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根 | 科学课教学探讨——跟随顶级私塾老师有效提升(上)

 tylzgl 2017-06-05

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是我对朱老师讲课的理解,不是讲课录音,不一定代表朱老师的原意,希望您看文章时,以一种质疑、求证的心态对待其中的内容;如果您有什么收获或感悟,这都是朱老师的功劳。如有不妥的地方跟朱云龙老师无关,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建议:接下来要参加朱老师游学培训的朋友慎看,以免影响您们参加培训学习的效果



清一山长认为:科学教育是14岁以前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如果让他来设计儿童的教育课程体系,14岁以前的教育,一切均以科学教育为核心。事实上今日学堂也的确是这样安排课程的——科学教育是今日学堂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内容,学堂日常教学的中心。看到这里您是否会疑惑:为什么今日学堂如此看重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如何进行科学教育?...

为了让大家详细了解整个学习过程,下面我就以我们先后进行的环节板块介绍说明朱老师的科学培训课。


1
学习方式

方式:作业+讨论


作业部分


课程开始的头天晚上,我们开始做科学课作业。具体作业内容如下:观看BBC的纪录片《超视觉世界》,设计一份科学课的教案。包括:

1、课程目的。

2、给学生提出的问题。

3、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案。

所有准备参与小组讨论的成员(共6人)根据自己的对科学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用心完成了作业,然后全部跟帖到群邮件。

讨论部分


第二天重点进行的是团队讨论每个人准备的科学课教案,这种方式也是今日教师团队学习提升的重要方法。

为了让大家更放得开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朱老师给我们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假设现在我们7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教师团队,大家都不知道科学课怎么上(不预设任何关于科学课应该怎么上的前提条件),朦朦胧胧地感觉科学课比较重要,所以我们今天来共同探讨科学课的相关内容。

讨论分为两轮,第一轮的目的是利用集体的力量帮助自己发现自己对科学课理解的不足;第二轮主要是为了确定科学课的共同目标——搁置大家共同的问题,然后针对剩下大家各自有各自想法的的东西,看看大家是否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如果达成了共识,那么就确定了科学课的共同目标。



注 意 事 项

1、参与学习的老师们都必须认真备课写出教案(教学过程越详细越好,这样更有利于团队找出问题)。


2、团队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大家发现各自的思维漏洞理清思路,找出教案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



讨论的规则

由朱老师担当主持人,先选出第一位老师作为擂主。其他的人对他的教案进行质疑,依次提出自己的问题,每人每次限提一个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大家都没有问题了。对于提问者,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清晰,对于自己的观点要给出能够支持观点的理由。擂主对于所有的问题都要作出回应,给出能够自圆其说或说服对方的答案;对于自己能够自圆其说的答案,擂主可以选择保留自己的想法或借鉴对方的建议,补充完善自己的想法;否则,就要接受别人的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改。



其中主持人的角色对于担任者有较高的思维水平要求,需要他发挥主持、翻译协调、裁决等作用,因此他必须能够清晰准确地抓住每个人的观点和思维漏洞。当问答双方不能有效的沟通时,主持人要负责解释和翻译,协调双方能够有效的沟通;当双方出现争执时,主持人要引导双方看到的自己问题,必要时主持人要进行裁决。由此可以看出,担任主持人是非常锻炼人的,朱老师建议我们私下学习时大家可以轮流来担任主持人,一开始讨论起来可能会比较混乱,但是没关系。大家真能尝试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大脑反应速度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变化。


2
第一轮讨论:探讨课程如何设计



第一轮讨论,我们大约花费了5个小时进行完毕,集体讨论过程就不在这里详述了。主要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自己很喜欢这种集体讨论的方式,尤其是自己作为擂主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你要绞尽脑汁应对团队成员给你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近距离感受到了思维的威力,当我们绕了一圈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朱老师三言两语轻轻松松就可以准确地“翻译”出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感觉朱老师太理解自己了。和朱老师“对决”时,任凭你怎么质疑、反驳朱老师,他的思路总是清清楚楚的,没有出现混乱的时候,不会轻易被你绕晕。当他向你发问时,你往往会感觉问题问的太刁钻了,不太好回答。

讨论结束后,朱老师对我们的教案做整体点评总结,认为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核心问题:一是课程目标设置不清晰,另外有的目标是过程中的中间目标,比如,有人设置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朱老师就追问道“学生拥有了这个素质,你希望他拿它用来干什么?”,因此大家可以发现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目标,只是一个中间目标;二是根据我们设置的问题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并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


