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的大学如何办?

 漫步之心情 2017-06-03

《未来的教育6》未来的大学应该如何办?美国未来大学中的两所奇葩,米涅瓦大学与奇点大学,显示了未来大学的一些雏形。未来的大学还要在一个校园中学四年吗?还要仅听本校教授的课吗?看看连哈佛都没有做到它们1%的大学是如何办的吧。

未来的大学如何办?

近来,一个以讨论外交、国际事务以及军事为主的美国保守派杂志《国家利益》突然也开始染指教育来了。他们对未来大学发展很是悲观,文中预言:未来50年内,现在的美国4500所大学,有一半会消失。一个更加激进的预言,斯坦福大学Udacity公司的创始人特隆认为, 50年后美国大概只剩下10所实体大学。

未来的大学到底什么样?说实在的,现在谁也不知道。但是, 从美国的两所奇葩大学:米涅瓦大学(Minerva University)与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 ), 可以看到未来大学的一些雏形。

米涅瓦大学是一所试图用O2O(线上与线下)模式去颠覆常春藤大学的新型大学。一反互联网教育的大众化模式,米涅瓦大学是一个极为小众化的大学。 该大学第一期只在全球2474个申请中招了33位学生。入学申请成功率只有1%,低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学。

与普通在线教育不同,米涅瓦大学是有真正大学资质的在线教育平台。它与美国高校Keck Graduate Institute开展合作,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获得课程证书,还可获得学位。学费仅是普通美国大学的1/4。

该大学还尝试成为一个旅居式的大学。 学生第一年会统一在旧金校区上基础课程,然后到包括中国香港,孟买、里约热内卢,悉尼,伦敦和开普敦等地的校区上课。从大二到大四的六个学期中,学生将走遍美国之外的六个校区,通过旅居式游学来培养学生的全球的眼光。大学全部采用网络教学, 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播放视频, 而是实时的视频。各校区的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共享。任何一堂课不会超过19人。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也可以分组讨论。教授可以随意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经常还实施课堂测验。这种网络教学工具允许学生不一定要时时刻刻在一起。

未来的大学如何办?

该大学把培养思维放在核心的理念里。第一年的基石课程有四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和多元模式交流能力。每一节课融合了经过设计的不同学科的穿插内容。四大课程总共有120多条思维训练。 学校没有考试,而是把对学生的测试放在了日常上课的每分每秒和每一次作业的完成。

这个大学刚成立就吸引到了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等人的参与。萨默斯说:“我太知道大学需要改革,我太知道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革,米涅瓦大学现在做的,就是美国高等教育急需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之前作为哈佛校长的时候,甚至不能做到它们1%的事情。邀请过来读米涅瓦大学的学生将是精英中的精英,包括院长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亲自为学生们授课”。

为什么要办这么一个大学?该校大中华区执行总裁罗凯说:“在现存体制内的一些学校和机构里,要做这么大的改革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先从体制外变革。 所幸的是,在美国体制外的东西一旦做好了,应该很容易影响体制内的东西。”

我们要谈的第二个大学有一个古怪的名字,中文翻译为“奇点大学”。它设在美国加州硅谷的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内,与谷歌、雅虎、英特尔和思科等大腕公司是邻居。该校由谷歌和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以及若干科技界专家联合投资建立。 该校的办学宗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校长是著名的未来学家雷伊·库兹威尔。

这个大学的诞生来自校长库兹威尔在2005年发表的一本名叫《奇点迫近》的书。书中提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理论: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一个“奇点”。跨越这个临界点,(有人把时间都算出来了,就在2045年!)机器可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完善,超过人类本身。搞好了,人类将与机器融为一体,实现“永生”。搞不好,那人类就……。

未来的大学如何办?

奇点大学宣称:它要汇聚全球最优秀的年轻人才,采用跨学科教学方式,培养未来领军人物,让未来的机器不但不会伤害人类,还继续作为人类的帮手,去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能源、健康和贫困等重大挑战。

古怪学校的什么都怪。它的学制只有9周,学费相对国内动辄上10万美金的EMBA来说还不算贵,“才”2.5万美元。学校设立未来学、网络与计算机、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医学和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能源、航天和自然科学、法律和伦理、金融等10个领域的课程。学生前3周学学这10门课程,接下来3周每人选择一门课深入学习,最后3周将完成某一具体项目后毕业。

这样的学也会有人上吗?

当然!多数学员还来自硅谷企业高管。谷歌公司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后悔当年没有这样的大学让他上,他说:“如果我还是学生,这里就是我梦想的学习之地。”

有好事者在该大学待了几天,体验了奇点之奇。开课时由副校长致欢迎词,可当时他身在千里之外的波士顿家中,致辞的只是他的三维全息影像。第一堂课的主讲人就是一大腕,塞莱拉遗传公司创始人克雷格·文特尔。他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课程开始后50名学生被分为几个组,分别选取教育、贫困、水、饥饿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主题。 要求学生们拿出“能对至少十亿人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项目设想, 并且还有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项目在五年内就要完成。

事实上,曾在这间教室教过课的名人很多,如互联网之父文特·瑟夫;谷歌无人驾驶车项目带头人塞巴斯蒂安·特龙;在线支付平台PayPal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美国最大商务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等。 他们都已经实现,或很快就要实现“影响十亿人”的目标。

奇点大学学生的创业项目也像科幻小说中的故事。两名学生把3D打印技术和生物组织工程结合在一起,去实现不用去养牛,直接 “打印”出一块牛排来的叫做Modern Meadow项目。另一个产品是“打印皮革”。先以非侵入性方式从动物身上采集细胞加以培养,然后用其打印出与真皮一模一样的皮革制品。这些项目的目的是解决畜牧业对资源的破坏。全人类每年消耗3亿吨肉制品,畜牧业占据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非冰冻土地,并释放了50%的温室气体。这个项目如此有想象力,连精明过人的李嘉诚都给他们投了1000万美金。可惜想吃打印牛排的人还得耐心等一下。创始人说,打印牛排还有点难,他们要先打印出汉堡、香肠、鹅肝酱等产品赚出第一桶金来后再说。

在学校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奇谈怪想。 在奇点大学的资助下,很多这些科学家的狂想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奇点大学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就投资了几十个这样的怪项目。

这些培养未来人才未来大学在我国也产生了影响。最近成立的湖畔大学、西湖大学也都有一些面向未来的全新大学的影子。

你的大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