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症的脐疗处方

 彩霞A 2017-06-05
失眠了试试脐疗法   李杲 
脐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脐疗法对失眠症也有一定疗效。下面介绍两则治疗失眠症的脐疗处方:★丹硫膏丹参、 远志、 石菖蒲、 硫磺各 20 克。 研为细末, 贮瓶备用。 用时取药粉 2~3 克, 加入白酒适量, 调成膏状, 贴敷肚脐, 上覆盖脱脂棉或纱布, 用胶布固定, 每晚换药一次, 翌晨取下即可。 交泰丸黄连、 肉桂各等量, 研为细末, 蜜调为丸, 每丸重 1 克。 每次取药丸1 粒, 填脐内, 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 每晚换药 1 次。 
★呼吸系统疾病 
 1. 阴虚发热型: 证见午后发热、 口干咽燥、 五心烦热、 大便干结、 尿少色黄、 舌红苔少、 脉细数。 法宜滋阴清热, 方药以人参麦冬散合小柴胡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麦冬 10g、 生地 10g、 黄芩 12g、 柴胡12g、 茯苓 15g、 知母 10g。 煎服。 
2. 气虚热盛型: 证见高热汗出、 气短懒言、 口干心烦、 舌红苔黄、 脉浮数。 法宜益气清热, 方药以人参麦白虎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生石膏 30g(先煎) 、 知母 12g、 白术 15g、 金银花 15g、 板蓝根 15g、芦根 15g、 麦冬 15g、 羚羊角粉(分冲服) 2g。 
3. 暑热伤津型: 夏季感冒, 身热已退, 汗出烦渴, 食纳不佳, 四肢倦怠, 舌绛苔少、 脉数。 法宜益气生津, 方药以清暑益气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石斛 12g、 麦冬 15g、 淡竹叶 6g、 玉竹 12g、 藿香 9g、生甘草 4g、 荷梗 15g、 知母 6g。
 4. 燥热伤肺型: 证见干咳无痰或痰粘带血, 身热, 咽干鼻燥, 心烦口渴, 舌边尖红, 苔薄少津, 脉细数。法宜清肺润燥法, 方药以清肺救肺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石膏 20g(先煎) 、 黄芩 15g、 沙参 15g、百部 12g、 麦冬 15g、 枇杷叶 9g、 阿胶(烊化) 10g、 杏仁 9g、 百合 15g。 
5. 肺肾阴虚型: 久咳痰少气喘, 头晕耳鸣, 低烧盗汗, 腰膝酸软, 四肢乏力, 倦怠神呆, 舌红苔少。 脉沉细数。 法宜养肺益肾, 方药以五味黄芪散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熟地 10g、 麦冬 15g、 黄芪 15g、五味子 6g、 沙参 15g、 地骨皮 12g、 白芍 15g、 款冬花 9g、 桔梗 9g、 山药 15g .
 6. 肺肾气虚型: 九喘不愈, 呼多吸少, 心悸气短, 不能平卧, 神倦乏力. 舌质淡, 苔薄白脉沉细. 法宜补肺益肾, 方药以补肺汤合人参蛤蚧散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蛤蚧一对、 五味子 6g、 茯苓 15g、 附子6g、 枸杞子 15g、 山药 15g、 紫河车 10g。
 7. 阴虚肺热型: 肺结核、 骨蒸劳热、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胸肋胀痛、 消瘦盗汗。 舌边尖红、 苔薄白。脉细数。 法宜滋阴补肺, 方药以秦艽扶羸烫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鳖甲 12g、 12g、 地骨皮 15g、 银柴胡 9g、 半夏 9g、 紫菀 9g、 百部 15g、 乌梅 9g。 
8. 气阴两伤型: 证见潮热颧红、 咳嗽气短、 神疲乏力、 不思饮食。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沉细弱。 法宜益气养肺、 健脾补阴, 方药以益气补肺烫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黄芪 20g、 阿胶珠 9g、 黄精 15g、 地骨皮 12g、 天冬 12g、 茯苓 15g、 百合 15g、 9g、 生三仙各 9g。 ★消化系统疾病
★ 返回 
