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著的核心思想?

 方远图书馆 2017-06-06
  四大名著的核心思想?一篇文章可见简约的核心思想,一部巨著,也能以寥寥数语的核心思想而涵盖吗?也罢,见仁见智,各有纷说。这里就说说人所未见的吧!

  一,红楼梦,其名已昭追逐功名利禄,享受荣华富贵,历经荣辱兴衰惨变,直至浮华湮灭,恍如梦幻的人生。最终的归宿,一如人生之初,赤裸裸空空而来,又赤条条空空而去。一首好了歌尽已诠释。倒是红楼梦的缘起,因一群天界的仙人,尚有短暂的尘缘未了,彼此相约而有人生。而后共聚于荣国府里,嬉戏打闹,极致享乐于短暂的浮华人生,随家族的荣极辱至、兴盛衰来,最终破败离散走向衰亡,演绎完短暂尘缘的梦幻人生。最后宝玉孤独的走向远方的寺庙,走向他人生的最后归宿,就是一种寓义深刻的启示。这也是红楼梦故事的演绎,暗合传统经典哲理、宗教理义,警示人生意义的所谓道理。天赋予人灵感的作品,不仅仅是作者的人生感慨与感悟的发挥。而是寄情于人生故事,寓义深远的启示教育。同时,也借人世荣辱兴衰的演变,昭喻人生命运注定的安排。

  二,水浒传,开篇即言,洪太尉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封印的石板,放出了所谓的妖魔,成就了此后108位好汉的故事演绎。那各有人生遭遇的108个好汉,受尽压迫反抗的聚义,而后接受朝庭的招安,幻想着入朝为官,名正言顺也好光宗耀祖。却不料在为朝庭连番的厮杀征战后,除远走他乡的李俊兄弟,遁入空门归隐寺庙的鲁智深、武松能得善终,余皆惨遭朝庭卸磨杀驴的绞杀,不得善终。留下的,只是让后人感叹唏嘘的惨烈故事。同样是天赋灵感的著作,昭彰的同样是天注定的人世安排!

  三,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拉开了三国争战百年的演绎。三顾茅庐的恳切,有了神机妙算的军师,还有一群虎将拥护,征战数十年,最终还是回天无力,也就打了个当初孔明为刘备分析的三分天下。复辟汉室统治,终究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幻。那统一中国北方的一代枭雄曹操,废帝自立魏王。终究事未竟而身先死。得天赐而有东吴的孙权,最终也没能传下自己的基业。三国演义,百年厮杀争战,英雄业未竟,悉皆身先死,最终天下皆成他人一统江山。印证了开篇所言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深刻揭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至理名言。昭彰了世间人事,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时代演进,一切的一切皆是上天注定的事实!

  四,西游记,从一块石头,天长地久的禀受日月精华,孕育石猴生命的启示,借喻大地生命的由来。所谓的日月精华,就是指天地间的灵魂生命。所谓天长地久的孕育,则暗喻地球在形成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流逝,而后有生命孕育的过程。

  唐僧玄奘、悟空、悟能、悟静、白龙马,其中玄奘之名,暗喻无限大(奘)的,运化天地万物的天体灵魂,和小之又小(玄)的,运化人体生命的灵魂,就是本质一样,各司运化的灵魂生命体。当然,也藉此名义,暗喻玄奘者,乃天赋使命,有如苍冥天体的万亿化身之一。因此,才有玄奘西行取经,却遍说佛法于异域,甚至是佛诞之地的超越表现。这也是历史上,西去印度的僧侣不少,却无一人能与玄奘比肩的道理所在。因为,玄奘者,就是佛教意义的弥勒万亿示人的现世化生之人。有如西方宗教,天父与人子之喻。

