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是做乡村旅游的第一大坑?细思极恐

 文山书院 2017-06-05


乡村旅游的风口有多大、政策有多么给力、现状有多么火爆?自然都无需赘言。

 

但什么是乡村旅游、如何打造乡村旅游?又似乎很难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不过在无数人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倒是有一些“大坑”成为共性。


你的乡村,真有不可复制的资源吗?


大多数乡村旅游从业者乐意做传统景区模式,背后逻辑就在于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可以媲美传统景区的资源,完全可以关起门来收门票。

 

但事实上,不夸张地说,传统旅游经过二十多年疯狂发展,国内“稍有姿色”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迹资源都已被搜罗开发殆尽。

 

就连不太出挑的特色,也已被人绞尽脑汁通过包装,然后拿出来开门迎客。以至于近年来,已经鲜有知名的景区项目冒出来给人惊喜。

 

同时,在传统景区发展的洪流中,一些较有优势的乡村项目,也都被挖掘出来,打造成了旅游景区。



基于此,我们甚至可以武断地说,现在尚未被打造的乡村,无论是人文古迹还是山水资源,不是“藏在深闺无人知”,而都是被资本和消费者在无数轮市场洗礼中淘汰掉的!

 

那么,现在拿别人捡剩下的烂菜叶,再加上毫无经验的新手嫩厨,能加工出一桌什么样的菜肴,实难想象。


没有富二代的命,犯了富二代的病


很多乡村旅游从业者乐意打造“景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他们看来,景区就是简单直接的吸金机器。只要把路修一下,上马玻璃栈道、漂流等项目,大门一封售票处一建,就可以坐等游客上门。

 

而真正乡村旅游所需要的文化挖掘、体验项目打造、文创设计等等,在他们看来,都是“瞎糊弄”,既费脑子又费时间,远不如圈起来收门票来得直接。



我们从不否认景区的简单甚至粗暴,毕竟坐拥长城、张家界、黄果树瀑布、少林寺等等这样不可复制的资源,就像一个拥有亿万家产的富二代,只要不乱折腾,慢慢吃上几代,几十代,那也是祖上积德,旁人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

 

但是只有“残次资源”的乡村旅游,相当于手边只有几十万家产,还奢望做个不求上进、妄想吃老本的伪富二代,后果自然可知。


追求过时的消费,本身就是自杀行为


旅游消费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如果说前二十传统观光旅游的发展,满足了刚刚从贫困走向温饱的一代人,那么未来,和日益崛起的中产阶层相匹配的,更多将是以体验、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这种旅游,不再是浅层次的游览欣赏,而是要有场景构建的互动体验;不再是一次性的“到此一游”,而是讲究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切换;不再只是图新鲜的长见识,更是愉悦身心的精神生活享受。



如果我们再把乡村的景、乡村的物简单粗暴、赤裸裸地拿给消费者,试图换得他们爽得合不拢嘴,那么,这不是迎合用户需求,而是侮辱他们的智商。

 

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比都市人更高的角度,去感知他们的需求,引领他们的消费,而抱着“一个乞丐梦想当皇帝之后天天吃芝麻烧饼”的格局去讨好用户,或许真的连烧饼上的芝麻也吃不到。

 

所以,用户需求决定了,乡村旅游不是传统旅游,不是观光看景,更不是找块好地圈起来收门票。

 

真正的乡村旅游,要涉及到乡村文化、社区再造、三农问题、自然教育、体验娱乐、休闲度假等等诸多既传统又前沿、既通俗又高雅、既商业又艺术、既单点又全面的系统工程。

 

单纯的景区思维,害了自己尚属咎由自取,但破坏性开发,毁了乡村,那就是罪在千秋。


作者:徐一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