1. 慢性胃炎、 脾胃气虚型: 胃脘疼痛, 喜按不思饮食, 食后胀满、 消化不良, 神疲乏力, 便溏, 舌淡苔白、 脉细沉。 法宜健脾和胃, 方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白术(炒) 15g、 茯苓 15g、砂仁 6g(后下) 、 广木香 6g、 半夏 9g、 陈皮 9g、 焦三仙各 9g。 
2. 脾胃虚寒型: 胃痛喜按喜暖, 饥时痛加, 食少无味, 神疲和胃, 方药以大建中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干姜 6g、 吴茱萸 6g、 玄胡 9g、 茯苓 15g、 白术 15g、 山药 15g、 鸡内金 9g。 3. 脾虚湿滞型: 腹胀肠鸣、 大便稀溏、 完谷不化、 不思饮食、 肢肿倦怠、 面色萎黄、 舌质淡、 苔白腻、脉细弱。 法宜益气健脾、 和胃渗湿, 方药以参茯白术散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白术 15g、 扁豆 12g、茯苓 15g、 山药 15g、 薏苡仁 30g、 泽泻 12g、 砂仁(后下) 6g、 良姜 5g、 香附(灸) 9g。 
4. 脾肾虚寒型: 黎明腹痛即泻、 便稀带白沫、 畏寒肢冷、 食少口淡、 腰膝酸软、 面色晦暗、 舌质淡、 苔白。 脉沉细。 法宜温补脾肾、 止泻固肠, 方药以温补脾肾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白术 15g、 茯苓15g、 山药 15g、 肉豆蔻 6g、 补骨脂 9g、 五味子 6g、 乌梅 9g、 泽泻 12g、 黄连 6g。 
5. 肝炎、 肝阴不足型: 胁肋隐痛、 烦躁易怒, 手足心热、 体倦乏力。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 法宜滋阴柔肝, 方药以一贯煎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生地 12g、 麦冬 15g、 枸杞子 15g、 当归 12g、 白芍 15g、郁金 9g、 木瓜 12g、 元胡 10g。 
6. 肝郁脾虚型: 两肋胀痛、 胸满腹胀, 疲倦乏力, 白思饮食、 便溏。 舌质淡、 苔白、 脉弦。 法宜舒肝健脾, 方药以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白术 15g、 茯苓 15g、 炙甘草 8g、 柴胡 10g、 白芍 15g、 木香 6g、 砂仁(后下) 6g。 7. 肝硬化、 脾肾阳虚型: 腹大胀满、 青筋暴露、 面色晦黄、 畏寒肢冷, 脘闷纳呆、 下肢浮肿、 尿少便溏。舌淡胖、 苔白滑、 脉沉细。 法宜温阳健脾、 补肾利水, 方药以参桂理中汤合五茯散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6g、 白术 15g、 炙附子(先煎) 8g、 肉桂 6g、 甘草 8g、 茯苓 15g、 泽泻 12g、 猪苓 12g、 丹参 15g、 益母草 15g。 8. 肝肾阴虚型: 腹大鼓胀、 青筋暴怒、 体弱消瘦、 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 盗汗头晕、 齿鼻出血、 尿少便干、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 法宜滋补肝肾、 清热凉血, 方药以人参归脾汤合滋补肝肾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黄芪 20g、 白术 15g、 当归 10g、 茯苓 15g、 何首乌 12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熟地 9g、 五味子 8g、 浮小麦 15g、 麦冬 12g。 ★循环系统疾病★ 返回 1. 冠心病、 气阴两虚型: 胸闷隐痛、 气短心悸、 神疲乏力、 心虚出汗、 口干少津、 食少眠差、 舌红少苔、脉细弱。 法宜益气养阴、 活血安神, 方药以天王补心丹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玄参 12g、 丹参 15g、炒枣仁 15g、 五味子 6g、 天冬 12g、 麦冬 15g、 白术 15g、 石菖蒲 15g。 2. 气虚血淤型: 心痛如针刺、 心慌气短、 头晕乏力、 舌质暗淡、 脉细涩。 法宜益气养心、 活血化淤, 方药以生脉饮加味: 西洋参(另煎兑服) 10g、 麦冬 15g、 五味子 8g、 丹参 15g、 石菖蒲 15g、 川芎 15g、 赤芍15g、 红花 10g、 黄芪 15g、 茯苓 15g、 郁金 10g。
