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美丽外表下虚伪、歹毒、无情、阴险的真面目

 liuhuirong 2017-06-04


                                                                                 作者:九峰真人

薛宝钗,美丽外表下虚伪、歹毒、无情、阴险的真面目

      我在《红楼梦中的符号人物是深入解读思想内涵的关键》一文中,概括论述了《红楼梦》采用事物人格化的高超笔法,贾宝玉是玉玺和皇权的人格化,林黛玉是明遗民集体和南明的人格化,薛宝钗是丧节汉人和清廷的人格化,史湘云是历史卷宗的人格化。这种把事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也可以反过来认为,作者把小说人物赋予了特殊指向的事物符号。《红楼梦》就是用这些符号化的人物,演绎了那段南明、清廷争夺皇权的历史,而表面上看来却是三角恋爱的故事。我今天就薛宝钗这个人物进行深入探究,试图打开《红楼梦》思想内涵中隐藏的秘密。

      我和很多红迷们一样,都认为《红楼梦》记载了历史。但是,《红楼梦》究竟记载了哪段历史,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记载的历史?我的认识与红迷们又有所不同。我们通常讨论一个朝代的时候都带有感情色彩。对自己喜欢的朝代都用赞美的语言,对自己不喜欢的朝代就用谩骂的语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明清易代之际,那些明遗民是怎样看待清廷的呢?他们不外乎辱骂清廷无耻、虚伪、残暴、荒淫之类。如果把清廷人格化,以一个表面上看来丰满、漂亮,而内心狡诈,行为阴险的小姑娘面目出现,这种辱骂就变得隐蔽而舒缓了很多,适用的感情色彩词汇就会随之变化为:虚荣,冷漠,无情,奸诈,淫荡等等。

      而《红楼梦》就是采用了人格化的方式,把明遗民眼里的清廷幻化为绰约婀娜的薛宝钗形象。作者说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于是,很多人就产生了错觉,说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薛宝钗俨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甚至有红迷说:“娶妻就娶薛宝钗”。我想,这种人也就是一时冲动罢了,真要是娶了薛宝钗这样女人为妻,只怕死在她手里还以为她是自己的幸运女神。

      红迷们对薛宝钗的认知,至今争论不休。喜欢她的人被厌恶她的人称为钗粉;厌恶她的人被钗粉们称为“钗黑”。其实,自《红楼梦》传播以来,薛宝钗在读者心目中根本就不是正面形象,所以也就不存在钗粉一说。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学术思潮开始倾向于对中国古代妇女命运的同情。一时间,对那些有争议的人物一律挖掘其善良美丽或者不为人知的痛苦素材。就连传说中的妲己、褒姒,文学作品中的潘金莲也从此创意解读,以痛斥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与摧残。这时候周汝昌的“红楼女儿”理论,就深受“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喜爱与接受。从此,薛宝钗的负面形象被逐渐洗白,以至于今天的人被严重误导,根本就看不清薛宝钗底里的丑恶与卑劣。

薛宝钗,美丽外表下虚伪、歹毒、无情、阴险的真面目

      大家知道作者是怎么形容《红楼梦》的么?《红楼梦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作者在仙曲里表达的就是“怀金悼玉”。因此,《红楼梦》在清朝中晚期被叫做“金玉缘”。这个书名可能会被人误解,与仙曲中的“玉”出现偏差,但没有人会误解“金”字是指薛宝钗。对比仙曲里的“怀金悼玉”,很多读者根本就没有思考其含义所在。只要读批语本,大家都注意到了在“怀金悼玉”的地方,批书人有著名的批语:“怀金悼玉大有深意”。那么,深意在哪里呢?前段时间看到一红群里网友们讨论,至真斋主指出:其实“怀”字在古代就有“怀恨”之意。例如,《后汉书·周党传》:“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这里“怀”的意思就是“怀恨”。“怀金悼玉”这就通透地告诉我们作者对薛宝钗,或者说对金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了,原来是恨金悼玉之意,说透了就是恨清悼明。