  悟空之名,暗喻的是象征人类所谓佛性的灵魂。因为灵魂本自灵明不昧,更无沾染昏聩,悉知万物从无到有,又从有终归于无的真理实相。悟空,同时也是尽昭佛教理念的终极境界。而西游记中与悟空难决胜负的六耳猕猴,其实就是悟空灵魂所居的人身六识,正是这个自身眼耳鼻舌身的六识觉知,如眼见的物识,耳闻的声识(辨),鼻觉的嗅识,舌觉的味识,身触的觉识,都是形而下的觉知识辨。所谓世俗人生,就是依靠这六识而有知觉认识的。在佛教的理念中,后天所得的六识,会有辨识深浅、表里的影响之误,甚或会有被虚假现象欺骗迷惑的可能。因此,才会有心无所住、了无挂碍、放下万缘我执的,所谓静坐禅定的修炼究竟要义,和围绕这个要义的一切理论。而人在修炼到一定境界后,最困难的,就是所谓佛性(悟空)的真我,与六识的假我之间的较量。说白了,就是通过所谓的修炼,执定所谓的悟空真如本性,放下六识假我的假合根性。最终真我(佛性)战胜假我(六识根性),而得大彻大悟。故西游记的神话故事中,悟空与六耳猕猴的战斗,就是指人在修炼过程中,真我战胜假我的这个阶段。之所以说必须面见如来,方可识别真假悟空的情节描述,其所谓的见如来,就是指自身如来识见(佛性真识)。也就是说,只有自己的真如佛性觉悟,方能有真正意义的自辨真假。在这个问题上,旁观者既便是觉如观音,也爱莫能助。本来,所谓的修行就是自觉的过程。若无自觉,谁也不可能因他人的帮助而有真正意义的觉悟。这也正是佛教以及所有不同宗教形式,一再强调身体力行自修自觉的必然所在!另外,悟空的名义,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只有彻底的臻达悟空境界,才能得大自在、大神通、大功能!才能灵通变化无碍,永恒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佛法说“空”、说“无我”、说“无所住”、说“了无挂碍”的奥义所在!这也正是满世界难舍我执者,无法究竟认识佛法奥义,终生只有我执游戏的症结所在。

  悟能之名,故名思义,就是指根器(所谓的慧根)低下者,修炼追求功能的隐喻。这其中,因人而异,其所谓的功能表现也各有差异。因此,这类人,性如八诫我执私欲甚重。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指这类境界低下的人,其道行增长一尺,其私欲我执的魔性就会膨胀一丈。这类人难有自觉可言,若无戒律约束,就会因我执的膨胀,而滥用功能满足私欲的需求。西游记故事中,所有妖魔鬼怪的描述,其实就是比喻修行者,于修行的过程中,随道行的增长,其私欲魔性暴发的表现。在过去的修行界,这类层次的故事特别的多,告诫与警示也特别的多。几乎所有修炼、功夫界的好坏故事,都发生在这样的境界中!当然,今天这样的事情已几不可见了。因为,所谓修行的神迹,正在走向彻底消失!

  悟静之名,其名义,就是恬淡虚无,就是至虚极、守静笃,就是无为忘我心如止水,就是无所住、无我执,就是无思无念无虑的神安心静。气定神闲的心静,既是高境界高慧根修行,由始至终贯穿整个人生的常态。也是低境界低慧根,游戏效仿修心养性一生,必然执定的状态。而死寂形式的静坐禅修,更是天下所谓修行者,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这也是所谓低慧根执着悟静者,之所以无所知觉、无所感悟的人生必然。而白龙马,就是一生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苦行的典范。

  西游记中,观音化僧的提示,促成唐僧西行取经的缘起。以及唐僧一路西行得悟空的故事安排,和师徒一众西天求取真经的磨难历程,及至历经八十难而见如来,最后还让观音补上最后的八十一难的故事描述,无不都在揭示人世间的一切,冥冥中皆有(皆是)安排的真象。

  一部神话故事的西游记,就是集佛、道经典奥义汇成的一部神话经典。是天赋灵感,以充满情趣的故事演绎,昭彰天启神喻的天书。红楼梦灭宝玉的佛门归宿;水浒英雄归隐寺院的享尽天年;三国演义中,徐庶的退隐山林。无不都与中国传统的人生哲理、佛教觉悟人生的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四大名著,故事不同,情节有别,但都同样彰显了人生命运,世道变迁的注定安排!并以此寓义而启示世间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