 3. 心肌梗塞、 阳衰阴竭型: 心卒暴痛、 大汗淋漓、 四肢厥冷、 面青唇紫、 舌淡苔薄、 脉微细。 法宜回阳救逆, 方药以独参汤并配合西药抢救治疗: 西洋参 30g, 煎浓液频频饮服。 或附子汤: 西洋参 10g、 附子 10g(参附先煎兑服) 、 白芍 6g、 白术 6g、 茯苓 6g。 
4. 病毒性心肌炎、 心阳不振型: 胸闷憋气、 心悸怔忡、 神倦乏力, 背寒肢冷, 自汗冷汗, 面色苍白, 尿少浮肿, 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结代。 法宜温阳扶正, 方药以参附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附子(先煎) 8g、 肉苁蓉 15g、 肉桂 3g、 干姜 6g、 补骨脂 9g。 
5. 气阳两虚型: 胸闷气短、 心悸怔忡、 神疲乏力、 口干盗汗、 五心烦热、 舌红苔薄白, 脉细数或结代。法宜益气养阴, 方药以生脉饮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麦冬 15g、 五味子 8g、 黄芪 15g、 黄精 15g、 百合 15g、 酸枣仁 15g。
 6. 阴阳俱衰型: 面色灰白、 精神恍惚、 神智不清、 汗出身冷、 口燥咽干、 肌肤干皱。 四肢厥冷、 尿少或无尿, 舌淡或光红无苔、 脉微欲绝。 法宜阴阳双补、 益气固脱, 方药以保元汤合固阴煎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10g、 黄芪 15g、 枸杞子 12g、 黄精 20g、 山药 15g、 菟丝子 12g、 当归 10g、 五味子 10g、 炙甘草 3g。
 ★泌尿系统疾病
 ★ 返回 1. 慢性肾炎、 脾肾阳虚型: 全身水肿、 下肢为重、 面色黄白、 畏寒肢冷、 精神萎靡、 纳少便溏、 腰膝酸软, 小便清白、 舌淡胖、 苔薄白、 脉沉细。 法宜温补脾肾、 益气行水, 方药以右归丸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黄芪 30g、 附子(先煎) 8g、 熟地黄 10g、 枸杞子 10g、 山药 10g、 泽泻 15g、 白术 15g、茯苓 15g、 鹿角胶(烊化) 10g、 车前子(包) 10g。 2. 肝肾阴虚型: 小便浑浊、 面肢浮肿、 头眩目涩、 心烦失眠、 腰膝酸软、 面红潮热、 舌红少苔, 脉沉细数。 法宜育阴潜阳、 柔肝滋肾, 方药以固阴煎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熟地黄 10g、 山药 15g、 山茱萸12g、 菟丝子 12g、 知母 10g、 黄柏 10g、 生龙牡各 15g、 猪苓 15g。
 3. 慢性肾功能衰竭、 脾肾两虚型: 面色苍白、 周身乏力、 四肢酸困、 纳呆食少、 腹胀便溏、 小便短少、胃寒肢凉、 水肿, 舌淡胖有齿痕, 脉沉细。 法宜温补脾肾、 益气消胀, 方药以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黄芪 20g、 白术 15g、 附子(先煎) 8g、 茯苓 15g、 陈皮 9g、 生姜 6g、 益母草 15g。
 4. 气阴两虚型: 面色萎黄、 周身乏力、 口中粘腻并异臭、 手足心热、 大便干结、 尿少色黄, 舌淡红、 苔薄白、 干燥、 脉沉细。 法宜益气养阴, 方药以参芪麦味地黄烫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黄芪 20g、 麦冬 15g、 生地黄 10g、 丹皮 10g、 山药 12g、 山茱萸 12g、 枸杞子 12g、 酒军 6g。
 ★血液系统疾病
★ 返回 1. 缺铁性贫血、 : 脾胃虚弱型: 面色萎黄、 倦怠乏力、 头晕心悸、 纳少便溏、 舌淡胖、 苔薄、 脉细弱。 法宜益气健脾, 方药以八珍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茯苓 15g、 黄芪 20g、 白术 15g、 地黄 10g、 当归12g、 白芍 15g、 代赭石(先煎) 12g、 枸杞子 15g、 陈皮 9g、 大枣 5 枚。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气血两虚型: 面色黄白或萎黄无华、 头昏眼花、 心慌气短、 疲倦乏力、 唇甲淡白,齿龈出血, 鼻衄及皮肤出血难止, 妇女经少色淡、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 法宜补气养血, 方药以十全大补丸合补气养血膏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黄芪 15g、 当归 10g、 熟地 10g、 白芍 15g、 茯苓 15g、 白术15g、 枸杞子 15g、 阿胶(烊化) 10g、 鹿角胶(烊化) 10g、 女贞子 12g、 旱莲草 12g、 大枣 5 枚。 