3
第二轮讨论:探讨科学课背后的原理



接下来开始第二轮的讨论,达成团队对科学课一些核心内容的共识,这样才能避免教师团队因对科学课核心内容认识不同而导致的内耗。

为什么说达成共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呢?从参与讨论的6个成员对科学课总体目标(只涉及一层意思)的回答上就可以看出来,6个人给出了4种不同的答案。设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定义的目标去具体实施科学课的教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其中我和另外两个老师的答案是一致的:我们认为科学课的整体目标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他三个人在朱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最终认识到了他们的最终目标和我们三个人是相同的。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朱老师让我们通过举事例的方式解释说明我们所谓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指代的是什么。经过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朱老师的引导,团队最终达成共识:在12岁之前,科学课的整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一种本能的思维习惯,即遇见问题,思考原因,寻找规律和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达到本能的地步

明确了目标后,接下来就是寻找最佳的实现手段。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的方法千千万,为什么我们要用自然科学?做事、运动、人文科学难道不可以吗?自然科学相对于它们有怎样特殊的优势?朱老师边引导我们思考边解说,使我们意识到:每一种方式都有它的优劣,只有清楚了解了每种方式的优劣,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搭配与配比。以下就将几种不同的实现手段做一下对比,供大家参考:

优选自然科学,是因为相对于做事、运动和人文科学,它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包罗万象,因此它的信息包含量巨大。比如短短的一集自然科学的纪录片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2.每节科学课的学习周期短,因此获得教学效果反馈的时间就短,可以及时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效果不满意时,就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3.符合人类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习惯

4.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正常成长起来的孩子,12岁之前相对喜欢自然科学,喜欢到外面玩,习惯和大自然打交道,喜欢做手工等等;12岁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本能地要觉醒,然后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事,比如他为什么不喜欢我?不多看我一眼? 

做 事 & 运 动 


做事的优势是孩子可以更多地通过体验来完成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劣势主要是相对自然科学学习来说,学习时间周期长,所以得到反馈的时间就相应加,进而及时调整的时间就会延后。比如,制作一把木刀,从开始制作到完全做好,耗费的时间往往会长于上一次科学课所花费的时间。

在做事比重这一方面,朱老师把华德福教育和今日学堂的安排做了一个对比:对于华德福教育体系来说,12岁之前以做事为主,像自然科学等理论性东西的学习是很少的。而今日学堂是理论学习和做事搭配,而且两者的搭配是不断在变化的。

具体是如何搭配的呢?

 6岁(心智年龄)之前,根本就不谈理论,就是做事,就是“生活教育”、运动等等,这些都是做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做事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理论学习逐渐增加,一直到12岁,理论学习占100%,做事为零;

到了12-15岁,新的做事又出来了,不过是为人文科学服务的做事,不是为自然科学服务的做事。自然科学的做事是跟物打交道,人文科学的做事是跟人打交道。

因此,你会发现今日学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让他们做小助教、去卖东西等等,做事的目标又不同了。当你知道这个原理之后,你才能知道怎么配比——做事逐渐减少,理论学习逐渐增多。因为孩子的大脑要发育了,他们能听得懂理论了,因此就用这个更有效率的方式来刺激他们。这也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模仿学习今日学堂在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搞清楚他们这么安排的原因。知道了原理后,结合我们自身的目标和具体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运动相对于自然科学和做事来说,信息量包含量单一,还不如做事,信息量更多一些,另外它的反馈周期也比较长


人 文 科 学


为什么不选用人文科学呢?

主要是12岁之前的孩子心智成熟度还无法完全理解人文科学领域的逻辑关系。因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因果关系基本上是唯一确定的(既单一又变动性不强),人文科学的因果规律比较复杂难找。自然科学的因果关系比较单一,比如花开了就是因为阳光、空气、雨露水分等。但是人文科学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了,比如某人不喜欢我,那么原因就有很多种了。需要把你能想到的所有的可能性都罗列出来,一个一个地批判,最后留下三个大概符合的大概率事件,还不能满足;可能还要找他询问,但是很有可能你仍然问不出来答案。 

所以说人文科学培养的是批判性思维,而自然科学相对简单,它就是帮你建立逻辑关系的。当你把自然科学好了之后,你才有可能学习人文科学。因为你一条都搞不定,你还想批判10条,你根本就批判不了。所以自然科学是基础,先建立一条,打通一条,然后再一条一条的批判。


明白了科学课为何是新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背后的原理,清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课程操作的大框架,那么不同年龄年段的教学重点又如何把握,具体到每一次课程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些实操性的问题将在下一篇为您介绍。



昭明书院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名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