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爵滋

 与狐独做伴 2017-06-04
黄爵滋(1793-1853),男,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 监察御史,兵科、工科 给事中,鸿胪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任大理寺少卿、 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 右侍郎、刑部右侍郎、 左侍郎等职。他和 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姚莹等人志趣相投,提倡 经世之学,主张刷新吏治,扫除贪污,整顿军务,巩固边防,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敢于揭发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现象,“以直谏负时望,遇事 锋发, 无所回避。”在 鸦片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全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难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①。
  自道光初年起,鸦片流毒全国,愈演愈烈,以致白银大量外溢,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初十日(1838年6月2日),黄爵滋在 鸿胪寺卿任上,针对当时烟毒泛滥的严重情况和两年前 许乃济提出驰禁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向道光皇帝上了一个主张严禁的 奏折,这便是有名的《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在这个奏折里,他从 国家财政收入支绌的严重困难出发,提出若要堵塞白银大量外流,“必先重治吸食”的主张。在奏折中,他列举近年来白银大量外流的数字,说:道光三年以前,每岁漏银数百万两,而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每年漏银一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每年漏银竟达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又渐漏银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也有数千万两。因此,他不胜忧虑地说:“以中国有用之财,堵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 伊于胡底。”他说“今天下皆知漏卮在鸦片”,认为“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倘若“无吸食,自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因此,从根本上说,“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他主张对吸食鸦片者,限期一年戒掉,否则即“置之重刑”②。
  黄爵滋这个奏折,说理清楚,剖析利害关系最为剀切,是对两年来朱嶟、许球、袁玉麟等严禁论主要观点的补充与发展。它把白银大量外流与严禁吸食鸦片的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尖锐而明确地提了出来,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此问题不能不进行 最后的抉择。 道光帝很重视这个奏折,立即批转给各地军政 大员,其中包括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和直省各督抚,要他们发表意见。因而黄爵滋的这个奏折,对道光帝最后决定采取严禁鸦片的政策,派遣林则徐去广东禁烟起了重大作用,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