3. 脾肾阳虚型: 面黄无华、 胃寒肢冷, 倦怠乏力、 腰膝酸软、 气少懒言、 纳少便溏, 妇女月经不调、 舌淡胖有齿痕、 苔薄、 脉沉细。 法宜温补脾肾、 养血助阳, 方药以人参养荣丸合大菟丝子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当归 10g、 熟地 10g、 白芍 10g、 茯苓 15g、 白术 15g、 鹿茸粉(分冲) 1g、 巴戟天 10g、 菟丝子10g、 肉苁蓉 10g、 枸杞子 15g。 4. 肝肾阴虚型: 两颊潮红、 头晕目眩, 倦怠乏力, 腰膝酸软, 低热盗汗, 齿鼻肌衄, 妇女月经过多, 舌红少苔, 脉沉弦细数。 法宜滋补肝肾、 清热凉血, 方药以大补元煎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熟地 10g、枸杞子 15g、 山茱萸 12g、 丹皮 10g、 栀子 8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龟板胶(烊化) 10g、 何首乌 15g。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阴虚血热型: 肢体紫斑、 皮下淤血, 常有齿鼻衄, 妇女月经过多, 头晕耳鸣,潮热盗汗, 心烦少眠, 舌绛苔少, 脉细数。 法宜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 方药以化斑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生石膏(先煎) 15g、 知母 10g、 生地 12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茜草 15g、 仙鹤草 15g、 阿胶(烊化) 10g。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 返回 1. 糖尿病、 肺胃津伤型: 烦热多饮、 饥饿体瘦, 口干舌燥、 小便频多, 大便秘结, 舌边尖红, 脉红数。法宜养阴生津、 清热除烦, 方药以竹叶石膏烫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石膏 24g、 竹叶 6g、 麦冬 15g、知母 10g、 玄参 12g、 天花粉 15g、 黄连 6 g、 枸杞子 10g。 2. 气阴两虚型: 口渴喜饮, 小便频多, 五心烦热, 气短乏力, 大便常干, 舌红苔薄、 脉细数。 法宜益肾养阴、 滋补气血, 方药以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10g、 生地 15g、 山药 15g、 山茱萸12g、 麦冬 15g、 泽泻 12g、 五味子 6g、 黄芪 20g、 枸杞子 12g、 葛根 15g。 3.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脾肾阳虚型: 神疲乏力, 嗜睡倦怠, 记忆减退、 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腰膝酸软、胃寒肢冷、 皮肤干燥脱屑、 毛发干枯脱落, 纳减便秘, 全身浮肿, 舌淡胖有齿痕, 脉沉细。 法宜温肾健脾,方药以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白术 30g、 茯苓 15g、 肉桂 3g、 附子(先煎) 6g、杜仲 12g、 山茱萸 10g、 鹿角胶(烊化) 10g、 菟丝子 15g、 熟地 10g、 当归 10g、 枸杞子 15g。 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阴虚气结型: 颈前肿大, 形瘦面赤, 恶热多汗, 心悸易惊, 肢颤手抖, 五心烦热、夜寐不安,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法宜育阴清热、 益气散结, 方药以夏枯生脉饮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夏枯草 15g、 麦冬 15g、 五味子 6g、 玄参 15g、 牡蛎 15g、 柴胡 9g、 白芍 15g、 酸枣仁 15g。 5.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精血亏损型: 乏力肢软、 面色苍白、 腰酸倦怠、 月经量少或闭经, 毛发脱落, 舌淡苔薄, 脉沉细弱。 法宜大补气血、 益肾填精, 方药以大补元煎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熟地 15g、山药 15g、 山茱萸 12g、 当归 12g、 黄芪 20g、 枸杞子 15g、 益母草 15g、 杜仲 15g、 川断 12g、 桑寄生 15g。
