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知者明

 汐钰文艺范 2017-06-05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古希腊神庙也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叔本华是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他认为人有很多器官,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需要,当需要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需要,所以人的需要永远不会满足。他认为当人的某种需要被暂时满足后,会有一时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会转瞬即逝,人便陷入痛苦和无聊之中,直到新欲望被重新满足,痛苦和无聊才会消失。因此他认为人的生命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生活中,这种人的确存在,由于他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官欲望的世界,那么他就会陷入叔本华说的“欲望-满足-痛苦-欲望”的怪圈。
  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本我是人的本能欲望,自我是现实世界中调和本我和超我后的表现,超我是个人最理想、最完美的状态,是宗教信仰层面的追求和向往。超我可以随时随地驾驭本我的欲望,让人由欲望上升到较高的精神境界。这个理论显然比叔本华的理论更深一层。
  还有一个理论,是众所周知的马斯洛的需求层级论。他认为人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当低级需求满足后,人类才能达到高级需求。其中有个关键问题:什么时候才算满足?对于某些人,他永远活在低级需求中,永远不会满足。而有的人则安贫乐道,能够很快超越物质的匮乏,进入较高级的需求中。显然处于低级需求中的人,需要提升灵魂的层级。
  人的肉体几乎没有差别,真正决定人与人差别的是人的灵魂。你的这个“自己”,究竟是往肉体的方向走,还是往灵魂的方向走?如果走向肉身,就走向了贪嗔痴,乃至吃喝嫖赌,坑蒙拐骗;如果回归灵魂,就走向了觉醒之旅——不但能重新认识自己,还能创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个“一”,就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回归自己最真实的中心。在最真实的中心,每个人的最原始地带,我们的心灵都是清净无染的。在社会化的熏习中,我们的心被贪嗔痴所蒙蔽。透过向内的回归,为自己点亮一盏智慧的心灯,就会化解内在冲突,重新认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