      即便你顽固坚信自己所看的《红楼梦》就是风花雪月,那么你也要把“风花雪月”每个字给拆分开,看看薛宝钗在“风花雪月”四个字中的权重。首先“雪”字直接关联她的姓氏,“风”在书中一直是作者消极处理的事物。唯独薛宝钗在形容这个作者很不屑的事物“风”时,用的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至于“花”,在书中第12回,作者特别提醒是要赞美惜花人的。在惜花人还没找到之前,作品率先出现的情节是薛宝钗吃冷香丸的海上方: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这看上去只是四样花蕊,其实正是代表百花之精髓。惜花人还没找到,先交代了吃尽百花精髓的薛宝钗。所以在你认为的“风花雪月”故事里,首先隐写了薛宝钗是摧残百花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一起浏览一下薛宝钗在小说中的几个经典故事。一开始小说用线索人物贾雨村出场,在交代林黛玉与薛宝钗时,贾雨村有一副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內待時飞。”如果没有批语提示,我们把薛宝钗与贾雨村联系起来,你会觉得牵强附会。但是,批语说:“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我们就不得不静心思考一番。

      三十多年前,我偶然看过有人就这副对联推断薛宝钗未来会跟贾雨村成为夫妻。不料,这种观点受到了周汝昌歇斯底里的辱骂反对。周汝昌称这种观点为:“天下之奇,无奇不有,但未有奇过于此者也。”并定论,“雪芹的书不易读,确须人解。但解者也须懂作者的笔法,看明白原书的文情事理,哪能‘望文生义’,胡拉胡扯,哗众取宠,自作聪明。我们要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开口乱道是不道德的”。周汝昌坚持强调“钗”字指娇杏。其实周汝昌忘了,各种抄本在此处都有明确批语,玉是指黛玉,钗是指宝钗。要理解这副对联,用现代的简化字是根本看不出作者巧妙构思的,而如果用繁体字一眼就能看到“善價”的奇妙。这副对联暗示的结果是林黛玉与贾代善的后人有关,薛宝钗的结局与贾雨村有关。

      事实上,无论是伏笔还是批书人暗示,贾雨村与薛宝钗的关系都非同一般。贾雨村通过贾府势力起复上任的时候,就有批语:“因宝钗故及之。一语过至下回。”指出贾雨村与薛宝钗有特别联系。后来,贾雨村又来贾府时,他的学生林黛玉都没对他点评,唯独不认识贾雨村的薛宝钗说他“最没意思”。“最没意思”从薛宝钗口中说出其实就是“最有意思”。

薛宝钗真正走上舞台是从选秀开始的。她本想一飞冲天,傍帝王大腿,但是却落选了。她是怎么落选的,作者也不再交代,就安排她住进了贾府。此后,薛家母女就开始营造言论,说要配个有玉的,为“金玉良缘”发动舆论攻势。薛宝钗也成天怀里挂着金锁,屁股后面跟着一个丫鬟金莺招摇过市。趁着贾宝玉来家看她的机会,上演了一出“比通灵”大戏。

薛宝钗,美丽外表下虚伪、歹毒、无情、阴险的真面目

      在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宝钗扑蝶”。宝钗玩耍时看到的是“一双玉色蝴蝶”。大家要留心,一、蝴蝶是玉色的;二、蝴蝶是一双。出双入对的蝴蝶从来都是情侣恩爱的象征,又偏偏是玉色,在宝、黛、钗的关系中,“玉”字自然指的是宝玉、黛玉。薛宝钗不惜香汗淋漓娇喘吁吁一路追杀,但这对儿蝴蝶还是历经曲折成功飞过河岸。在作品预示意义上讲,这是宝钗极力阻挠宝玉与黛玉之间爱情,但他们还是实现了一定的成功。而小说此回的高潮不在于宝钗扑蝶,而是在后文中偷听到滴翠亭坠儿与小红的私聊。当发觉自己的行迹有可能败露时,宝钗马上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把矛盾直接转移到了黛玉身上。宝钗嫁祸于人的谎话说得自然而沉着,而小红与坠儿丝毫没有怀疑,所以批语不得不说,“宝钗身份”。什么是宝钗身份?那就是宝钗说的确实是假话,别人都以为是真话,不会怀疑。同样在宝钗另外一些虚假行为处,批语提示也是“宝钗身份”。所谓“宝钗身份”,其实就是在很多时候她说的话是假的,或者她的行为本是反的,却没人去怀疑。这就是宝钗身份的真正含义。扑蝶一节,反映了作者对宝钗的定位就是奸诈狡猾。