★神经系统疾病
★ 返回 1. 脑血栓后遗症、 气虚血瘀筋脉失养型: 半身不遂, 形羸自汗, 肌肤不仁、 口眼歪斜、 语言不清, 舌暗淡、 苔薄白, 脉细涩。 法宜补气养血、 活血通络, 方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gg、 黄芪 20g、 川芎 10g、 赤芍 15g、 丹参 15g、 地龙 10g、 桂枝 10g、 白术 15g、 茯苓 15g、 石菖蒲 15g、牛膝 10g、 水蛭 6g。 2. 脊髓空洞症、 脾肾阳虚型: 倦怠气短、 四肢无力、 关节肿大、 肌肤不仁、 胃寒肢冷、 肌肉萎缩、 痛觉减失, 吞咽无力, 言语不利, 排尿不畅或失禁, 舌淡胖, 苔薄白, 脉细弱。 法宜温阳益气、 补肾健脾, 方药以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10g、 白术 12g、 茯苓 15g、 熟地 15g、 山药 15g、 附子(先煎)12g、 肉桂 6g、 鹿角胶(烊化) 10g、 黄芪 20g、 枸杞子 12g、 覆盆子 10g。 3. 重症肌无力、 中气不足型: 眼睑下垂、 时现复视、 早轻晚重, 语声低哑, 倦怠乏力, 胸闷气短、 纳差便溏、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 法宜补中益气、 滋肾健脾, 方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6g、 黄芪 20g、 枸杞子 12g、 白术 15g、 山药 12g、 补骨脂 10g、 当归 12g、 升麻 9 g、 黄精 15g。 4. 神经衰弱、 :心脾两虚型: 面色无华, 头昏眼花, 心慌乏力, 食少便溏, 妇女月经不调,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 法宜补益心脾, 方药以人参归脾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黄芪 20g、 枸杞子 12g、 白术15g、 当归 12g、 丹参 15g、 石菖蒲 15g、 酸枣仁 15g、 百合 15g、 何首乌 15g、 龙骨 15g、 琥珀粉(分冲服)2g。 5. 阴虚火旺型: 心烦不寐、 头晕耳鸣、 手足心热, 口舌生疮, 心悸健忘,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法宜滋阴清热、 养心安神, 方药以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玄参 12g、 丹参 15g、 生地 10g、茯苓 15g、 肉桂 3g、 黄连 6g、 五味子 6g、 女贞子 10g、 合欢皮 10g、 酸枣仁 15g、 珍珠母 15g。 6. 心脾双损型: 阳痿, 精神不振, 夜寐不安, 面色无华, 脘胀纳呆, 舌淡苔薄, 脉细。 法宜补益心脾、安神兴阳, 方药以壮元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茯苓 15g、 当归 10g、 麦冬 15g、 枸杞子 15g、 酸枣仁 15g、 龙眼肉 12g、 石菖蒲 12g、 锁阳 8g、 生地 10g。 ★免疫功能低下系统疾病★ 返回 久病虚弱、 双目干涩、 视物模糊, 口干咽燥, 皮肤干痒, 五心烦热, 关节酸疼、 大便秘结, 舌红无苔,脉细。 法宜益气润燥、 通络解毒, 方药以七味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麦冬 15g、 黄芪 20g、 五味子 8g、 白术 20g、 茯苓 15g、 葛根 15g、 生地 15g、 沙参 15g、 石斛 15g、 路缬草 15g、 菊花 15g。★妇科系统疾病★ 返回 1. 气虚型: 经行先期, 量多色淡质稀, 面色黄白, 神疲肢倦, 心悸气短, 小腹空坠, 纳少便溏, 舌淡苔薄, 脉细弱。 法宜补气摄血, 方药以圣愈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当归 10g、 白芍 15g、 黄芪 20g、升麻 10g、 白术 15g、 山药 15g、 菟丝子 12g、 川断 12g、 砂仁(后下) 6g。 2. 