


“渊兮似万物之宗”,“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第六十六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子.形势》)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第《老子.五十一章》)


道心


“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管子.枢言》)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第二十一章》)


道法


“法天合德,象地无亲,参于日月,伍于四时”。(《管子.版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


祸福


“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形势》)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对立


“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法》)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


无为


“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管子.乘马》)


“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遭,虽立不安”。(《管子.形势》)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   



“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权修》),


“政不正则事不可理”、“爵位正而民不怨”。(《管子.乘马》),


“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管子.七法》)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我好静而民白正,我无事而民自富”。《老子.第五十七章》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第三十七章》)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


尚俭


“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  文章,国之贫也”。(《管子.立政》)


 “上无度则民乃妄”。(《管子.牧民》)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


“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老子.第五十三章》)


不争


“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管子.立政》);


“为而无害,成而不议,得而莫之能争,天道之所期也”。(《管子.立政》)


“伐矜好专,  举事之祸也”。(《管子.形势》)。


“不敢为天下先”。“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 (《老子.第六十八章》)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六十三章》)


爱民


 “宽厚爱民”。“民之父母”。“始于爱民”。(《管子.小匡》)


“圣人常善教人,故无弃人”。(《老子.第二十七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


取予


“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子.牧民》)


“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管子.形势》)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第八十一章》)


“将欲 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第三十六章》)


1973年,湖南以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其中的一些篇目,跟《管子》里的不少文句可以相互对照,更加证明《老子》与《管子》的传承关系。不讲谁抄了谁,《老子》和《管子》的这种传承关系是应该研究和承认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