      接下来我们看看薛宝钗的冷酷无情。在群芳夜宴一回,大家都熟知薛宝钗抽到的签上文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秦少游的词句。不留意的读者会把注意力放在“动人”二字上,认为作者是在赞美薛宝钗楚楚动人的丽姿佳影。但是,如果你在这句话中要把握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那么你就必须按照作者的思路去认识。作者这样写道:“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如果大家也能按照作者的套路,遵循宝玉的阅读原则,颠来倒去念这个词句又是什么结果?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作者真正表达的意思是:“任是动人也无情”!换言之,不管薛宝钗如何千娇百态,她的本质注定就是无情。

      在第32回死金钏的情节里,金钏不忍羞耻投井而亡,其命运之悲惨,令人读过十分惋惜与沉重。王夫人自觉愧疚,心神不定,而薛宝钗却为王夫人开释道:“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金钏用生命换来的名节与尊严,在薛宝钗轻描淡写之语中化作烟云。她非但没有一丝对死者的同情与尊重,反而诬称金钏为“糊涂人”。继而她又说,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商贾世家草菅人命的恶劣品性尽显无遗。

      有人赞美薛宝钗是儒家文化和文明的代表。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她的道德修养如何。在第40回,当黛玉的牙牌令说到“良辰美景奈何天”时,薛宝钗胸有成竹地回头看了她,吓得黛玉事后惴惴不安。因为句子出处《牡丹亭》不是闺中女子之书。而同样的内容,薛宝钗肯定早就看到过,而且是主动找来看的,她并不比别人高尚。

薛宝钗,美丽外表下虚伪、歹毒、无情、阴险的真面目

      在第63回群芳夜宴里,薛宝钗的签是“艳冠群芳”。这个艳字,不单纯是个美丽娇艳的内涵,而是作者别有用心赋予薛宝钗淫荡卑劣的品质。在薛宝钗的几首菊花和螃蟹诗里,作者刻意露出破绽,让她反复使用“重阳”一词。《忆菊》里是“慰语重阳会有期”,《画菊》里是“粘屏聊以慰重阳”,其后的螃蟹咏中是“长安涎口盼重阳”。在诗歌创作中,字词使用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而连续三首诗歌使用相同的“重阳”一词,这是典型的诗病。这并非薛宝钗江郎才尽,也不是作者疏忽,而是作者故意留下破绽。结合这些有破绽的词,读者自然会揣摩薛宝钗的品性有哪些不妥之处,这是否预示着80回后在重阳节宝钗有何艳遇?

      侧面的一些故事也足以反映薛宝钗龌龊的心理世界。绣春囊事件,作者采用排除法,整个大观园翻了个底朝天,并未查清源头,而只有薛宝钗的住所没有查。有人认为,那是王熙凤考虑薛宝钗是亲戚原因才不查。这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凭着王熙凤逞强心态,她为极力讨好王夫人和贾母,林黛玉也是亲戚,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如果只能查一个,她一定会秉公逞强,选择查薛宝钗而给贾母的外孙女留下颜面。所以,王熙凤不查薛宝钗,是心知肚明,只要查下去,必有事情发生。因为薛家不管薛宝钗如何,薛蟠经常出入的地方,必然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存在,所以整个大观园查抄,作者绕了极大的弯子,排除了一切查搜过的主仆,留下薛宝钗不查,答案似乎也就藏起来了,而薛宝钗慌慌张张地不辞而别搬出大观园,恰恰让她成了最大嫌疑。作者在塑造人物上,故意不用墨黥酷刑在薛宝钗面若银盆的脸上刺上罪徒二字,一切要靠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来分析。

      《红楼梦》的解读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把握好作者的笔触,如果只盯住表面文字,就很难正确理解作者的用意。关于薛宝钗送给黛玉燕窝粥的问题,我将专文阐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