阴虚型: 经期提前, 量少色红, 手足心热, 颧红瘦弱, 口干咽燥, 皮肤干枯,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法宜养阴清热, 方药以清心莲子饮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麦冬 15g、 石莲子 10g、 黄芩 10g、 栀子 8g、 赤芍 12g、 丹皮 10g、 女贞子 12g、 车前子(包) 12g。 3. 血虚型: 量少色淡, 小腹坠痛, 头晕眼花, 心悸少眠, 面色苍白,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 法宜补血调经, 方药以滋血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当归 15g、 白芍 15g、 黄芪 15g、 山药 15g、 熟地 10g、龙眼肉 12g、 酸枣仁 15g、 鸡血藤 15g、 茯苓 15g、 大枣 7 枚。 4. 经行先后无定、 肾虚型: 量少血淡、 质清稀, 小腹空坠, 腰酸痛如折, 头晕耳鸣, 夜尿多, 舌淡苔薄,脉沉细。 法宜补肾调经, 方药以固阴煎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当归 12g、 黄芪 15g、 山药 15g、 熟地10g、 山茱萸 12g、 菟丝子 12g、 枸杞子 12g、 巴戟天 8g、 杜仲 12g。 5. 经期渐延、 气血两虚型: 量少色淡, 继而停闭, 头晕眼花, 心悸气短, 倦怠懒言, 羸瘦萎黄, 舌淡苔薄, 脉细弱。 法宜补气养血, 方药以人参养容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当归 12g、 白芍 15g、 黄芪15g、 熟地 10g、 茯苓 15g、 川芎 6g、 丹参 15g、 红花 6g、 白术 15g、 益母草 15g。 6. 经迟少渐至闭经, 阴虚血燥型: 口干咽燥, 五心烦热, 颧红盗汗, 骨蒸劳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法宜养阴润燥, 方药以怯劳散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当归 15g、 白芍 15g、 黄芪 12g、 熟地 15g、 鳖甲12g(先煎) 、 阿胶(烊化) 10g、 玄参 15g、 地骨皮 12g、 桃仁 10g。 7. 月经量多、 脾虚型: 淋漓不断(功能性子宫出血) 、 色淡质稀, 神疲气短, 面肢浮肿, 钠呆便溏, 舌质淡, 苔薄白, 脉虚大。 法宜补气摄血、 补肾安胎, 方药以固苔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6g、 黄芪 20g、阿胶(烊化) 10g、 白术 15g、 山药 15g、 升麻 9g、 川断 12g、 茜草 12g、 炮姜 12g、 陈皮 9g。 
8. 习惯性流产、 气血两虚型: 面色黄白或萎黄, 心悸气短,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 脉细弱。法宜益气养血, 补肾安胎, 方药以固胎丸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白芍 15g、 黄芪 20g、 茯苓 15g、 白术 15g、 山茱萸 12g、 枸杞子 15g、 杜仲 12g、 川断 12g、 阿胶(烊化) 10g。
 9. 子宫下垂、 气虚下陷型: 小腹坠胀、 肾疲乏力, 心悸气短, 小便频数, 白带多, 舌淡苔薄, 寸脉弱。法宜补中益气, 升宫止带, 方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黄芪 20g、 白术 15g、 当归 10g、柴胡 6g、 升麻 9g、 牡蛎 20g、 乌贼骨 12g、 益母草 15g、 枳壳 15g、 陈皮 9g。 10.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肾阴虚型: 月经时有时无, 阴道干、 带下少, 头晕耳鸣, 失眠多梦, 烦躁易怒,自汗烘热, 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法宜滋肾养阴, 清心安神, 方药以知柏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西洋参(另煎兑服) 8g、 玄参 12g、 天冬 12g、 熟地 10g、 山茱萸 12g、 知母 10g、 黄柏 10g、 丹皮 10g、 川牛膝 10g、 浮小麦 30g、 酸枣仁 15g、 桑寄生 1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